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微博读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泳教授写的《中国互联网二十年:自由的向往,信任的呼唤》,文章开头贴出了1995年立在北京中关村南大门的一块广告牌的老照片,上书「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瀛海威时空」。这才恍然想起,原来中国互联网也和自己小时候喜欢过的很多偶像一样,已经走过了二十年。

成立于1995年5月的瀛海威是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彼时尚处于襁褓之中的中国互联网和「步履蹒跚」(严先溥,1996)的中国家用电脑市场都注定了网际网路暂时不是亲民的。

1996年大陆个人电脑的数目约为70万台(赵明海,张志敏,高晓文,1996),个人电脑走入家庭的呼声和浪潮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却一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状态;反观学习机市场,形势大好,单就1994年这一年,中国学习机的销售量就从1993年的87万台增长到了380万台(孙定,1995)。学习机在家用电脑和互联网没有开始走入百姓生活的时候,承担起了为那些不懂电脑或者买不起电脑的人提供了一个学习电脑的机会,而九十年代中随著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各大厂商们都开始摩拳擦掌地惦记起了在自家机器上实现上网的功能。

裕兴走在了最前面。1998年1月8日,裕兴联合瀛海威在北京宣布自家的98型多媒体普及型电脑可以通过专用数据机和软体实现拨号上网。98型多媒体普及型电脑主机售价为1198元(注:199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元),上网所需专用数据机和瀛海威时空开户费为460元,这个1500元人民币左右的方案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廉价的上网途径(刘莹,1998)。

裕兴98型多媒体普及型电脑

裕兴专用数据机(图片来源:pstme@软碟机一号QQ群530229478)

一台裕兴98型多媒体普及型电脑,一部专用数据机,一张内含YXNET.EXE文件的3.5英寸软盘,连接之后开机,通过「快速调盘」功能执行上网软体,就会看到「裕兴——瀛海威时空V1.0」的界面。

裕兴——瀛海威时空V1.0软体启动主界面

「裕兴瀛海威时空」的界面非常简单,只有六个主菜单:裕兴世界、电子邮件、股市传真、时空论坛、网际网路、网上对话(如下图):

裕兴——瀛海威时空软体主菜单

按下F1键可以进入「裕兴世界」,里面有公告栏、留言板、电脑学校、图书馆、裕兴超市、软体下载,是一个裕兴公司通过网路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平台。由于没有办法连接,所以只能看看界面,想像一下当年用户在自己家里接通电话线通过这个平台下载文件体积最大为1.44M的裕兴软体的场景。

裕兴——瀛海威时空软体之「裕兴世界」子菜单
裕兴——瀛海威时空软体之「电子邮件」操作界面
裕兴——瀛海威时空软体之「时空论坛」操作界面
裕兴——瀛海威时空软体拨号界面

当时裕兴瀛海威时空只支持北京的市话接入,外地的用户需要使用长途资费拨号接入,这点比较烧钱。之后裕兴在新推出的F型多媒体普及型电脑外包装上印上了「同行业中独家实现上网功能」和「裕兴电脑上中国电信网!」的宣传文案,并把这个上网功能移植到随后推出的电脑VCD之中。

只不过,这个乏人问津的「廉价」上网方案,随著裕兴和瀛海威各自内忧外患的爆发,只能淹没在电脑普及的浪潮之中并零散地存在于一些回忆文字以及模拟器之中。

参考文献

  1. 严先溥(1996)。家用电脑迈入家庭为何步履蹒跚?《中国商贸》,第21期,33页。
  2. 赵明海,张志敏,高晓文(1996)。家用电脑市场剖析。《市场纵横》,第2期,40-42页。
  3. 孙定(1995)。家用电脑、学习机及游戏机市场调查报告。《微电脑世界》,第7期,138-142页。
  4. 刘莹(1998)。小电脑进入大时空——「裕兴」登陆「瀛海威」。《每周电脑报》,1月19日,第17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