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美團年度財報顯示,因去年收購摩拜單車,該板塊業務虧損將近40億元。很多業內人士表示,美團收購摩拜就是個虧錢買賣,但實則美團是通過摩拜來開拓線下業務。

  誰又能知道,摩拜不是通過傍上美團這個大款後,瘋狂套現,爲自己的離場做準備呢?而最近摩拜官方宣佈的這一消息,似乎印證了這一點。摩拜宣佈退出亞洲部分國家市場,給出的理由是提高運營效率,保障用戶權益。

  這樣的說話顯然站不住腳跟,曾經花費巨資搶佔的共享市場,如今僅爲保障用戶權益,就宣佈撤退。無非是因爲負債累累,難以支撐海外市場的運營成本。摩拜單車創始人辭去CEO職位前,還將自己的股份成功套現15億,連CEO都走了,剩下的摩拜還能信任嗎?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一位年輕漂亮的商業女性。資本投資人在這個最早提出共享概念的時尚女孩面前,幾乎沒什麼抵抗力。不但受到融資公司的青睞,就連騰訊美團這樣的行業大佬也願意出手相救。這樣的資本優勢,讓很多互聯網企業都十分羨慕。

  其實摩拜的資金鍊問題早就存在,並且漏洞百出,實在難以支撐其長久發展。公司高層挪用資金嚴重,總金額達到60億。爲什麼摩拜的融資能力這麼強?就是因爲看中了單車背後的押金模式。只要用戶不同時取出押金,摩拜的賬戶上就永遠有錢。按全國投放1000萬輛單車計算,每輛單車的押金在200元,如果每5個人中有1個人不取出押金,那麼摩拜的賬戶上就躺着4億元現金。這4億元現金不管做金融還是做投資,都能收到不小的回報。

  除了大量的押金可供使用,還包括廣告費收益、資本融資等,這麼多的現金流躺着,不得不使摩拜的高層對其動心。由於挪用公司資金嚴重,導致摩拜出現了押金退回困難,很多用戶在線排隊退押金,過去押金秒到賬,到後來要等3-7天。這一押金難退的困難,着實把摩拜推到了風口浪尖,摩拜的資金斷裂問題也浮出水面。

  很多人會說,那摩拜的成本投入也不小,或許是營利模式的不對導致公司走向衰敗呢?這就是摩拜的第二個問題,拖欠供應商資金。其實每一批單車從工廠到道路投放,摩拜都是先給定金到工廠,然後單車生產後,摩拜再結尾款。一旦摩拜沒有能力結尾款,這些造車成本都是供應商在承擔。光摩拜拖欠供應商的資金就高達10億元,所以摩拜的成本遠沒有我們想的巨大。無非是一些單車調配上的人員工資,維修護理費等等,這對市值30多億的摩拜來說微乎其微。

  而美團全資收購摩拜,真是幫了胡瑋煒一個大忙。一個爛攤子的摩拜,連收場都來不及,美團居然花了27億,並且還幫摩拜承擔了10多億元的債務,前後總計40億元。這讓胡瑋煒不但能夠全身而退,還能通過股權轉讓,獲得15億的回報。胡瑋煒也算是給摩拜找到了一個好人家。

  那麼現在的摩拜到底怎麼樣了?雖然美團面對摩拜有點力不從心,但是高價買來的也不能立馬放手。今年二月份,美團也將摩拜單車改名爲美團單車,美團單車的掃碼方式也不一樣了。目前退出亞洲市場,也是美團的決定,因爲全球擴張的戰略方向與美團背道而馳。美團也真正把摩拜當成自己的業務,爲了迎合自己的發展而做調整。美團曾經號稱打造3公里本地生活圈,美團單車或許能給它帶來很好的發展。

  但就目前來看,單車業務還沒有給美團帶來實質性地營利,去年美團的財務年報也因爲收購單車業務,而導致虧損45億。美團好不容易減少了自身的虧損,又被單車虧損打開缺口,着實讓美團頭疼。

  互聯網經濟下的公司,如果單靠營銷和燒錢模式,起得快落得也快,結果都是通過“賣身”圈錢,而迅速退場。摩拜這是找到好下家才能全身而退的,但是那些沒有人接盤的公司,它們現在的路又是什麼情況呢?

  對於摩拜退出亞洲市場,美團接手單車業務,你怎麼看?歡迎下方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