山人前言——以下文章是我爸爸探討佛教聖樹的文章。爸爸和媽媽一直對文化中的動植物圖騰現象很感興趣,為此他們一起寫過許多文章,發表在報紙和刊物上,寫過專著。在佛教文化中,菩提樹、娑羅樹、無憂樹、七葉樹等,作為聖樹,一直享有崇高地位,但是這些樹的來龍去脈卻眾說紛紜,多有矛盾之處,很多中國佛教徒也都沒有親眼見過這些樹。這次,我陪老爸去印度,一路上,他一直非常仔細地觀察印度的樹,指點我拍照,親自收集標本,回國後,查資料,與許多專家探討,終於搞清了許多佛教聖樹的事實,他為此寫了以下幾篇文章。他作為一個86歲的老人,依然對文化研究保持如此高熱情,我們作為子女非常敬佩。上面這張照片,是我和爸爸在印度時,中午爸爸在賓館不休息,在整理他的菩提樹葉的標本。《佛教聖樹的辨析——菩提本無樹》 佛教是佛陀對生命的感悟,它誕生在植物茂盛的熱帶亞熱帶的印度,因此,佛教與樹的緣分很深,比如說釋迦牟尼在無憂樹下降生、菩提樹下成道、娑羅樹下涅槃,菩提樹、娑羅樹、無憂樹也就成為了佛教三聖樹。還有其他一些印度、尼泊爾或中國的樹,也在佛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佛教徒所崇拜。其中有傳說,也有趣聞,但也有混淆,比如人們在各地寺院看到菩提樹或娑羅樹,形狀就完全不一樣。人們常問,倒是哪種樹纔是真正的菩提樹?什麼是娑羅樹?等等。筆者對佛教中的各種聖樹很感興趣,為此實地考察過我國、印度和尼泊爾的一些佛教聖地,查閱資料,試著研究和梳理這些頗為混亂的說法。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偈子(也就是有禪意的詩),作者是佛教禪宗的唐代高僧慧能。偈子的意思是:世界本來就是「空」的,看世界萬物莫不是一個「空」字。如果心本來就是「空」的,就談不上需要抗拒萬物的誘惑。慧能的這首偈子,受到禪宗五祖弘忍的高度賞識,認為他已領悟佛教的精髓,便將衣缽相傳,使其成為禪宗六祖。不難理解,偈子所指的菩提樹,不光是自然界的植物,還代表著一種空的境界,蘊含著高深的佛理。但從嚴格的植物學意義上說,菩提樹到底是什麼樹?其實,菩提樹就是印度的畢缽羅樹。 這種原生在印度的畢缽羅樹(Peepul Tree),也就是後來的菩提樹,是常綠高大喬木,拉丁學名是FicusreligiosaL.。樹榦分支很多,樹皮凹凸不平。葉子呈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有一個細長的尾巴,俗稱「滴水葉尖」。它沒有顯眼的花朵,植物學上叫隱頭花序。種子只有黃豆粒大小。有人說「千年一見的菩提樹開花,見者得福」,這不奇怪,因為我們普通人根本就看不出這種樹在開花,一千年也看不見。菩提樹是熱帶亞熱帶植物,原產印度,在中國,僅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臺灣、雲南有零星分佈;在北方,僅栽於溫室供觀賞研究。 公元前531年,佛祖釋迦牟尼,經過六年的苦行,在菩提伽耶的一株畢缽羅樹下悟道成佛,創立了佛教。在古印度梵文中,將斷絕世界煩惱,達到大徹大悟涅槃境界稱作菩提,因此,畢缽羅樹就被世人賦予菩提樹的尊號,或稱覺樹。菩提樹是畢缽羅樹的尊稱。只是這個尊稱太有名了,畢缽羅樹的名字,反而不被人知了。 在全世界,以佛陀悟道菩提伽耶的那棵大菩提樹最有名,也最神聖。它有著很曲折的故事,曾歷經磨難,水淹、風折和3次人禍,最後死而復生,它的枝條也跨過千山萬水,成活在了中國。 佛教初期是反對偶像崇拜的,在佛陀圓寂後的幾百年裏,沒有佛像,崇拜佛祖的人頂禮膜拜的是菩提樹和佛祖的遺物以及佛足印。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樹,無疑是當時佛教徒崇拜的重要對象。所謂佛足印,其實是石刻。在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樹下,至今還擺放兩具磨盤大小的佛足石刻,長65釐米,寬30釐米,形象誇張拙樸,無非想表明佛祖是一位法力無邊的非凡巨人。這種藝術手法,似乎也傳播到中國,四川大足石刻可能受其影響。 公元前3世紀,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君阿育王,加冕第9年後即大舉南征,統一了除印度南端小片地區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並佔領了阿富汗的部分地區,形成了印度歷史上的第一個帝國。此時的阿育王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暴君,戰爭中殺了10萬人,俘虜了15萬人。他不信佛教,搗毀佛教寺廟,砍倒了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樹。戰爭結束後,他終於幡然悔悟,皈依佛教,算得上是一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型歷史人物。