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成立二十週年紀念大會上的報告

   陳雲林

   (2011年12月16日下午)

  各位理事,各位來賓:

  今天是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成立二十週年紀念日。二十年前,在兩岸同胞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民間交流方興未艾的歷史背景下,為推動兩岸接觸談判、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解決兩岸同胞交往中產生的具體問題,中央作出了成立海協會的重大決策。二十年來,海協會在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的直接指導下,認真貫徹中央對臺方針政策,遵循「促進海峽兩岸交往、發展兩岸關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創會宗旨,依據《章程》和授權,致力於推進兩岸協商談判進程,廣泛聯繫臺灣有關團體和人士,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維護兩岸同胞正當權益,為改善與發展兩岸關係做出了不懈努力。海協會的工作,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關心和鼓勵,得到了有關部門和地方的協助與支持,得到了兩岸各界、港澳同胞、海外僑胞的響應與參與。在此,我謹代表海協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海協會的二十年,是大陸方面通過協商與交流努力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不斷增進兩岸民眾福祉的二十年,是團結兩岸同胞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維護兩岸關係發展基礎的二十年。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的協商互動,既有過被迫中斷的歷史,也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收穫。這段經歷坎坷、取得突破的進程,從一個重要的側面反映了二十年來兩岸關係曲折向前的縮影,更從正反兩個方面為今天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了深刻啟示。現在,受常務理事會委託,我向大會作報告,回顧海協會二十年來的工作歷程,總結兩會協商的重要成果和歷史經驗,在堅持「九二共識」、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上,展望兩會協商前景,並對今後工作提出初步規劃。 一、堅持「九二共識」,推進協商進程

  通過協商談判推進兩岸關係發展與和平統一進程,是我們黨和政府的一貫主張。作為現階段大陸方面唯一受權與臺灣方面接觸商談的民間團體,海協會一直承擔著兩岸協商談判的重要使命,維護協商基礎,推進協商進程,拓展協商議題,加強兩岸合作,擴大雙方交往,增進民眾福祉,改善與發展兩岸關係,成為兩岸互動的重要標誌。

  海協會於1991年12月16日成立後,立即與臺灣海基會建立工作聯繫,著手處理兩岸交往中產生的具體問題。1992年11月,兩會達成了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今年11月1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明確表示:「『九二共識』是1992年由兩岸正式授權的民間團體達成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九二共識』的精髓是求同存異,體現了對待兩岸間政治問題的務實態度。」這一共識的達成,確立了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為兩會開展協商並取得成果提供了必要前提。「九二共識」達成後,兩會協商迅速取得突破性進展。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汪道涵會長與海基會辜振甫董事長在新加坡舉行會談,簽署了《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會談中,雙方討論了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及進一步保護臺商投資權益問題,解決了兩岸人員往來涉及的公證書使用查證、兩岸民眾通信中有關掛號函件查詢補償問題,同意開展兩岸新聞、文教、青年、科技等領域交流,建立了兩會制度化會談機制,並確定了下一步商談的經濟性、事務性議題。汪辜會談是1949年以來兩岸高層人士以民間名義首次公開進行的會談,有力地推動了兩岸經貿往來和各項交流,說明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完全可以在共同的政治基礎上求同存異,平等協商,解決自己的問題。江澤民總書記高度評價汪辜會談,指出「汪辜會談是成功的,是有成果的,它標誌著海峽兩岸關係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會談後,海協會努力推動會談達成的各項協議的全面落實,一方面積極推動儘早開始經濟議題的商談,一方面與海基會就議定的事務性議題進行商談。從1993年8月至1995年1月,兩會先後舉行6次副祕書長級工作性商談和3次副會長、副董事長級會談,討論解決「兩岸劫機犯遣返」、「協商處理兩岸海上漁事糾紛」、「違反有關規定進入對方地區人員遣返及相關事宜」。為排除事務性商談中的障礙,打破汪辜會談成果無法全面落實的僵局,海協會再次推動在北京舉行第二次汪辜會談。然而,就在第二次汪辜會談舉行前夕,李登輝赴美進行製造「兩個中國」的分裂活動,造成兩會商談被迫中止。

