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李嘉誠是華人首富,但有個人卻曾比李嘉誠還有錢,他就是香港無人不知的「四叔」李兆基。

根據《2019胡潤全球富豪榜》,李嘉誠以2000億元財富位列大中華區第四位,而緊隨其後的就是以1800億元財富位列大中華區第五位的李兆基。

而在1995年,李兆基就曾位列世界十大富豪第七名,他更在1996年以127億美元資產成為全球第四富豪(前三是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和瑞士製藥企業家扎赫爾)、亞洲首富。

對,亞洲首富原來就是李兆基的,1997年,李兆基仍然是全球排名第四的富豪,迄今仍然是華人在世界權威富豪榜的最高名次。

後來李嘉誠厚積薄發,名次一舉超越,但仍然是和李兆基處在同一財富線上,恰好,兩人都是1928年出生,李兆基還要大上幾個月。

兩人也都是在香港起家,都以勤勉精明過人著稱,李嘉誠從12歲開始做小夥計打工,一直是幹到了90歲退休,工作了有78年之久。

但李兆基更厲害,他是從6歲就開始學生意,15歲就做掌櫃,今年以91歲高齡退休的話,他滿打滿算是工作了84年。

看到這裡,真心慚愧啊,窮是有原因的——按大多數人的壽命衡量,李嘉誠、李兆基的工作時長幾乎是我們一輩子的生命時間。

兩個人的傳奇和故事已經有很多人說過了,所以今天我們主要探討李兆基的生意經。

我覺得這纔是對個人創業最有價值的部分。

很多創業者都是白手起家,從零開始,那麼,李兆基就有個重要的忠告:「細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

什麼意思呢?

這就是說,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力,艱苦奮鬥,不要把時間和金錢花用在喫喫喝喝的應酬玩樂上。要明白,你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都是你賴以起家的最重要資源和資本。

而做大生意,最緊要是計算精確,所以喫喝應酬就無所謂了——生意額大,牽涉的本錢和盈利大,出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都很重要,因為規模大了,一分錢的量都是非常可觀。

李兆基的外號就是「鐵算盤」,他對公司的收支情況都是瞭如指掌。臺灣有個大老闆也是如此,每天的公司開支都是要算賬,做到心裡有數。

小老闆創業往往過於迷信人脈關係,實際上就像馬雲所說的,人脈是最靠不住的東西,做生意不要迷信人脈,人脈是沒用的。

因為人脈的本質就是價值交換和互相利用,所以如果你自身沒有什麼利用價值,那你再怎麼鑽營也是枉費工夫,錦上添花纔是人的本性。

「小富由儉是至理名言,因為第一筆本錢最重要,有了它作為基石,才易於成功。」

最重要的是積累出自己的「第一桶金」,李兆基說,「做人最忌的是日賺日花,入不敷支,有了本錢,安定下來,失業時也不用徬徨。」

老子《道德經》裏說,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人有儉,故能廣,「智士儉用其財則家富,聖人愛寶其神則精盛」,所以「儉」就是做人做事的道德根本之一。

做人如果喜好奢侈,過於鋪張浪費,這些都不是惜福之道,「所謂大富由天,絕不是聽天由命,而是指順應天時地利,絕對不可強求。財來有因果,有緣由,有機緣,也有福分。一旦明知不可為而為,勉強的後果早晚會招致失敗。」

有時候,人不得不承認人生有命運這回事,財富不是你想要就有的,關鍵是你有沒有容納財富的器宇,你究竟是做了多少可以招財的事情,有了這些「因」,然後纔是財富的「果」。

很多人都是想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汲汲以求又求而不得,活得十分痛苦,有些人更是鋌而走險,結果財富來了也是守不住——你如果就是百萬的器宇,你偏偏要得到千萬的財富,而你又沒有想辦法增加自己的器宇,結果就是財富來了卻把你撐壞了。

比如當年綁架李嘉誠兒子的那個綁匪,他張口就要20億,李嘉誠說現金只有十億三千多萬,在給他錢的時候,李嘉誠告訴綁匪最好是買他公司的股票:包你子孫三代衣食無憂。

結果呢,綁匪聽而不聞,拿到錢後賭博揮霍,很快就花光了,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就算給錢給機會,如果你器宇、器量不夠,你都抓不住。

李嘉誠就算是丟了全部的現金,但他很快又賺了回來,後來我們都知道了,李嘉誠坐了多少年的華人首富。

電影《一九四二》裏那個張國立扮演的逃荒的地主有句臺詞:「只要活著到陝西,給我十年,我還是地主......」

還有褚時健為什麼可以觸底反彈?就是因為他們有這個器宇,有自己的根本,就算身外之物都沒有了,只要他們的思維方式、見識和做事方式在,他們就可以重新起來。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所以李兆基說,「所謂大富由天,絕不是聽天由命,而是指順應天時地利,絕對不可強求。財來有因果,有緣由,有機緣,也有福分。一旦明知不可為而為,勉強的後果早晚會招致失敗。」

聯繫李嘉誠這個例子,你就能體會出其中的內涵和智慧了。

李兆基說自己的風格是「先疾後徐,先聲奪人,徐圖良策」,有獨到眼光,有機會敢於下手,然又能鎮之以靜、徐徐消化吸收、培厚根基,這纔是贏取財富的正道。

譬如說,一個人如果只有一塊錢做生意,那就只有買進一塊錢的貨。賺了固然開心,萬一虧了也就算了。要知道適可而「止」,纔不至彷徨無主,從而身心鎮「定」,纔不受邪惡念頭侵襲,明心見性,思想寧「靜」,自然氣定神閑,理得心「安」,這時從容處事,更能周詳處事,更能周詳考「慮」,且可策劃將來事業發展,自然成就可「得」。

這是李兆基從儒家《大學》中「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得出的「六字真言」。

所以,學問不再多少,根本還是在一個得心應手,知行合一,而多少學富五車的博士都是知道卻做不到。

做事要有條理、分層次,更重要的是要得「人和」。

人氣就是財氣,有人才有財,李兆基深明其理,所以他無論對員工,還是合作夥伴,都講究一個與人為善,和氣生財。

比如當年他的恆基兆業成立不久,恰好遇到行業不景氣,其他地產公司大都是裁人和拖欠建築商的工程款以自保。

但李兆基認為,老闆一定要對員工誠心相待,要在員工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他,所以他對公司財務說,「現今好比十面埋伏,草木皆兵。在這種險境下領軍,最重要糧餉充裕,切勿無端扣軍糧,影響軍心,折損士氣,反而就因小失大了。」

另外,李兆基還準時給建築商結賬,以免影響到合作夥伴的生存,「時勢不好的時候,自己擔心,別人也擔心。自己手緊,別人也手緊。千萬別鼓勵惡性循環。」

後來市場回暖,對方也是投之以李,只要是「四叔」李兆基的樓盤,建築商都是盡心儘力。

最後,李兆基曾笑言說他願意用九成九的身家換取三十年青春,但就算是一千多億的財富也換不來哪怕一分一秒的光陰。

前些年還曾有大學生要用青春換馬雲的財富,馬雲是樂意至極啊,但可惜是實現不了。

所以,生命就是一段時間,寸金難買寸光陰,人生難得,且行且珍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