他還將佛教定為國教。後人根據阿育王皈依佛教前後的不同表現,分別稱為黑阿育王和白阿育王。被砍到的大菩提樹也竟死而復生,殘餘根部長出了幼樹。阿育王遂派人修築石欄,對幼樹嚴加保護,還下令在全國寺院也栽種菩提樹。 大約過了1000年,也就是公元7世紀初,印度又出現了一位不信佛的國君賞迦王。他破壞了菩提伽耶的大菩提寺,火燒了大菩提樹。好在幾個月後政治風向改變了,一位阿育王的後裔在大菩提樹位置周圍,加築了一座8米高的石欄,這株「樹堅強」浴火重生,再次長成大樹。 大菩提樹第三次遭遇的則是滅頂之災了。這是在阿拉伯人入侵印度以後,嚴厲打擊佛教,燒毀佛教寺院。在菩提伽耶,佛教徒們為了保護寺院,用土掩埋了整個大菩提寺以及大菩提樹,此地變成一片荒野。在阿拉伯人長達700年的統治期間,佛教在印度逐漸消失,大菩提寺和大菩提樹也被人遺忘。 18世紀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1881年,英國考古學家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提供的線索,挖出了大菩提寺及大菩提樹下的金剛座,舉世震驚。令人遺憾的是,這時大菩提樹已經徹底消失。人們想到兩千年前,阿育王派摩哂陀長老去錫蘭(今斯里蘭卡)宣講佛法,隨行的長老之女僧伽蜜多羅長老尼,曾從大菩提樹上截取一個枝條,在該國阿魯拉德普勒無畏山寺扦插成活,此時已經長成參天大樹。於是便派人去錫蘭又取回一枝,在大菩提樹的原址上插栽成活,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大菩提樹,樹齡約130多年。此樹屬於印度國寶,政府立法嚴加保護,嚴禁摘取一枝一葉。 其實,菩提樹在恆河流域十分常見,筆者在印度和尼泊爾所有的佛教聖地,都看見過百年左右的菩提樹。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尼泊爾佛祖誕生地藍毗尼,有1株樹齡千年的菩提樹,周長需4—5人合抱。樹根處有神龕,香火不斷。奇妙的是,我發現在5—6米高的樹杈上,又附生1棵榕樹,兩樹合抱,同步向上,形成樹上樹的奇觀。菩提樹是怎樣傳入中國的呢?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印度高僧智葯三藏持菩提樹1株,航海而來,栽在嶺南的光孝寺(在今廣州市)內。智葯三藏是將印度菩提樹引種到中國的第一人。傳說禪宗六祖慧能在此樹下受戒。清嘉慶二年六月二十五日,一場大風颳倒了這株1200年的寶樹。如今光孝寺裏的菩提樹系後人補栽,年頭也不少了。據說兩廣地區的5株古菩提樹,都是廣州光孝寺的菩提樹的後代。 1954年,中國與印度建立外交關係。10月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時,特意將從菩提伽耶大菩提樹截枝扦插的幼樹苗,作為最珍貴的禮品贈給中國領導人。一時曾使周恩來總理犯了難,因為菩提樹無法在北京露天栽培。好在那時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在香山建立了溫室,便交給香山溫室的一位姓王的園藝工人專管。王師傅很不放心,他知道,如果溫度低於攝氏14度,菩提樹苗則難以越冬。便小心翼翼抱回家,放在炕頭悉心照料,終於平安渡過了第一個冬天。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國內外高僧在西山八大處靈光寺朝拜佛牙舍利,曾恭請此樹接受頂禮膜拜。哪知文化大革命開始,珍貴的菩提樹又輪迴一次厄運。植物園成為菜地,科研人員下放勞動,菩提樹不翼而飛。十年動亂結束,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的一位專家,偶然在香山某農家發現了此樹,遂捧回所,放在剛剛恢復的溫室。現在這株劫後餘生的菩提樹高約6米,並不高大,因為中國北方的天氣,即使是在溫室,菩提樹依然生長緩慢。 2015年5月,新上任的印度總理莫迪訪華,又以菩提樹幼苗1株贈西安興善寺(大雁塔)。據說,此苗也來自菩提伽耶,菩提樹又一次成為中印文化交流的光榮使者。 其實,菩提樹不止是佛教的聖樹,也是印度教和耆那教的聖樹。印度人說,普通的樹都是白天呼出氧氣,晚上吸入二氧化碳,而菩提樹很神奇,白天晚上都呼出的是氧氣,特別適合坐在樹下冥想打坐。這種說法有悖於植物的生理特點,難以置信吧。

1.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樹下,佛教徒們打坐讀經。

2.斯里蘭卡的大菩提樹,從菩提伽葉佛陀圓覺的菩提樹上截枝插活而成,因此血脈最近最神聖。

3.在中國科學院香山植物溫室,爸爸與溫室老員工王師傅在印度總理尼赫魯贈送的菩提樹下合影,王師傅與爸爸媽媽作為朋友十多年了,當年爸爸媽媽因為常去植物園看植物而認識了植物園的許多領導、專家和工人師傅。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