  反分裂反「臺獨」鬥爭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效後,為穩定臺海局勢,緩和兩岸關係,繼續推進兩岸協商進程,從1996年下半年開始,海協會根據授權,積極推動兩岸政治、經濟對話。1998年10月,邀請並促成辜振甫董事長率海基會代表團來上海、北京參訪。汪道涵會長與辜振甫董事長在上海進行第二次會晤,並達成四項共識,雙方同意就兩岸關係開展政治、經濟等廣泛對話,汪會長於適當時候訪問臺灣。在北京,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錢其琛分別會見了辜振甫一行。兩會互動的恢復,改善了曲折中的兩岸關係氛圍。1999年上半年,兩會商定汪道涵會長於當年秋天訪問臺灣。然而,李登輝為阻撓汪會長訪臺和兩岸關係發展,公然拋出「兩國論」,破壞了兩會商談與對話的政治基礎,導致兩會協商被迫停止。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九二共識」,加緊推動「臺獨」分裂活動,臺海和平受到嚴重威脅。兩會協商在長達9年的時間裡難以恢復。兩岸關係停滯不前,兩岸同胞應該得到的權益和福祉受到嚴重損害。

  在反對和遏制「臺獨」的鬥爭中,海協會始終堅定維護兩會協商的政治基礎,向臺灣各界系統闡述達成「九二共識」的背景、過程、內容和精神實質,揭露陳水扁當局歪曲、否定「九二共識」的種種謬論,積極與反對「臺獨」、認同「九二共識」、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臺灣各黨派、團體、代表性人士開展交流對話。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繼來訪,確定雙方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發表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五項願景。汪道涵會長抱病在上海先後會見了連戰、宋楚瑜,肯定來訪成果,表達了對恢復兩會協商和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殷切期待。這年12月24日,為推動協商談判、發展兩岸關係殫精竭慮、作出卓越貢獻的汪道涵會長逝世。兩岸同胞以多種形式表達了對汪會長的敬重和懷念,體現了他們重視汪辜會談成果、期盼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會商談的共同心願。

  2008年5月,臺海局勢發生重大積極變化,兩岸關係發展實現歷史性轉折。兩岸雙方本著「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先經後政、先易後難、把握節奏、循序漸進」,在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致力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海協會與海基會積極為恢復協商做準備。5月26日,江丙坤先生出任海基會董事長。海基會致函我會,表示「期望兩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儘早恢複製度化協商」。5月29日,我會復函海基會,「同意儘速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會聯繫往來與協商談判」。6月3日,海協會組成第二屆理事會,由我擔任第二任會長,併產生了新的領導機構。6月11日至14日,海協會邀請江丙坤董事長率團訪問北京,恢復了中斷9年的協商談判。胡錦濤總書記在會見江丙坤董事長一行時指出,兩會在「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恢復商談並取得實際成果,標誌著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改善與發展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他強調,協商談判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由之路,希望兩會在今後商談中做到「平等協商、善意溝通、累積共識、務實進取」。11月3日至7日,我率海協會協商代表團首次赴臺會談,實現了兩會制度化協商的重大突破。2008年6月以來,在短短三年半的時間內,我會先後與臺灣海基會在兩岸輪流舉行了七次會談,簽署了16項協議,達成一系列共識。拓展了兩岸合作領域,豐富了兩岸交往內涵,推動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為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不僅受到兩岸同胞的歡迎,也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兩會協商取得的重大進展,集中體現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豐碩成果,已經並且必將持續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些重要成果集中體現在:   第一,簽署空運、海運、通郵等協議,兩岸同胞努力推動30年之久的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得以實現。兩會相關協議生效後,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直接通郵於2008年12月正式實施。空運方面,兩岸建立了3條空中雙向直達航路,實現空管直接交接。開通了50個客運直航航點和6個貨運直航航點,每週客貨運航班分別達到558班和56班。海運方面,兩岸相互開放主要對外開放港口,兩岸94家船公司、210艘船舶從事兩岸直航運輸,每航次節約營運成本15%至30%。郵政方面,兩岸增加開辦小包、包裹、特快專遞、郵政物流及郵政匯兌等業務,建立了郵政直接業務關係和結算關係。2009年6月底,依據兩會達成的共識,臺灣方面正式開放大陸企業赴臺投資。截至今年11月底,大陸方面覈准的赴臺投資企業、項目共105個,投資金額2.13億美元。 第二,促成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實現了1987年底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以來兩岸人員往來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根據兩會協議,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於2008年7月4日啟動,從首批開放的13個省、直轄市擴大到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今年6月28日和7月29日,進一步開放北京、上海、廈門三個試點城市赴臺個人遊和福建居民赴金門、馬祖、澎湖地區個人遊。截至今年11月底,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累計近300萬人次,不僅為臺灣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而且增進了兩岸同胞的接觸與瞭解。

