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A股市場,最火爆的熱點非科創板莫屬。只要沾上科創板的熱點,股價就足以雞犬昇天。也正因如此,總有上市公司會想方設法地來蹭科創板的熱點。比如,銀邦股份,近日明顯有蹭科創板熱點之嫌。

由於科創板熱點之火熱,所以一些投資者在交易所的互動平臺上提出涉及到科創板問題的諸多問詢這是不難理解的。比如,對於銀邦股份,就有投資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傳聞貴公司投資了科創板第一批股哈爾濱新光光電,上市科創板後業績利潤暴增,公司每股收益將達10元每股!請問是否屬實”?對於這個問題,銀邦股份在3月20日給予了回覆:“您好,公司沒有投資哈爾濱新光光電,公司正在探討參股子公司飛而康科創板上市的可能性。謝謝。”

銀邦股份的這個回覆,明顯就有蹭科創板熱點的嫌疑。因爲就對投資者的回覆來說,只需要回覆上半句就已經足夠了,即“公司沒有投資哈爾濱新光光電”。但該公司卻畫蛇添足地表示“公司正在探討參股子公司飛而康科創板上市的可能性”,這就明顯是在蹭科創板的熱點了。畢竟“飛而康”科創板上市八字還沒一撇,只是處於“探討可能性”階段,完全不需要進行信息披露,但銀邦股份卻在給投資者的回覆中畫蛇添足予以公開,其用意是很明顯的。也正因爲有了銀邦股份的公開蹭熱點,所以銀邦股份的回覆出來後,該公司的股價出現“秒停”,股價很快就封上了漲停板。

或許是意識到自己“蹭熱點”太過於明顯的緣故,20日晚間,銀邦股份又發出《澄清公告》表示,公司持有飛而康45%股權,不是其控股股東,對於飛而康是否會於近期申報科創板,公司尚未與飛而康其他股東進行磋商,也沒有具體推進計劃。很顯然,銀邦股份試圖以此來掩蓋公司“蹭熱點”的事實。但由於有了該公司20日的“蹭熱點”在前,所以,該公司的“澄清公告”並不影響公司股價在21日繼續漲停。

銀邦股份爲什麼要主動來蹭科創板的熱點?這確實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背後有何深意外人不得而知。公開信息顯示,不久前,該公司第三大股東曾被強制平倉,第一大股東也曾出現爆倉危機。而股價的上漲顯然是有利於化解大股東的股權質押危機的。不過,該公司蹭熱點到底有何深意,只有該公司自己心知肚明。

但銀邦股份這種“蹭熱點”的行爲明顯有誤導投資者的嫌疑。畢竟“飛而康”科創板上市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行動。根據銀邦股份20日對投資者的回覆,只是一種“探討可能性”而已。而根據公司20日晚間發佈的《澄清公告》,這種“探討可能性”甚至都不存在,因爲銀邦股份不是飛而康的控股股東,也未就飛而康科創板上市的事情與其他股東進行磋商,同時還沒有具體推進計劃。所謂的“探討可能性”也只是一種想當然。如此的“蹭熱點”,誤導投資者的可能性極大。

也正因如此,對於銀邦股份這種“蹭熱點”的行爲,作爲監管部門來說,不能等閒視之,該出手時得出手。因爲在這種“蹭熱點”行爲的背後,至少存在兩大違法違規嫌疑。首先,從信息披露的角度,存在發佈不實信息或虛假信息的嫌疑,或者說是一種誤導性陳述。其次,這種“蹭熱點”的做法不乏操縱股價的嫌疑。比如,在銀邦股份“蹭熱點”之後,該公司的股價出現了兩個漲停。如果沒蹭科創板的熱點,就很難有這兩個漲停板的出現。

所以,對於上市公司“蹭熱點”的做法,監管部門必須對其繩之以法,要旗幟鮮明地表明監管者的立場,絕對不能讓這種“蹭熱點”的做法蔓延開來。此舉不僅有利於打擊“蹭熱點”所涉及到違法違規行爲,而且也有利於維護正常的股票交易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雖然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頂格處罰只有60萬元,對當事人缺少震懾力,但操縱市場在沒有違法所得或違法所得不足30萬元的情況下的罰單最高可達300萬元,更何況還將面臨投資者的索賠訴訟,這些懲處累計在一起,對於當事人來說,還是具有一定震懾力的。因此,面對上市公司“蹭熱點”行爲,市場監管應及時跟上,不應留下空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