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_0816_更新

 

数位岛屿网站是台湾国家型科技计划的一个部分,数位岛屿有照片专栏有文章专栏。

文章专栏就是 百万典藏文章,有一篇优选文章,题目是:绿色小精灵-台湾树蛙,是由卢佳璟先生撰写。

文章撰写的相当棒,该文章内文提到「诸罗树蛙」,先生选用阿鹤拍的诸罗树蛙照片,照片如下:

 

数位岛屿 卢佳璟 诸罗树蛙

 

 

因为先生文章撰写的相当棒,忍不住转贴文章内文。

此文章(绿色小精灵─台湾树蛙)版权归卢佳璟先生和数位岛屿网站拥有,引用网址如下:http://knowledge.teldap.tw/million/index.php#

内文如下:

 

                                  绿色小精灵──台湾树蛙                                                                                                            

                                                                                                                                                                                                                        文/卢佳璟

       即使是冬天,平溪的夜晚并不宁静。连续细碎却响亮的声响从草丛中传出,接著像是相呼应一般,别处草丛也此起彼落发出了同样的声响。

        如果是以前的我,大概会以为是甚么虫子的鸣叫,然后怀疑是不是天气即将回暖入春了。不过这时候的我很清楚发出这虫鸣般闷响的,毫无疑问是台湾最特立独行,偏偏选在冬季求偶的绿色树蛙──「台北树蛙」。

 

       我在夜里听著蛙鸣,借由耳朵先确定声音来源的位置,接著才打开手电筒小心翼翼的寻找。在漆黑的夜晚找青蛙,必须要轻声慢行,因为一点声音或动静,都可能会惊动到牠,只要那长长的腿一跳可能就消失无踪了;另外也要睁大眼睛看仔细,一方面因为青蛙会躲在许多遮蔽之处又有能够融入背景的保护色,另外也是要注意周边环境是否有蛇──正在寻找青蛙的很可能不只是我们。

        会喜欢上青蛙是从大学开始,那时候有位朋友时常带著我们找青蛙,一群人在夜晚骑了很长距离的车到山上探寻这些小动物的踪迹。记得在短短的夏天,就看到了台湾大半种类的青蛙,让我收获满满,也开始认真学习如何从声音和外型辨别青蛙的种类。

        全台湾有三十三种蛙类,包含两种蟾蜍以及一种树蟾。赏蛙的好处之一就是比起鸟类或昆虫种类相对较少,要学习辨别与记忆较为容易;此外只要在一个环境良好的水域,有希望一次见到很多种的青蛙。不过要说坏处的话,就是必须在黑夜行动,在层层遮蔽下寻找,困难度有时很高,无功而返也是常有的事。

        我在平溪寻找台北树蛙也是屡次失败,明明能够听到许多蛙鸣,但是深入草丛后却怎么样也找不到。台北树蛙是相当会躲藏的蛙类,有时候会躲在泥壁的凹堑,有时则会趴在水沟里,钻到树叶或垃圾底下。大学时代曾经有一次是在水沟里的塑胶杯垃圾里面发现台北树蛙,也难怪我们之前遍寻不著了。

        在众多蛙类里面,我最喜欢的是绿色树蛙,台湾总共有五种绿色树蛙,还有一种外观相似的绿色树蟾。「中国树蟾」是台湾唯一的树蟾科,虽然分类学上和蟾蜍较接近,但牠的外观可爱讨喜得多,除了披著一身绿衣以外,还戴著黑色的眼罩。中国树蟾喜欢在下雨后大量鸣叫求偶,声音十分响亮,所以又被称为「雨怪」。牠的踪迹并不难发现,全台湾都有分布,有些都市的公园或校园就能够觅得芳踪。

 

        绿色的蛙类除了中国树蟾以外,我最常看到的就是「莫氏树蛙」了。莫氏较常出现在山区,海拔两千公尺以内环境良好的水域都有机会发现。莫氏树蛙的声音我很喜欢,由快到慢、由高频到低频的声响会在山谷间回荡,为山林间增添了一番神秘又浪漫的自然气息。就外形上来说,莫氏最大的特征是大腿内侧是橘红色,腿侧与腹部有明显黑色斑。有机会看到一定要让牠后腿打开一下,看看那鲜艳美丽的色彩。

 

