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俊昇/臺中報導
 55歲許太太半年前出現不正常出血,以為更年期月經紊亂而不以為意,但出血日益頻繁,子宮內膜切片檢查確認為惡性,但她竟「鐵齒」聽從友人建議狂買保健食品服用,數月後不見好轉,出血量驟然增加,「宛如水庫洩洪」,就醫確診子宮內膜癌第  3期,癌細胞轉移至淋巴腺。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癌科主任葛裕民表示,患者因頻繁出現不正常出血,加上年紀正值更年期前後,自認「時間還沒到」、「從來沒真正停經過」,「應該是亂經而已」,未將異常出血當一回事;直到「好朋友來了超過一個星期」,才警覺病情不單純,前往診所接受切片檢查,證實為惡性子宮內膜癌。
但許太太不願面對事實,聽從身旁友人建議,自行購買保健食品服用治病,起初症狀的確獲得改善,但過了幾個月,出血量變大,「猶如水庫般泄洪」,再度就醫檢查,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先切除患者的子宮、卵巢及輸卵管,病理檢驗報告顯示病情已經惡化到第  3期,癌細胞更擴散至淋巴腺。
葛裕民強調,國內子宮內膜癌每年約新增  2千多例,好發年齡為停經前後,通常子宮內膜癌第  1期的治癒率高達  9成,約  75%的患者在早期就能發現病竈、提早治療;但因子宮內膜癌的高峯期與更年期的年齡相重疊,故仍有許多患者並未在第一時間提高警覺,直到天天出血不停,且出血量大,才意識到身體異狀。
葛裕民指出,不正常陰道出血是指月經與月經之間不正常出血或月經期拉得特別長,醫師通常會先替患者進行子宮內膜切片檢查,一旦確認有癌細胞,會透過「婦癌分期手術」,將子宮、卵巢、輸卵管、骨盆腔淋巴腺等摘除,術後再依照疾病擴展的範圍,決定是否需接受化療或放療等治療方式。
葛裕民提醒,完成「婦癌分期手術」後,術後  5年仍處於高度復發狀態,需配合醫囑定期追蹤,他也建議,女性平時應控制體重,減少攝取高油高糖食物,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才能預防子宮內膜癌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