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港女,多想到香港的,女性。

在東京,有一種叫港區女子的特定女性人羣,簡稱港女。

東京共有23個區,港區既非政治中心,也非最富的區。但它同時具備了高級公寓、高級餐廳、高級娛樂設施;懷抱全日本第一的東京夜景;坐擁現代日本人的精神圖騰東京鐵塔……

網路鄉民喜歡諷刺暴發戶削銳腦袋搬家去港區,彷彿只有住在港區了,方是告別土味,躋身高大上。

不同於千代田區、文京區這樣的老牌高大上,港區雲集新興富裕階層,似乎遍地都有草根奮鬥成功的故事。它對赤裸裸的野心與慾望,相對更包容。又或者說,英雄莫問出身,成功纔是唯一硬道理,在這裡被書寫得淋漓盡致。

有了成功富裕的男人,必少不了願意坐在寶馬裏哭的女人。

所謂港區女子,她們有著光鮮亮麗的外表與生活,謎一般的職業與收入。不光指千方百計一定要住在港區的,也包括不住港區,但社交活動圈集中在港區的。

她們首先年輕漂亮,這是港女們的最大資本。女子一詞在日語中本就指年輕女孩,因此港區女子多指28歲以下。過了28歲的,她要麼依靠累積,順利進入下一階段——港區太太或讓自己變成小豪門。要麼繁華夢一場,最終跌回她原該呆著的地方。

港區女子一詞,當事人覺得榮耀。外人看她們,更多包含了貶義。港女象徵著拜金,她們依靠男人的錢包生存。

從與朋友喫飯,打電話叫男人過來買單,到約會結束,讓男人掏錢付計程車費。自己有無賺錢能力,作為港女,讓男人掏腰包為其買單纔是正確的。

不過,她們有自己的驕傲。名校出身或企業白領,不出名的女模或偶像。漂亮又拜金,但與銀座高級俱樂部的陪酒女郎不同,那些是職業賣笑,她們是素人。剛好與認可自己價值觀的成功男人們交往而以。

對,港區女子向來都把自己擺在「挑選男人」的位置上。男人就是用來當提款機,滿足自己的物種。他們是用完就扔的跳板。不可與「被男人挑選」的歡場女子相提並論。

港區女子們的娛樂消閑,不是在去買名牌的路上,就是剛從高級消費場所回來。她們熱衷將這些生活片斷放大200%,放在個人社交網站上收穫兩倍三倍以上的羨慕眼光。讓高檔包裝後的自己,有機會結交更多的夥伴與備胎錢包。

正常情況下,港女們的男朋友不止一個人。她們甚至連自己的生日也製造了不同版本。告訴A男,6月份生日,告訴B男,7月份生日……每到生日,便有足夠理由向男朋友索要昂貴禮物,再辦一場漲面子的生日派對。

要不是聖誕節一年只有一次,還人人都知道,港女們指著8月25說是聖誕節,也不奇怪。

作為被港女們盯上的男人,有錢自然好,不是那麼有錢的也有「機會」。他若是一個路子廣,人脈廣的人,可以將她帶入他的社交世界,那也可以。

有些頭腦的港女,深諳人脈利益論。自己掏錢捨不得去的場所,或即便捨得掏錢也未必進得去的圈子,需要藉助其他夥伴的力量。

她們有自己的小羣體,交換信息互通有無。一個港女的男伴人脈,將在此被眾港女們充分利用,比如某派對還需要兩個女伴,好姐妹便會及時推薦。

瀰漫島國的「結婚難」,在港區女子身上沒這種煩惱。只要她想,外面滿是捧著求婚戒指,排隊等她點頭的男人。

僅僅是她還不想。找個人結婚容易,找個各方面條件不讓她掉價的人結婚難。港女從25歲到28歲畢業之前期間,是她們認真積極尋偶的階段。

未婚的,已婚的,離過婚的,過程無所謂,關鍵是配偶欄最終寫上自己的名字。因此,25歲以後的港女非常忙。一方面忙著撒網捕魚,分頭投資感情,一方面得防備著被誰家太太僱傭的私家偵探給盯上。

男人們也不傻。對年過25歲,開始著急結婚定下來的港女,逐漸保持距離。有活動,懶得聯絡她。能介紹其他更年輕的港女新人,成了畢業班港女們維持自己在男人心中重要地位的好法子。這地位與愛不愛可能關係不大,長袖善舞到底也是社交場合上的大優點。

一切的一切,最怕臨門一腳,她視作結婚重要人選,並且相當有戲的那個男人,溜了。或突然事業失敗了。

沒能像教科書裏說的那樣,把男人當作用完就扔的跳板,讓自己順利跳上下一個新境界的港區女子,去哪兒了呢?

如同史書是為成功者寫的。

她們湮沒在芸芸眾生裏,也許是超市裡買菜的素顏主婦,也許因為履歷存有可疑空白,沒有穩定工作的剩女……多年後,再次經過東京鐵塔,目睹那一大片用金錢堆砌出來的無敵夜景,回想起當年,自己曾握有繁華的那個瞬間。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