  第三,在眾多領域建立兩岸交往與合作的規範,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經濟、社會、民生等問題。兩岸簽署了食品安全、金融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漁船船員勞務合作、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知識產權保護合作、醫藥衛生合作、核電安全合作等協議,在多領域不斷構建兩岸交往機制,持續拓展合作領域,維護兩岸民眾的利益。

  第四,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兩岸經濟交往與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框架協議的簽署,有力推進了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的進程,明確了兩岸貿易自由化的目標,構建了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協議生效後,早期收穫計劃全面實施。貨物貿易早收方面,今年1月1日,早收清單實施第一階段降稅,包括18項農產品在內的539項臺灣產品以及大陸267項工業品將在兩年內陸續實現零關稅進入對方市場。服務貿易早收方面,大陸已正式實施包括金融、醫療、會計服務、計算機及其相關服務等11個部門的開放措施,臺灣方面也向大陸開放了會議、展覽等9項服務。上述關稅減讓和開放措施,已經使兩岸經濟發展和兩岸民眾從中受益。這是兩岸60年來所簽署的最重要的一項協議,標誌著兩岸經濟合作進入互利雙贏新階段。

  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二十年的協商曆程充分說明,「九二共識」是兩會協商的前提,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雙方就能夠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兩會協商就能夠有效推進,兩岸同胞的利益就能夠得到充分維護。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過程中,雙方雖然不能立即消弭所有分歧,但完全可以通過平等協商,實現互利雙贏,共創美好未來。否認「九二共識」、堅持「一邊一國」,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商將難以為繼,兩會簽署的協議將難以順利實施,兩岸關係勢必出現停滯甚至倒退,取得的成果可能得而復失,將直接損害兩岸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的利益。因此,海協會將堅定不移地堅持「九二共識」,堅持兩岸協商的共同政治基礎,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維護中華民族和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二、開展兩會交流,擴大兩岸交往

  海協會作為受權民間團體,在協商談判之外,還與海基會開展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海協會成立之初,即接待海基會組團考察大陸投資環境、旅遊資源和公證業務。汪辜會談後,雙方推動協議成果的落實,相互籌組兩岸媒體高層人士、兩岸大專學生互訪,並協調配合,舉辦「兩岸中小學生科學作品展」、「為中國人健康而跑」等文體活動。從1994年開始,海協會受權歡迎臺灣有關部門人士以適當名義來大陸訪問,並通過兩會渠道接待了前來交流的臺灣文化、教育、經濟等部門高層人士。海協會充分發揮受權民間團體的特殊作用,在交流中促成兩岸有關方面主管人士以兩會專家、顧問的身份參與兩會交流,直接就影響兩岸交流的具體問題交換意見,在擴大交流領域、簡化交流手續、減少交流限制等方面發揮了特殊的作用,並促成大陸工商界人士赴臺參訪。海協會通過兩會渠道為兩岸交流做出的努力,在許多方面填補了兩岸交流的空白,有效地擴大了兩岸交往。

