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天源朋友,你知道「水門事件」嗎?你知道1972 年發生在美國的水門事件嗎?也許那時,你還未出生;也許那時,你還是小學生,即使你是成年人,那時的中國報紙,對水門事件也是諱莫如深。好吧,今年是水門事件40周年,中國人應該知道知道這個非凡事件的來龍去脈了。現在,我就引用龔小夏, 袁美, 岳誠撰寫的資料,向大家作一個大概介紹。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水門大樓」裡面有旅館、公寓、辦公室。1972年6月18日,正是美國總統大 選如火如荼的期間。民主黨推出了候選人麥戈文,共和黨籍的尼克松總統爭取連任。而民主黨的競選總部就設在這座大樓里。這天,水門的保安人員弗蘭克·威爾斯 在地下室和停車場之間的門上發現了一小條膠布。前一天,威爾斯已經注意到這一現象,心想是清潔工為了方便幹活時出入才貼上去的。他便把膠布揭下來了事。畢竟,他一個星期才拿八十美元工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奇怪的是,他昨天揭下的膠布此刻又被貼了回去。威爾斯覺得不對勁,便在凌晨時分報了警。沒想到,就是這塊不起眼的膠布,卻掀起了美國政治史上的渲然大波,揭出了一起撲朔迷離的「水門事件」。威爾斯叫來的警察當場抓到了五個賊。他們前來民主黨總部偷竊情報--三個星期之前,他們在這裡安裝了電話竊聽器,這時準備去維修。最開始,這起案件只被視為普通的盜竊案。在法庭審判時,其中一名被告詹姆斯·邁克考德聲稱自己退休前為中央情報局做顧問。這立即引起了在場的《華盛頓郵報》年輕的記者伍德沃德的注意。他直覺感到這絕對不可能僅僅是一個小案件。在法庭搜集的證據中有邁克考德等人的電話簿,裡面有一個名叫霍華德·亨特的人的電話,旁邊註明了「白宮」。亨特正是負責組織竊聽的前中央情報局僱員。6月20日,水門事件發生兩天後,尼克松的幕僚長鮑勃·海爾德曼(Bob Haldeman)在白宮對總統說: 「現在,您知道,有關闖入民主黨總部的調查,我們重新回到一個問題:聯邦調查局不在我們的控制下……」雖然尼克松表示,他不願此時談論這個問題,但這段錄音已清楚表明,總統捲入了水門案件。當時,美國媒體也曾暗示過,這起案件與白宮有關。儘管如此,正在競選連任的尼克松的支持率並沒有受到波及。1972年2月,尼克松成功完成了對中國的破 冰之旅。2月28日,兩國發表《中美聯合公報》,結束了22年的敵對狀態,中美交往的大門終於被打開。同時,尼克松響應強烈的反戰情緒,正逐步讓美軍撤出 越南戰場。1972年,尼克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年度風雲人物,風光無限。1972年11月,尼克松以絕對優勢連任成功。美國50個州中有49個州都支持他。這在美國總統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然而,這位春風得意的總統或許自己都沒有想到,兩位年輕的記者正從水門案件中抽絲剝繭,試圖揭發他參與水門事件,並試圖掩蓋真相的犯罪行為。進行這項關鍵性調查的是《華盛頓郵報》的記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水門竊賊案發後, 伍德沃德根據邁克考德的電話簿,聯想到此事與白宮有關。他心中一動,撥通了一名重要線人的電話。這個至關重要的線人為揭發「水門事件」提供了許多關鍵線索,卻一直保持著神秘的身份。即使在尼克松下台多年後,人們還是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只知道他別號「深喉」,是美國政府一名神秘的高級官員。直到2005年5月,這名神秘的線人才自己走到幕前,揭開了謎團。他就是時年91歲的美國前聯邦調查局副局長馬克·菲爾特。伍德沃德比菲爾特小整整三十歲,但二人卻因一個偶然的機會成為朋友。當時,菲爾特是聯邦調查局的三把手,主管著該部門的日常事務,而且是局長鬍佛最有希望的繼任者。