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市場的下半場遊戲纔剛剛開始。對於頭號玩家Nike而言,看似明朗的局勢實則暗流湧動。

作者/道爺

運動服飾巨頭Nike集團發佈最新財報。財報顯示,2019財年第三季度營收爲96.11億美元,同比增長7%,與分析師預期大致符合;集團第三季度淨利潤爲11.01億美元,同比增長19.54%。進入2019年,耐克的股價一直表現良好,目前累計上漲約18.7%,總市值約爲1385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Nike大中華市場依舊強勁,報告期間,大中華地區銷售額同比增長19%至15.9億美元,剔除匯率影響,增速爲24%,連續第19個季度實現雙位數銷售增長。集團首席財務官Andy Campion表示:“雖然關稅問題帶來不確定性,但中國市場的增長勢頭持續領先。”

從地區來看:

Nike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的總營收爲24.35億美元,去年同期爲22.99億美元;

亞太和拉美地區則實現3%增速,銷售額達13.07億美元;

北美本土銷售額雖同比錄得7%增長至38.1億美元,卻不敵華爾街金融分析師預測的38.5億美元。

財報公佈後有分析師稱,Nike業務重組,專注最大市場並改善在線業務的努力已經開始奏效。Nike此前將其線上資源增加一倍,助力產品創新,同時加深與客戶的直接聯繫,這一舉措使Nike能從其主要競爭對手Adidas手裏獲得更大市場份額,同時促進亞洲主要市場增長。

除了直接銷售使公司加強和消費者聯繫,分析師同樣看好Nike新品推出速度和種類的增加。Wedbush分析師此前指出:“新鞋款推出節奏加快,涵蓋種類增多,同時關注籃球等關鍵領域的運動產品。從某種程度看,Nike正在恢復增長。”

整體來看,Nike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成績單。然而沒有什麼品牌能夠長青,要想坐穩行業第一把交椅,Nike前方陰霾重重。

大本營失守,北美市場銷售不及預期

在歐洲及大中華區一路向前的Nike卻在本土市場栽了跟頭。

彭博智庫分析師Chen Grazutis表示:目前Nike的發展就像上演了一出《雙城記》,國際業務明顯增長,但北美髮展依然不盡如人意。

爲扭轉北美市場頹勢,Nike此前優化零售商結構,與大型連鎖零售商Foot Locker以及精品差異化零售商,電商平臺,社交媒體平臺合作。然而,在最新的財報中,Nike北美本土銷售額同比增長7%至38.1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0%的增長。財報公佈後,Nike股價下跌4.54%至82.19美元,業內人士認爲,股價下跌的主要原因也許是Nike在北美本土失利。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Adidas正不斷蠶食Nike大本營的市場份額。時尚商業快訊資料顯示,Adidas近幾年不僅與Kanye West和Pharrell Williams等名人合作,還挖走Nike設計師,試圖在時尚休閒運動鞋市場爭奪份額。在提高新鮮感和流量明星帶貨等措施的推動下,Adidas在北美市場表現強勁,延續雙位數增長,銷售額大漲14.9%至46.89億歐元。

此外,同樣發源於美國的運動品牌Skechers正步步緊逼,2018年6月,Skechers在美國市場份額僅次於第一名的Nike。行業鞋類媒體《Footwear Insight》近日發佈北美消費者鞋類品牌購物滿意度調查報告,其中Skechers在“結賬速度、顧客消費價值、可選擇商品種類“三大項中分別取得了47%、41%、38%的消費者認可,超越Nike,獲得這三項消費者購物體驗滿意度的最高分。

北美地區運動產業發展成熟,消費需求量大,對於運動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業內人士指出,Nike過去十年表現之所以如此優秀,很大程度歸功於行業實質性競爭缺乏,但在Adidas的步步緊逼下,Nike北美市場正面臨艱難挑戰。

更爲致命的是,分析人士指出,在2024年前,運動鞋市場複合增長率約爲2%。目前,Nike運動鞋履佔其總營收約61%,若不快速調整產品品類並取在業績取得突破,未來Nike的增長空間將極其受限。

大中華區走勢喜人,背後的危機是什麼?

業內人士分析,Nike失守北美市場後,以中國爲代表的大中華地區將成爲Adidas和Nike爭奪的主要戰場。從最新財報來看,兩大巨頭在大中華區可謂平分秋色。然而,Nike能否站穩腳跟仍有待觀望。

其一,對於運動品牌來說,明星帶貨效應尤爲重要。

藉助球星獲取流量是重要武器之一,儘管不斷向運動服飾橫向拓展,運動鞋履在Nike業績中佔比極大。以籃球鞋類爲例,NBA流量球星的帶貨能力不容小覷,這也意味着,Nike必須儘可能將當下最熱的球星簽下,藉助其帶貨效應佔領球鞋市場。然而在球星爭奪上,耐克代言人難與Adidas匹敵。

華爾街見聞數據顯示,在2019夏洛特全明星正賽上,代表NBA頂尖水平的30位球星中,有22位身穿Nike或其旗下的喬丹品牌出戰。然而,儘管Nike代言人數量很大,但數量的碾壓並不意味着Nike球鞋王朝長治久安。在剩下的8位流量球形中,有四年三冠的金州勇士隊當家球星庫裏;上季度常規賽MVP,效力於擁有大批中國粉絲的休士頓火箭球員哈登,這兩人具有“以一擋十”的帶貨能力和場上實力。

