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大股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郵儲銀行”)披露2018年業績報告,中郵消費金融公司(下稱“中郵消費金融”)2018年的業績也浮出水面。

  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郵消費金融總資產236.71億元,淨資產30.86億元,年度實現淨利潤2.03億元。與2017年實現淨利潤6775萬元相比,2018年淨利潤增長199.63%。

  2018年大舉增資

  中郵消費金融於2015年11月19日由郵儲銀行與其他投資方聯合發起成立,投資方包括星展銀行有限公司、廣東三正集團有限公司、渤海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廣百股份有限公司、拉卡拉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和廣東海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註冊地爲廣東省廣州市,註冊資本人民幣10億元。

  據介紹,中郵消費金融主要爲國內居民提供以消費爲目的的無擔保貸款服務(不含房貸和車貸),經營範圍包括僅限於消費金融公司經營的個人其他消費貸款業務、與消費金融相關的諮詢、代理業務、代理銷售與消費貸款相關的保險產品、向境內金融機構借款、經批准發行金融債券、境內同業拆借、固定收益類證券投資業務。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廣東監管局於2018年1月4日批覆,同意中郵消金註冊資本金由人民幣10億元變更爲人民幣30億元,其中郵儲銀行對中郵消費金融於2018年1月18日完成增資人民幣15億元,並於2018年3月16 日完成工商登記變更。

  記者注意到,中郵消費金融增資後的出資方與增資前一致,但股東的持股比例發生了一些細小的變化。其最大的股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增資後的持股比例變爲70.5%,相比於增資前,增加了約9%。

  關於此次增資的原因,中郵消費金融表示,其實很簡單,就是根據公司業務發展規劃去做的。但也有消金人士認爲,由於同行們的競相增資,中郵消費金融不得不跟進。

  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統計,2018年以來共有11家消費金融公司完成增資。融360大數據研究院認爲,消費金融公司增資熱度不減的原因主要還是爲滿足監管指標的要求,“資本充足率不低於銀監會有關要求”等,所以擴充資本金是保證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也說明,未來消費金融行業仍有較好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

  現金貸業務重新上線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金融領域的監管風暴刮向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中郵消費金融也未能倖免。

  2018年9月,中郵消費金融發佈《關於深化市場亂象整治,開展合作機構風險專項排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稱,從2018年9月1日起至2019年1月1日,暫停全部線下渠道受理普通“郵你貸”業務,並啓動爲期4個月的合作機構風險排查。

  “郵你貸屬線下純信用現金貸產品,也是消費信貸亂象頻發的領域,中郵消費金融此舉也被視爲根據銀監會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及“掃黑除惡”等工作開展的自我檢查和整改。”上述消金人士說。

  而據記者瞭解,中郵消費金融爲期四個月的對包括線下助貸機構、委外催收機構、場景合作機構等在內的各類合作機構的風險排查工作已經結束,符合規定的有關業務已經恢復正常。

  實際上,近日記者在打開中郵消費金融旗下app“中郵錢包”時也發現,“郵你貸”業務已悄然恢復。不過,其已變換了此前叫法,改爲“業主貸”“極速貸”等,面向的羣體也更加細分。但值得一提的是,此類產品依然屬無抵押消費貸款產品,額度最高可達20萬元,最長期限可達24個月。

  此外,據官網介紹,“業主貸”等產品的申請條件也相當簡單:除滿足基本的年齡及信用要求外,還有未結清且正常還款的房貸,即可申請業主貸。而“極速貸”的申請條件則更爲簡單:20——50歲,有穩定收入來源,信用良好。

  不過,申請容易並不意味着體驗流暢。記者在第三方投訴平臺聚投訴上注意到,有大量用戶投訴中郵消費金融存在暴力催收、惡意上徵信、收取砍頭息等弊病。

  上述消金人士表示,“業主貸”等此類產品屬於純信用現金貸產品,跟網貸的產品相似,也是消費信貸亂象頻發的領域。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