沒想到,總統尼克松卻在胡佛去世後,空降自己的親信帕特里克·格雷擔任局長,讓聯邦調查局上下大失所望。同時,菲爾特也不認同尼克松班底總想插手聯邦調查局和中情局的做法。因此,他接到伍德沃德的電話後,感到緊張而矛盾。雖然兩人這次對話時間不長,但菲爾特向伍德沃德證實,亨特原來是中央情報局的人,並且與水門事件有密切的關係。根據這個線索,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進而發現,新近潛入水門竊賊之一的博納德·巴克賬戶上的兩萬五千美元竟然來自尼克松的競選捐款。1972年8月1日,他們發表了這條消息,第一次將白宮和水門案件聯繫了起來。此後,菲爾特化名「深喉」,屢次在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調查的關鍵階段澄清事實,解開令人困惑的線索。可以說,沒有「深喉」的幫助,《華盛頓郵報》無法發表「水門事件」的獨家調查結果。美國憲法問題專家布魯斯·費恩對美國之音說:「我想,那時,很多年輕人被新聞行業和調查報道吸引,就是因為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他們說,這就是我想做的,嚴肅的東西,調查並曝光政府濫用權力的行為。」然而,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的調查當時並沒有直接影響到尼克松的連任競選。就連想極力挖掘此案內幕的美國民主黨人,也沒有什麼突破性進展。民望極高的尼克松順利蟬聯。一切似乎都很完美,然而,水門事件的陰影並沒有消退,兩位執著的記者也沒有放棄他們的調查。尼克松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1972年12月8日,美聯航一架客機在芝加哥墜毀。遇難的乘客名單上有一位名叫多蘿西?亨特。她的丈夫霍華德?亨特,正是6月份因因水門竊聽事件而被捕的嫌疑人之一。美國國會、聯邦調查局和全美運輸安全委員會共同對這次墜機事件進行了詳細調查,發現事故是因為機組人員的失誤造成的。蹊蹺的是,調查人員在飛機殘骸中發 現了多蘿西?亨特的手提包,包中居然有一萬美元的現金。經過深入調查,發現這一萬美金竟然是總統競選班子讓霍華德?亨特保持緘默的費用。原來,早在1972年秋天,霍華德?亨特就曾向白宮發出威脅,如果想讓他在水門案的調查中「閉嘴」,就要給予他行政豁免,以及大量的封口費。這筆錢來自總統的秘密選舉基金,而亨特的妻子多蘿西則是白宮向各個嫌疑人傳遞封口費的信使。一個月前,尼克松剛剛在總統連任競選中大獲全勝,登上總統生涯最輝煌的頂點。而這次墜機事件宛若一個急轉彎,把風光無限的尼克松推向下坡路。隨著媒體對水門案連篇累牘的爆料,1973年1月8日,美國聯邦地區法院公開審理了「水門案」。在法庭上,被告之一的邁克考德供認:有人向幾位被告施加政治壓力,要他們保持緘默。而出面施加壓力的人,就是尼克松剛剛任命的白宮法律顧問約翰?迪恩。1973年初,民主黨占多數的聯邦參議院專門成立了調查委員會,調查水門事件以及尼克松連任競選陣營的非法行為。尼克松的兩位高級助手海爾德曼、埃利希曼都涉嫌參與了水門事件。而總統最親信的迪恩更被指控主管掩蓋這一醜聞的全過程。調查的矛頭從此直指總統。尼克松決定棄車保帥。他為迪恩草擬了一份辭呈,並親自交給了他。迪恩感到,自己被總統「棄之如敝履」,便頓時轉身倒戈一擊。他對國會調查委員會坦言:尼克松對被掩蓋的事件真相十分清楚。他說:「總統先生,你的總統任期已經病入膏肓。」他對著電視機鏡頭揭發說,在水門事件發生後不久,他對總統說,這次恐怕要花不少錢才能擺平。總統問,到底有多大的需要?迪恩隨口回答出一百萬。結果沒想到,總統竟然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這筆巨額。美國憲法問題專家、時任司法部特別助理布魯斯·費恩說:「尼克松解僱了他。此時,迪恩成為尼克松的主要指控者。」孤注一擲的尼克松經過痛苦的掙扎,甚至授意他在白宮的左膀右臂海爾德曼、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長克蘭丁斯特辭職,自己則扮演起一名被親信們徹底蒙蔽的總統。