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2018年扣非後核心淨利同比大降六成,毛利率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淨負債權益比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

《投資時報》記者 王宏

房地產領域集中度提升,萬科“活下去”的號角吹響,作爲老牌房企的遠洋集團(3377.HK),在這個命運交叉點上終於邁入了千億俱樂部。

據此前克而瑞發佈的《2018年房企銷售排行榜》,中國銷售額超過千億元的房企共計30家,遠洋集團以1095億元名列其中。不過令市場與同業稍感不解的是,該公司並未依照慣例召開業績說明會,而只在香港舉辦了投資者會議。

3月20日,遠洋集團公佈的2018年業績或給出某種答案——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14.22億元,同比下降10%;歸母淨利潤爲35.7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核心淨利爲26.19億元,同比大降62.87%。

千億房企俱樂部成員業績紛紛預喜,而遠洋集團交出的成績單給了市場重重一擊。

業績發佈後的第一個交易日(3月21日),該公司不出意料盤中一度跌破7%,最終以3.37港元/股,下跌4.26%。截至3月26日收盤,該公司每股報收3.23港元,交52周高點下挫72.04%;而總市值爲246億港元,市盈率6.18倍。

投行們隨即紛紛下調遠洋集團的評級或目標價。其中,小摩將該公司目標價自5.3元大幅下調至3.2元,並認爲“未來即使銷售表現強勁也或未能推動股價表現”;而花旗則將該公司目標價自4.16元下調至3.4元,同時將投資評價下調至中性。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除了扣非後核心淨利蒸發六成外,遠洋集團2018年毛利率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淨負債權益比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在業務多元化中搖擺不定的遠洋集團,其主要收入來源的物業開發業務在2018年呈現萎縮。

扣非後淨利大降六成

遠洋集團目前收入來源包括物業開發、物業投資、物業管理以及其他房地產相關業務。2018年其物業開發業務收入爲354.93億元,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爲該公司唯一一項收入萎縮的業務。

來自摩根大通的報告稱,遠洋集團去年業績令市場失望主要由於銷售量減少。業績報告顯示,該公司去年交付可售面積爲229.3萬平方米,較2017年的261.8萬平方米下降12個百分點。

實際上,早在2018年中報時,遠洋集團給出的銷售表現已經低於預期,導致其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同比下滑10.83%和12.53%。但該公司在當時表示全年進度不會受到影響。

截至2018年末,遠洋集團淨利潤爲35.74億元,不過請注意——來自於利息收入、資產處置以及物業價值重估的收益貢獻了超過一半的利潤,而該公司扣非後的淨利潤只有16.65億元,同比大降62.87%。

事實上,一棟樓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遠洋集團將北京一棟核心區寫字樓轉入“投資物業”項,以此確認的投資收益達到23.61億元,外加處置資產收益爲13.4億元,利息及其他收益爲25.43億元。最終,遠洋集團2018年非經常性損益達到19.08億元,佔淨利潤比重爲53.39%,爲歷年最高。

業績的大幅下滑也影響到公司的毛利率。2018年遠洋集團毛利率爲20%,不僅較去年同期低出5個百分點,更遠遠落後於同行。《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規模不及遠洋集團的中國奧園(3883.HK)、佳兆業集團(1638.HK)毛利率分別達到31.07%和30.53%。

遠洋集團方面對《投資時報》記者表示,公司毛利率的下降主要由於調控政策嚴格,一二線城市普遍限價,出於審慎的會計處理,年內計提存貨減值準備;同時收購合作方股權產生溢價攤銷。

截至2018年末,遠洋集團平均融資成本爲5.38%,較2017年末的5.19%進一步上升。集團淨負債權益比爲73%,較2017年末上升了11個百分點。

遠洋集團方面同時表示,公司融資能力保障性強,資金穩健安全性高,在境內外融資渠道豐富且保持通暢。

多元化中不斷搖擺

自2018年以來,從龍湖、萬科、到保利以及奧園,一大批大型地產集團紛紛將企業冠名中的“地產”二字抹去,這被認爲是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拐點後相關公司的戰略應對。而早在2016年,“遠洋地產”就更名爲“遠洋集團”,宣佈走多元化道路。

按照當初的設想,遠洋集團計劃成爲以房地產實業爲基礎的投融資集團,在養老、長租公寓、物流、智能化和大數據五個戰略新興業務發力,併力圖在2018年實現新業務的大幅增長。

成立於2013年的遠洋資本,是遠洋集團旗下的投融資平臺。但天眼查數據顯示,直至2018年遠洋資本才陸續投資了駒馬物流、聯合麗格、納什空間等企業。同時,該平臺還在2019年傳出裁員30%的消息,但公司最終以“內部優化”爲由予以否認。

2018年亦是房企拆分物業公司赴港上市的大年,包括佳兆業、碧桂園、雅居樂、旭輝控股等企業旗下物業公司紛紛赴港上市。而遠洋集團旗下物業品牌遠洋億家自2018年1月從新三板摘牌後再無消息。Wind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內遠洋億家淨利潤爲0.89億元。

至於五大新興戰略,在2018年的業績預告中暫時還沒有“名份”。不過《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2018年遠洋集團其他房地產相關的業務收入爲37.23億元,同比增長58%。但該業務佔總收入的比重只有8.9%,並沒有達到集團當初設下10%的目標。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四五年前就提出了多元化發展的戰略,但相較於碧桂園涉足農業、機器人,恆大涉足新能源汽車,遠洋集團並未培育出耳熟能詳的品牌。

或是考慮到股價的壓力,或是受累於不斷下滑的業績,遠洋集團又公開表示,目前的存量及持有的物業、新業務、非開發業務佔用相當大的資源和管理的精力,所以正在加快把遠洋迴歸到一個以開發業務爲主的軌道上來。

進入2019年,遠洋集團的一系列人事變動或已傳遞出某種調整信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