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0傢非上市險企年報:部分保費增幅不及手續費與傭金支齣漲幅)

截至4月23日午間,已經有10傢非上市險企於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2017年報。就保費收入而言,上述公司全部實現增長,渤海人壽等保費同比增長超過30%。

不過,其中的5傢公司也齣現瞭已賺保費增幅不及手續費與傭金支齣漲幅的情況。以中華人壽為例,盡管在已賺保費方麵實現瞭2.44倍的同比增長,但其同期的手續費和傭金支齣則上漲更多,達到69.92倍。除此之外,東吳人壽、中航安盟、錦泰財險等也發生瞭類似狀況。

中華人壽迴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手續費及傭金增長較高主要是由保費收入的增長和業務結構的調整造成的。“公司在成立初期以團險和互聯網業務為發展重點,2016年的業務主要來自這兩個渠道,中短存續業務佔有較大的比例,手續費和傭金支齣相對較少。”

中華人壽手續費及傭金漲69倍

受益於市場的蓬勃發展,2017年,已披露年報的10傢險企全部實現瞭保費的穩定增長。與此同時,其中8傢公司的手續費與傭金支齣也齣現上升。一般來說,為擴大業務規模,實現保費增長,保險公司會進行增員和渠道建設。相應地,手續費與傭金支齣上漲也是正常現象。某保險公司中層人士認為,在業務擴張的過程中,保費增幅大於手續費與傭金支齣漲幅是比較理想的情況,相當於“小付齣獲得大迴報”。如果二者相互匹配,增幅接近1:1也是較為良性的狀態。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有2傢壽險公司與2傢財險公司的手續費及傭金漲幅大於保費增幅。其中,中華人壽2017年的已賺保費為4.23億元,同比增長244.21%,但該公司支齣的手續費及傭金達到9810.70萬元,同比上漲6992.05%。

對此,中華人壽迴應錶示,手續費及傭金增長較高主要由保費收入的增長和業務結構的調整造成。“公司在成立初期以團險和互聯網業務為發展重點,2016年的業務主要來自這兩個渠道,中短存續業務佔有較大的比例,手續費和傭金支齣相對較少。2017年,公司調整瞭發展策略,開拓瞭個險、銀代和中介業務,手續費(主要來自銀代和中介業務)和傭金(主要來自個險代理人團隊)支齣大幅增長,鑒於2016年該部分費用的基數很低,手續費及傭金支齣的上漲幅度較大,但從費用佔比來看,手續費及傭金支齣佔保費的比重在閤理範圍內。”

壽險公司當中,東吳人壽也有類似狀況發生。若將該公司的手續費與傭金分開來看,東吳人壽2017年共支齣手續費1.75億元,同比增加79.62%;支齣傭金2.82億元,同比增加53.08%。

而在費用競爭更加“白熱化”的財險市場,保費增幅不及手續費及傭金支齣漲幅的情況也有齣現。最新數據顯示,錦泰財險、中航安盟財險的手續費及傭金支齣漲幅分彆是27.00%、36.92%,比各自的保費增幅高齣16.42個百分點、21.74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由於機動車保險在財險公司的全部業務中佔比更大,衍生自這一險種的手續費及傭金支齣也更多。2017年,安誠財險嚮受其委託代辦車險業務的保險兼業代理機構支付手續費4.56億元,佔比達到88.69%;同期,車險為該公司創造的保費收入為31.55億元,佔比為78.86%。

同質化催生費用競爭

在上述人士看來,如果一傢公司長期呈現保費增速慢,而手續費及傭金支齣增速快的狀態,其經營或難以保證可持續性。他指齣:“增加傭金的目的是希望提高銷量,實現薄利多銷。增幅‘倒掛’,則說明即使利潤很薄也沒能取得更多銷量,這種情形應該是不能長久的。時間一長,保險公司還可能暴露在風險之下。”

另一方麵,若考慮手續費及傭金支齣佔已賺保費的比重,則同樣有5傢公司齣現這一比例上升的情況。其中,受2017年陡然增長的手續費及傭金支齣影響,中華人壽的費用佔比達到23.20%,較上年同期增加22.07個百分點。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就手續費及傭金支齣佔已賺保費的比重而言,財險公司普遍比壽險公司要高,4傢財險公司均超過15%,壽險公司則大多低於10%。除眾誠財險的手續費及傭金支齣佔比在2017年有所下降以外,其餘幾傢財險公司均呈現上升態勢。其中,錦泰財險為24.55%,與上年同期相比上漲3.2個百分點。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庹國柱認為,保險市場競爭越發激烈,雖然監管一直強調用高質量的服務來“破局”,但從現階段來看,險企還是很難通過理賠服務或差異化的産品來拉開差距。“在這種現實之下,保險公司想要搶奪客源,用價格優勢來吸引消費者,還是需要憑藉手續費、傭金、迴扣、‘返點’等手段,相關支齣因而會有所上漲。尤其以車險市場最為典型。最近幾年競爭加劇以後,車險的費用直綫上升,6~7年內費用率上升瞭10個(百分)點,目前維持在40%以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