但這份苦心並沒有讓他脫離干係。1973年7月,一名白宮前官員亞歷山大?巴特菲爾德向國會調查委員會證實,尼克松對他與各位白宮助理、幕僚的談話進行了秘密錄音。於是,調查的焦點轉移到這些白宮辦公室的錄音帶身上。尼克松生性多疑,愛耍手腕,有「狡猾的迪克」的外號。他對自己人也不放心。進入白宮之後,他便下令在主要的辦公室里裝置了錄音設備,以防有人說話賴帳。殊不知卻正是這套錄音裝置將他在政治上置於死地。尼克松明白,控制這批錄音帶是他成功脫身的關鍵。於是,他試圖利用行政特權拒絕向法庭交出錄音帶。他聲稱,這批錄音帶是屬於總統的,因此總統有權自己保管它們,而不將之公諸於眾。為了讓尼克松交出這批重要的證據,調查委員會向總統發出傳票,但白宮拒絕理會。在國會的壓力下,司法部長理查森任命考克斯為特別檢察官,專門調查尼克松與白宮在水門事件中的角色。考克斯要求尼克松交出錄音帶,卻被拒絕。於是,考克斯訴諸上訴法院,再次要求總統交出錄音帶。尼克松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將錄音帶交給來自密西西比州的民主党參議員斯坦尼斯(John C· Stennis),由斯坦尼斯親自來聽錄音,之後再將錄音文字摘要交給特別檢察官。總統的理由是,白宮的談話中包括了許多有關國家安全的內容,必須要嚴格保密。這個方案當天就被考克斯拒絕了--國會中人人都知道,斯坦尼斯耳背,幾乎是個聾子。如果真如尼克松所願,對錄音帶的調查也就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尼克松急了,下令要解僱考克斯特別檢察官的職務。費恩曾經是考克斯在哈佛法學院的學生。當時正在司法部工作,給總檢察長伯克當助手。他說:「尼克松很擔心,因為他知道這些磁帶將給他定罪。他命令當時的 司法部長理查森說,你要解僱考克斯,並告訴他,他不能在步步緊逼了,這是違反規定的。因為考克斯說,我不辭職,我在維護法治。理查森說,我不會解僱考克 斯,我辭職。司法部的二號人物,副部長拉科肖斯也說,我不會解僱考克斯,我辭職。此時,位居第三的總檢察長伯克自動擔任代理部長。」最後,考克斯的職務是由總檢察長解除的。媒體將之稱為「星期六夜間的謀殺」。美國民眾憤怒了。隨著總統捲入水門事件的真相一層層被揭開,尼克松的民望直線下跌。此時,總統更明目張胆地濫用職權,令選民們忍無可忍。他們紛紛走上街 頭,抗議總統背棄美國的民主與法治精神。上訴法院的法官西里卡則大筆一揮,向總統發出命令:如果不交出錄音帶,判罰總統每天繳納2.5~5萬美金的罰款。1974年初,新任特別檢察官賈沃斯基繼續向尼克松施壓。白宮只交出了少數錄音帶。此後,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陸續傳調各種白宮文件和更多錄音帶,尼克松以「行政特權」為理由,只上交編輯過的錄音帶文字記錄。1974年3月1日,聯邦大陪審團起訴了7名與水門案有關的政府官員,尼克松雖然沒有被起訴,但是卻被指為事件的同謀。賈沃斯基為了把錄音帶追查到底,一直把尼克松告到聯邦最高法院,引出著名的「美國起訴尼克松案」(US v. Nixon)。美國最高法院最終裁決,要求尼克松交出所有錄音帶。尼克松再也沒有退路,只得從命。在1974年8月5日公布的關鍵性錄音帶中,有一盤清晰地記錄了 1972年6月23日總統與白宮辦公廳主任海爾德曼的談話。這段錄音證實,尼克松曾指示海爾德曼讓中央情報局制止聯邦調查局參與水門事件的調查。至此,尼克松參與掩蓋水門事件的事實昭然若揭。他心知,自己觸犯了刑法,政治前途已徹底斷送。1974年2月6日,隨著對水門事件調查的深入,國會投票通過,開始了彈劾總統的程序。美國憲法問題專家 布魯斯·費恩說:「除了少數法官外,美國已經100年沒有碰過彈劾程序了。我當時是助理司法部長的特別助理。我所在的法律諮詢辦公室就是向政府其它部門,包括司法部長提供法律意見的。我的任務是起草這份彈劾起訴的大型備忘錄。這顯然是很有爭議性的,因為這是推翻美國總統的標準。」水門事件發生的時候,從哈佛大學畢業不久的費恩還不到三十歲。