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場新聞事件讓我久久不能釋懷。

26歲女生被校園暴力影響10年:羣體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惡魔 新聞 第1張

騰訊的《和陌生人說話》欄目採訪了8年前被校園暴力的女生王晶晶,引起了大家對校園羣體暴力的廣泛關注。

10年前,正在溫嶺高中讀高一的女生王晶晶,被2個男同學打架時撞碎了杯子。這時同桌開了一句玩笑:這下你慘了,這個杯子三百萬呢,賠死你。

這個事情被別有用心地傳到貼吧。“裝富”“整容”“神女”“生活不檢點”……每一點都戳中了旁觀者的神經,事情慢慢變得無法收場。

26歲女生被校園暴力影響10年:羣體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惡魔 新聞 第2張

她的話被斷章取義,羞辱、謾罵,甚至被一個校友攔下打十幾個耳光。一堆莫須有的罪名席捲而來。她遭到千人圍觀,成為了“全校公敵”,被稱為“神女”。

26歲女生被校園暴力影響10年:羣體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惡魔 新聞 第3張

後來她因為抑鬱而退學。曾經吞下40多顆抗抑鬱葯物企圖自殺。企圖用煤氣自殺。

而對於這些,這些霸凌者說:不知道她自殺幾次崩潰幾次了,這招實在太老套了。

26歲女生被校園暴力影響10年:羣體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惡魔 新聞 第4張

10年過去了,那些當時欺負過她的人還沒有放過她。繼續在網絡上散播着她的謠言。

再一次登上新聞,是因為她把當時霸凌過她的貼吧吧主告上了法庭。

26歲女生被校園暴力影響10年:羣體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惡魔 新聞 第5張

2018年,溫嶺法院對王晶晶的網絡誹謗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蔣某將被判處拘役三個月《和陌生人說話》

在這整個事件中,有一件事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6歲女生被校園暴力影響10年:羣體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惡魔 新聞 第6張

霸凌我的人當中只有最初幾個同班同學是認識我的,後面加入進來的都是陌生人。他們與我素不相識,卻人雲亦雲地抱團在一起產生了強大而摧毀人心的力量。王勝男(王晶晶)新浪微博評論

也就是說,是羣體的惡意造成了這起持續多年的校園暴力事件。甚至毀掉了一個女孩的一生。

借這個事件,我想談談孩子在社交生活中的風險。

羣體,會消解孩子的責任心和同情心

我曾經在這篇文章 交友,沖突,霸凌……關於兒童社交,父母最容易誤解的5個問題 中提到:

大部分孩子會十分順從集體的意願。做出比一個人時風險更大的決定。比如欺負、辱罵別人。

在王晶晶的事件中,除了有幾個是她同班的同學,很多陌生人都參與了進來。好像誰都可以辱罵她幾句,誰都可以打她一樣。

26歲女生被校園暴力影響10年:羣體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惡魔 新聞 第7張

但是如果你細究,卻發現好像無法把錯誤歸咎到某個人身上。

當年每個人在這把火裡面都沒添太多的柴,但是我的房子,已經燒掉了。王晶晶 《和陌生人說話》

甚至那個順口說她的杯子值300萬的同桌,王晶晶本人也承認:

事實上她是挺好的女生。那時她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想到,自己隨口的一句玩笑話最後會被傳得如此離譜。

那個在路上攔下她,並打她幾十個耳光的學姐。似乎也難以從法律上追究她的責任。

就算是她當年事件的主謀之一的蔣某,也很難恨得起來。

對方不在家,家境不算好,父母都是老實本分講道理的人,聽了來意後一個勁地道歉,並承諾會聯系他向我們道歉。王晶晶 《和陌生人說話》

我不知道該去恨誰。

26歲女生被校園暴力影響10年:羣體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惡魔 新聞 第8張

王晶晶曾經在微博上曬出那些一直還在欺負她的人的微博。單從他們的社交媒體看,全部都是“歲月靜好”的人。

還有無數只是隨口跟風罵她幾句的陌生人:

26歲女生被校園暴力影響10年:羣體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惡魔 新聞 第9張

王晶晶說,如果只是單獨一個人的言行,她都會一笑了之。但是那麼多人的惡意,讓她難以承受。

26歲女生被校園暴力影響10年:羣體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惡魔 新聞 第10張