  2008年兩會恢復接觸商談後,雙方就加強兩會人員交流互訪、協助有關方面開展交流活動達成共識,形成規劃。兩會交流隨著兩岸關係改善、兩岸大交流格局的形成而步入新的階段。三年多來,海協會有10個交流團赴臺交流,海基會有24個交流團來大陸參訪,涵蓋經貿、司法、新聞、文教、民族宗教、知識產權、公證、廣電出版、災區重建等領域。兩會交流互訪的層次大大提高。海基會江丙坤董事長、高孔廉、劉德勛、許勝雄副董事長多次率團來訪,海基會董監事隨團來訪20多人次。2010年9月,江丙坤董事長率海基會參訪團參觀上海世博會,拓展了兩岸交流的意義和內涵。繼海協會多位副會長赴臺交流後,今年2月,我率海協會經貿考察團赴臺參訪,並與中南部鄉親互動,實現了海協會會長首次赴臺交流。這次訪問恰逢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生效、早收計劃清單開始實施,兩會圍繞促進大陸企業赴臺投資、促進兩岸新興產業合作、促進兩岸農漁業與中小企業合作三大議題,組織兩岸工商企業界充分交換意見,為兩岸相關產業與企業界搭建了溝通與合作平臺。

  2008年以來,兩岸經濟發展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在國臺辦的指導下,海協會與海基會共同策劃、密切合作,就兩岸共同抵禦金融危機、協助臺資企業轉型升級舉辦多場座談會和兩岸企業家聯誼活動,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研討加強兩岸合作的辦法。

  2008年11月,兩會共同宣佈兩岸互贈珍稀動植物計劃。經兩會換函完成必要手續,在兩岸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2008年12月和今年4月,大陸同胞贈送給臺灣同胞的大熊貓、珙桐樹,臺灣同胞贈送大陸的梅花鹿和長鬃山羊分別跨越海峽,在對岸落戶安家。兩岸互贈珍稀動植物,寄寓了兩岸同胞相互之間的美好祝福,成就了兩岸交流中的一件盛事。

  三年多來,兩會直接推動的交流活動,提高了兩岸交流的層次與水平。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為兩岸有關部門建立制度化交往搭建了平臺;海協會理事與海基會董監事之間的交流互訪,進一步帶動了兩岸社會各界對交流的參與,成為兩岸大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位理事、各位來賓:

  當前,兩岸關係發展正處在承前啟後的關鍵時刻,海協會也肩負著繼往開來的重要使命,回顧二十年來走過的歷程,我們尤其珍視2008年以來兩會協商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以堅定的決心維護協商基礎,以極大的誠意鞏固協商成果,不斷推動兩岸協商取得新進展。今後,海協會將一如既往地堅決貫徹中央對臺大政方針,進一步全面深入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張,根據《章程》、宗旨和受權,認真履行職責。海協會將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圍繞經濟與民生議題推進協商,早日簽署投保協議,推動兩岸海關合作及其他ECFA後續議題的協商取得新進展。加強各項協議的執行,特別是ECFA早收清單的落實,擴大兩岸產業合作範圍,增加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數量。進一步擴大兩岸交往,努力協調有關部門在對臺採購、方便臺灣同胞往來大陸及就學、就業等方面繼續推出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的政策措施,並適時開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議題的商談,使兩會協商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進一步惠及兩岸民眾。同時,海協會還將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繼續發揮受權民間團體的獨特作用,完成好中央和主管機關交付的各項任務。我們相信,只要「九二共識」的基礎得到維護,兩會協商就一定能夠不斷取得新的成果,擴大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照顧到更多兩岸民眾的需求和願望,共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雙贏共榮的美好明天。

  各位理事,各位來賓,海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組成以來,已屆滿三年。經常務理事會研究,決定推遲到明年年初適當時候召開第三屆理事會,完成換屆工作。在此,我代表常務理事會,向各位理事為海協會工作付出的辛勤勞動,作出的重要貢獻表示衷心感謝!新的一年就要來臨,預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