        中国树蟾或是莫氏树蛙在全台都有分布,时而不经意就能够遇见,但是另外有些青蛙分布的地域就有限制。毕竟青蛙是不能离开水域太远的物种,对于生存环境又颇挑剔,于是会有地区性的特有蛙类。「诸罗树蛙」就是很好的例子,仅分布在台南、云林和嘉义的一些地区。为了寻找芳踪我们可是特地到了台南的一处废弃糖厂,幸好没让我失望,有许许多多的诸罗树蛙在鼓噪著。牠的特征是虹膜和腹部都全白,没有莫氏或台北树蛙的色泽和黑斑,身体就是简单的绿与白。记得那次有当地人看到我们拿手电筒,问我们在找甚么,友人回答说在找青蛙,对方取笑著说:「这里哪里会有青蛙?」那时嘈杂的蛙鸣听起来像是在取笑那位「当地人」吧!因为大众对青蛙的了解不多,所以时常自己家门前有珍贵可爱的蛙类也不知道,最怕的是因此破坏了牠们的生存环境。    

                                                                                                                                                诸罗树蛙

  

        像是这次来到的平溪是一个生态极其丰富的地区,除了种类与数量丰富的青蛙以外,鸟类、昆虫与爬虫类也相当多,几乎每次来到这里都能看到令人惊奇的生物。然而大众对平溪的印象几乎就只有天灯,现在过度宣传天灯以及大量施放的结果反而是伤害了环境。无论是山上还是溪谷,每几步路就是天灯的残骸,虽然宣纸能够快速被分解,但是天灯骨架却会长期留在山林,更令人忧心的就是里面残存的灯油会污染了水源。青蛙是很好的生态指标,因为牠需要很干净的环境和水质,假设水被灯油所污染,哪怕只是一点点,都可能会破坏了青蛙生存的环境,进而影响众多物种。

        如果蛙类是我们水源清洁的第一道防线,那守护翡翠水库的无疑就是「翡翠树蛙」了。翡翠树蛙生活在南北势溪流域,在新店、乌来和宜兰等地可以观察得到。牠们会在秋季繁殖,发出断断续续的鸣叫,外型较莫氏或台北树蛙来得大一些,最大的特征是腹侧有黑斑,以及戴著金框眼镜,看起来像是蛙界的学者。

 

        最后一种绿色树蛙就是传说中的梦幻逸品──「橙腹树蛙」了。牠零星出没在原始阔叶林间,数量相当稀少,观察报告寥寥可数。橙腹树蛙会在较高的乔木上生活,加上牠的叫声很不明显,就算是专家也需要花很大的心力才能找到这种稀奇的绿色树蛙。橙腹树蛙顾名思义有著橙红色的腹部,美丽的样貌与牠的稀有度相衬,而我至今也还没这荣幸可以见到这珍贵物种的风采。

 

         毕业以后,我们这群爱蛙的朋友分别在不同的地方求学与工作,各忙各的以后就越来越少再去郊外赏蛙。这一次是正好因为女友调到平溪地区教书,我也藉这机会开始跑平溪,而听到了台北树蛙的鸣叫让我十分惊喜。女友之前没有看过绿色树蛙,这更让我想赶快把这位小精灵给找出来。不过树蛙不赏脸,花了不少时间力气都找不到,等到我们放弃离开了草丛才开始大声鸣叫嘲笑我们。

        赏蛙奇妙的就是时常在遍寻不著让人放弃希望的时候,惊喜却忽然会出现在你面前。我们到了女友任教的学校时,听见了学校里面就有台北树蛙的声音,原来根本不必舍近求远。我们立即循声在学校水池边的树丛寻找,果真发现了娇客的踪迹!

        台北树蛙颜色时常较暗淡些,最大特征是腹部和虹膜都是黄色。树蛙好玩的就是比较不会乱跳,可以抓起来让牠吸在自己手上观察,接著在牠身体变得太干以前放回原来发现的地方。赏蛙的原则就是尽可能不要影响到牠的生活,就算抓取观察也势必要毫发无伤的原地放回。尊重生命、爱护环境,我想这是所有生态观察者心中最重要的理念吧!

        跟可爱的绿色精灵道别以后,由衷希望牠和其他蛙类都可以好好在这生存与繁衍,千万不要因为我们人类的无知与自私而伤害了牠们。我希望我们未来的子孙们,也都还能看见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一样为牠们而感动,露出满足的笑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