難怪臨牀心理學的邁克爾.湯普森博士會說,羣體生活的影響,經常展現一種令人恐怖的破壞力。

湯普森博士還認為:很多時候,一個羣體所作所為,比任何一個孩子能單獨想到的更危險,更能羞辱人。

假如你在暴力的現場,你也可能不會站出來。

當大家站在一起的時候,沒有人覺得自己要為這件事情負個人責任。

一想到大家都這麼做,內疚感和道德感就減輕了。

高二的時候,王晶晶想讓當時的同桌出來澄清一下300萬的說法,這位“挺好的”女生笑了笑沒說話。

施暴,只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影響力

從書上看到的一個真實案例:

一個高中橄欖球隊的男孩,當着一大羣朋友的面,從一座鐵路橋上跳下去了。

在這之前,這些朋友都在慫恿這個男孩從橋的最高處跳下來。

湯普森博士說,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都渴望得到三種不同的東西:關系、認同感和力量感。

在一羣人面前,可以指使另外一個人,支配他的行為,顯示了他們強大的力量。成為他們向朋友炫耀的資本。

正如王晶晶事件中的蔣某:

我有點理解他的心態,他各方面都平平無奇,電腦技術是強項,而且他的電腦技術在這場欺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為了無數校友和附近學校惡臭人士崇拜的偶像,他在網絡上享受着這種呼風喚雨,眾人崇拜的感覺。王晶晶 《和陌生人說話》

就像校園中有很多辱罵的事件。辱罵也是在行使支配權。

孩子們經常告訴我,那些在打壓別人方面最有“創造力”、最有效的人才是最酷的。邁克爾.湯普森博士

越是對自己不滿意,缺乏安全感的人,越是想得到那個集體中的影響力。

為了得到認同和力量感,有時不惜鋌而走險。

施暴者很難認錯,反而認為是受害者的錯

一個平時朋友很多的孩子不小心在路上推了另一個人,他身邊的朋友會說:他不是故意的,那個人也沒有受傷。

他們會為自己或朋友找一個正當的理由。

但如果反過來是一個平時不受歡迎的孩子推了別人。可能就變成了:他經常這樣做,他是故意的。

甚至很多家長和老師,會覺得那些被排擠的同學遭到攻擊是“他們自找的”。

王晶晶被打耳光後第一時間告訴了班主任,班主任卻只問了句:她為什麼打你?就再也沒下文。

當羣體暴力襲來,就算是父母和老師,潛意識也會認為是受害者的問題。

很多年之後,王晶晶的事件上了新聞,當時跟風嘲諷幾句的人都道歉了,但是主要人物,一個都沒道歉。

26歲女生被校園暴力影響10年:羣體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惡魔 新聞 第11張

甚至有網友去找到當時的一個主要人物,要求他道歉,他卻回復網友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26歲女生被校園暴力影響10年:羣體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惡魔 新聞 第12張

難道有時候孩子們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很傷人嗎?

不是的。他們只是在為自己辯護。

越是污名化受害者,越能顯示出自己施暴時的合理性。好像施暴,是他們逼不得已唯一的武器。

言語攻擊、關系攻擊最容易被家長忽視

家長認為校園霸凌指的是身體上的暴力。只要沒有人身體上受傷就是小事。畢竟成績纔是重要的。

“又沒什麼大事,不要太矯情了。”

事實上,尤其在女生羣體中,言語攻擊、關系攻擊非常普遍。嘲笑和辱罵、孤立與排擠,這種心理上的傷害不一定比身體上的傷害要小。

排擠、說壞話、詆毀,往往最不容易被成人發現。

還有一些父母即使發現了,也覺得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王晶晶的媽媽在知道自己女兒在學校的遭遇後,說:別人不會無緣無故地討厭你,凡事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要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

很多被排擠的孩子,會在人際關系中變得徹底退縮。不再與人交往。成年後還可能會患抑鬱症或其他功能障礙。

湯普森博士說:在青春期早期,被拋棄和被孤立無異於天天遭受殘酷的折磨。

如果孩子在社交中感到痛苦或者不知所措,父母理應伸出援手。

結語:

王晶晶現在已經很少去關注受害者的言論。她說如果回頭,她不會那麼在意那些人的看法。也就不會退學了。她結了婚,有了孩子和事業。時間給了她最好的良藥。

但是時間無法抹平她的傷痕。

“我已經很難去相信別人了。”

她的例子很典型,恰好把孩子在社交生活中的風險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所以家長必須認識到,校園生活是美好的,但是校園生活也有很多陰暗的地方。

我們的孩子,每一個都可能成為施暴者和受害者。

看到這裏,我想請大家跟我一起自省:

我們是否曾對不瞭解的事情和人下結論?

我們是否因為某個原因(生理上的)去惡意地對待另一個人?

我們是否曾經跟風去嘲笑過別人?哪怕是很小的事情。

每個人在羣體生活中都可能成為惡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