反觀Nike,喬丹、科比已經成爲過去式,目前只有已處在職業生涯晚期的34歲老將詹姆斯撐其流量大軍,現階段代言人的號召力無法與Adidas抗衡。

此外,2018年網球天王費德勒與Nike解約使其在網球上的影響力大大下降,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如果有更多代言人推出合約,將對Nike攻佔運動市場產生更大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第一財經指出,在中國,流量明星擁有絕對統治力。有分析指出,運動品牌與娛樂明星,尤其是年輕偶像的搭配相得益彰,品牌產品與粉絲羣體高度契合。這也意味着,藉助擁有龐大粉絲基礎的代言人,能事半功倍打開中國市場。

在Nike和Adidas的營銷對標戰中,Nike的代言人策略偏向於運動明星,然而Adidas在代言人收割戰略更多偏向在社交網絡上人氣爆棚的當紅流量明星。

從2017年起,Adidas先是在5月正式簽約鹿晗擔任大中華區品牌代言人,此後又簽下迪麗熱巴成爲neo最新品牌形象代言人,11月,Adidas neo再次宣佈易烊千璽出任形象代言人,同年12月,Adidas邀請楊冪成爲其全新大中華區品牌形象代言人。目前,包括Angelababy,陳奕迅,范冰冰,彭于晏,張鈞甯,鄭愷在內的多位當紅藝人都與Adidas達成合作協議。

在第一財經週刊公佈的中國最具商業價值明星榜中,Adidas代言人位置非常靠前:鹿晗名列榜首,楊冪排名第3,迪麗熱巴,Angelababy,易烊千璽均進入前二十。

在Adidas的迅速壟斷下,留給Nike的位置已經不多了。

其二,深陷女性歧視及爆鞋事件的Nike正面臨極大輿論壓力和公關危機。

今年2月,NBA準狀元Zion Williamson上場不到1分鐘,就因其腳上Nike PG2.5籃球鞋突然爆裂而摔倒受傷,Nike產品質量遭到極大質疑,刺激集團股價下跌,市值當日蒸發13億美元。

除了質量問題,Nike還面臨更爲棘手的女權話題的考驗。

去年,《華爾街日報》集中披露Nike內部由於男權文化盛行帶來的諸如性別歧視,人事管理不當等一系列問題,據悉,Nike集團內部,男女員工在整體薪資存在差距,且集團女性副總裁佔比不到30%。隨後,Nike數名女性高管先後離職,儘管具體原因並未披露,但有消息稱這與高管對女性不尊重的行爲舉止和不公平待遇有關。

事實上,Nike長期以來“重男輕女”的企業氛圍也直接影響其女性產品的開發。門道引援時尚商業快訊統計,Nike官網上女性產品平均要比男性產品少20%左右。爲彌補短板,Nike集團公開表示,女性消費市場並未完全被開發,未來將在女性產品加大投入。

然而據Merrill Lynch統計,在未來,更具有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責任感的品牌將獲得年輕一代青睞,社會正義已然成爲通往年輕消費者心靈的方式。麥肯錫曾用“精明、老道”形容這一新生代主力軍,換言之,社會道德已不僅是一種營銷方式,更應該成爲企業一以貫之的經營理念。

有分析指出,Nike面臨的社會問題將極大程度影響其在女性產品領域的擴張。此時Nike需要做的,是集團歧視氛圍的徹底扭轉。而這對於有着近8萬員工的Nike,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運動行業面臨分叉口,Nike下一步選擇是什麼?

除了集團內部弊病和亟待振興的北美市場,Nike還面臨更爲深刻的行業變革。

跟老對手Adidas的正面較量之餘,Nike還需應對運動行業轉型趨勢。在過去的幾年,爲迎合年輕一代喜好,運動品牌紛紛押注時尚領域。無論是Nike與Supreme等潮牌跨界,Adidas聯手Kanye West,還是Puma與Rihanna推出合作,時尚元素的確爲運動服飾帶來全新可能性。

然而,業內人士分析,時尚元素只能引領短期趨勢,運動服飾與專業性密切相連,在經歷幾年時尚化發展後,未來,越來越多品牌將回歸專業運動服飾。Adidas全球CEO Kasper Rorsted此前表示,Adidas在歐洲市場過於依賴時尚運動鞋等短期趨勢,運動裝備銷售不夠強,未來將把中心放至重振專業運動品類的銷售。

除了Adidas,其他運動品牌也在發力專業運動領域。Puma已正式宣佈迴歸專業籃球領域,邀請JAY-Z出任Puma籃球線創意總監,簽下DeAndre Ayton, Marvin Bagley III等諸位潛力新人。此外,亞瑟士今年2月宣佈將調整集團組織架構,推動跑步、核心性能運動業務增長。

同時,憑藉優越性能,戶外服飾逐漸變得日常,千禧一代開始尋求更具設計感的專業性裝備。2014年起,athleisure運動休閒風潮興起,這種風格指人們在除健身場外所穿着運動休閒裝,華爾街日報數據顯示,athleisure市場規模爲35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增長40%。

加拿大瑜伽品牌lululemon正誕生於這一行業大背景下,從創業初始就緊抓專業領域和都市女性精英階層,主打健康生活方式,lululemon營收從2004年的1800萬增長到2017年的26億美元,並提出2020年邁入40億美元俱樂部的目標。

有分析指出,Nike所面臨的危機有三,一是女性產品缺乏,二是服飾佔比過小,三是其現金奶牛籃球鞋正在衰退。毫無疑問,當運動行業走入下半場,專業運動產品成爲品牌主導,Nike的短板將暴露無遺。

騰訊時尚旗下時尚商業評論

《門道Fashion》

(微信號:mendaofashion)

每天5分鐘 秒懂時尚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