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小滿嗦(XMS199603)

在影院看《尋夢環遊記》時,我旁邊坐了一位姑娘,觀影前半段,她會時不時被有趣的情節逗樂。

但看到後面,我又聽見了那姑娘傷心的啜泣。

Part1

每年的10月31日,是墨西哥人與逝者重聚的日子,也稱亡靈節。

節日裏,人們會在逝者的肖像前擺上蠟燭,糖果和萬壽菊,載歌載舞的通宵歡慶亡靈們的歸來。

遊盪在節日的街上,誰也不會知道,在裝扮成骷髏的人羣中,會不會也混有重返人間的亡靈。

皮克斯最新的動畫長片《尋夢環遊記》,其故事背景便是取自有著獨特風情的「墨西哥亡靈節」。

皮克斯總是能夠將技術與藝術完美融合,在帶給人們奇觀化視覺體驗的同時,給人直擊內心的溫暖力量。

這部《尋夢環遊記》,也不例外。

為了讓影片中的亡靈骷髏看起來不那麼可怖,皮克斯給骷髏們加上了不同的髮飾,合體的衣服,靈動的眼球,鮮艷的嘴脣以及可愛的鬍子。

就這樣,亡靈們不失尊嚴的得到了溫柔的改造,親和力大大增加。

亡靈世界的視覺造型設計,是《追夢環遊記》中最為出現出彩的技術部分。

絢爛的煙花,藍鬱的天空,五彩的建築,一座座炫目的空中樓閣拔地而起,霧雲之間的立體交通穿梭其中。

一座「鬼城」,就這樣被渲染成極具未來感的繁華夜都市。

在人文藝術層面,家庭和夢想是《尋夢環遊記》探尋的主題。

慶幸的是,影片並沒有輕易落入俗套,而是進行了驚奇的轉折和隱約的批判。

怕劇透的朋友,可以直接繞到第三部分,我會在那裡總結抒情,在觀影后可以再來看第二部分。

Part2

在每個人追夢的路上,總是少不了家人千方百計的阻撓。

要不然,怎麼能叫夢想呢?

鞋匠世家出身的主人公米格,在12歲的小小年紀,就用對音樂的熱愛,不斷進行著對家族規訓的背叛。

影片前半段的矛盾設定,圍繞著米格對音樂追求和家人的極力反對而展開。

在米格為主視角的故事展開中,以歌神「德拉庫斯」為精神核心的成功學雞湯,一直滌盪在米格的靈魂世界中。

我們也都以為,衝破一切阻撓勇敢完成夢想,會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而皮克斯,卻給出了更好的答案。

隨著米格闖入亡靈世界,一切新奇的設定令人耳目一新。

亡靈的存在必須依附與生者的記憶,如果世人將亡靈遺忘,那麼他也將永遠告別這個世界。

亡靈想要踏過花橋與家人團聚,則必須有世人供奉的照片作為通行證。

就這樣,影片對亡靈社會體系進行了基本的建構。

那裡有孤獨的小人物,也有歡樂的大家族,有耀眼的大明星,也有落魄的流浪漢。

米格也在亡靈世界的闖蕩之中,認識了新朋友,也見到了偶像德拉庫斯。

在這個過程中,米格與家庭的矛盾依舊存在,並且還在不斷的激化。

有趣的是,兩者衝突的化解,並不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以米格的成功圓夢收尾,相反,是以米格的「失敗」告終。

在對成功和夢想追逐的路上,德拉庫斯一直是米格的精神導師。

但這份對夢想的執念,影片最終卻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對德拉庫斯陰暗面的揭露。

曾經高唱讚歌的精神偶像,此時成為了被極力醜化的對象。

《尋夢環遊記》對那些過度渴求成功而不擇手段的人和鬼,狠狠的諷刺了一把。

只要你生前做了壞事,做鬼也不會被放過,而正義和真相,則終會有到來的一天。

米格在幫助曾曾祖父重新收穫事業與愛情,並走向鬼生巔峯的同時,也巧妙的化解家族對音樂的禁令,即對自我夢想的救贖。

至此,影片並沒有將夢想和家庭這兩者完全對立,以一者征服另一者的姿態完成演繹。

而是在批判瘋狂的夢想家和影射迂腐的大家長之間,靈活的遊走。

在對各方勢力極端化的描繪之後,影片最終給出了一個溫暖平和的答案:

我們離不開夢想,但更離不開家人。

Part3

截止筆者發稿,豆瓣上有70538人參與對《尋夢環遊記》的打分,影片9.3分。

當米格對Coco唱起那首《Remember me》時,我身旁那位姑娘哭的最傷心。

或許,她是想起了一個動人的故事,一段難忘的回憶,一位親切的家人。

而我再也不敢忘記,在另一個世界中的爺爺和外婆,因為他們一定還想能多看看,我們家裡的這一羣孩子。

在那些歡樂的節日,當我再望見他們的照片時,身旁的空氣中或許會留下他們的足跡,而我心中也會燃起點點溫暖。

吉他優雅的絃音,讓一個個音符變成舞蹈的精靈,鑽入每一個人的心田。

105分鐘《尋夢環遊記》,在光影恍惚間,就匆匆結束了。

可關於「家」的故事,我還有一生的時間去娓娓道來。

追風少年,得意人生。

垂垂老矣,野鬼孤魂。

remember me.

——END——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