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愁緒的古詩詞非常多,但能將那種愁腸百結的思緒寫深刻的,除了南唐李後主,真的很難再找出一位詩人了。今天,想與詩友們分享一首《蝶戀花》,是晏殊寫的,十分深蘊理致,令人難忘,一起來讀讀吧!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早上,看到欄杆外,菊花上似乎籠着一層愁霧,蘭花上的露珠,看上去猶如淚珠。就連羅幕間,也透着寒氣。燕子雙雙飛去,無情的明白,卻不懂人間的離別之苦,將光輝照到了朱戶。昨天晚上,西風颳個不停,把樹都吹得凋零了,獨自登上高樓,目光望盡了天涯路。好想寫一封信,寄給那個她,可是呢,山長水闊,她在哪裏呢?

  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詞的寫作手法,非常獨特,堪比李後主的文采。這首詞的創作,另闢蹊徑,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僅僅看開頭,就營造了一種非常淒涼的氣氛,就連花草,似乎都流下了眼淚,讓人感覺悲慼。在古詩詞當中,菊花與蘭花,往往多用來比喻高潔的品格。在這首詞當中,更是別具一格,代表了詩人的濃濃愁緒,濃到什麼程度?愁腸百結!整首詞,寫出了一種清雅、幽怨的情思,也表達出了詩人的獨特情感。

  好詩詞,總是能恰到好處地表達詩人的心理,這首詞也不例外,使用借代的手法,如用羅幕、燕子這些事物,表明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淒寒。在古詩詞中,能夠運用景物和動物,來寄託詩人的思想感情,是一種極爲高超的寫法。尤其是詞中的明月這一意象,很好地寫出了詩人的癡情,和對於離別的哀怨。整首詞,體現了一種含蓄蘊藉的美。這首詞還有一個特點,上闋抒情,寫得舒緩不迫。下闋在情感表達上, 更爲激越一些。如此一來,整首詞就產生了一種巨大的反差,也有一種藝術震撼力,讓人十分感動。

  詞的結尾“山長水闊知何處”,寫出了詩人的一片惆悵之情,作爲深陷於相思苦戀之中的詩人,結尾意境一轉,變得遼闊雄渾,又讓人眼前一亮,不再那麼哀婉悲涼,這就使得整首詞的意境,又提升了一個檔次。

  詩友們,您喜歡這首詞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