接到這一任務後,費恩翻閱了與憲法中的彈劾條款有關的大量文件,寫出了這份歷史性的備忘錄。針對尼克松的彈劾動議始於1973年10月24日的「星期六夜間的謀殺」。由於總統執意動用行政特權,解僱了調查水門事件的特別檢察官考克斯。徹底激怒 了美國媒體和民眾。考克斯被解僱後,300萬封電報、電報、電話和信件如洪水般湧向白宮和國會,強烈譴責尼克松的越權行為,要求國會啟動憲法程序,彈劾這 位「無法無天」的總統。國會山上的議員們立即行動起來。在10月的最後一周,聯邦眾議院提出了44個與水門事件相關的提案,其中有22個都提出,要啟動針對尼克松的彈劾調查。10月31日,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決定,由眾議院司法委員會負責調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證,為彈劾尼克松做準備。四面楚歌的總統面對國會的一片鞭撻聲。1974年2月,眾議院以410比4的投票絕對壓倒多數,決定啟動彈劾程序。此時,總統的親信們已經一個接一個在 調查中落入法網,其中包括前司法部長、尼克松競選經理米切爾、白宮幕僚長海爾德曼、白宮國內事務助理厄里希曼、白宮政治顧問卡爾森、海爾德曼的助理斯特拉 琛等人。米切爾在1974年被判刑三十年,後被減為四年。直到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就啟動彈劾條款進行投票的時候,白宮還是沒交出關鍵性的錄音帶,那要等到8月份最高法院判決之後。1974年6月25日,眾議院司法委員會決定公布與彈劾尼克松有關的全部證據。7月27日到30日,司法委員會陸續通過了三項彈劾尼克松的條款:阻撓司法工作、濫用總統職權,以及蔑視國會傳調錄音帶的命令。在尼克松總統的彈劾案中,曾參與起草彈劾案文件的費恩說:「我們證實,首先,他(尼克松)妨礙了司法公正。他授意那些到水門大廈盜竊的人在法庭上做偽 證,掩蓋事實,對大陪審團撒謊。第二,他濫用行政機關監聽自己的政敵。彈劾中的最後一條是,他拒絕就國會要求他提交文件和證據的傳票作出回應。人們可能還 記得那些臭名卓著的磁帶。總統保留這些錄有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和其他地方對話的帶子。」8月5日,法院公布的一盤錄音帶中,清晰地記錄了尼克松曾積極掩蓋水門事件的事實。在錄音中,尼克松命令白宮辦公廳主任海爾德曼阻止美國聯邦調查局調查水門事件。在確鑿的證據面前,尼克松在國會山上的支持徹底崩潰。即使是國會中他本黨的議員們也逐漸站到了尼克松的對立面。共和黨人們甚至決定向尼克松發出最後通 牒,而傳遞這一消息的主要人選是共和黨1964年的總統候選人、黨內保守派的領袖亞利桑那州參議員巴里·戈德華特(Barry Goldwater),在黨內一言九鼎。戈德華特向來不喜歡尼克松。他曾說:「尼克松是我生平遇到過的最不誠實的人。」8月7日,戈德華特走進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對尼克松說:「總統先生,你需要辭職。如果你繼續在這個案子中進逼,你不會得到一張選票。」這一幕,在美國政治中以「戈德華特時刻」聞名。日後,凡是出現議員給行政部門下最後通牒的情況,都被形容為「戈德華特時刻」。要麼辭職,要等待被彈劾下台。尼克松四面楚歌。見到大勢已去,他只得在8月8日宣布,辭去美國總統一職。尼克松在當天的電視講話中說:「我在公共生活中的所有決定,總是試圖作出對國家最好的選擇。在漫長而艱難的水門事件調查中,我覺得我有責任堅持,盡一切 努力完成你們選擇讓我執政的這個總統任期。但是,在過去幾天中,很明顯,我在國會不再有足夠有力的政治基礎來繼續這一努力。」「作為總統,我 必須將美國的利益放在首位。美國需要一位全職總統和一個全職工作的國會,特別是在我們目前面臨內憂外患的時候。在未來幾個月中澄清我的個人責任,幾乎將耗 費總統和國會的全部時間和精力。而這段時間,我們的全部精力應該集中在國外的和平,以及國內沒有通脹的繁榮上。因此,我將於明天中午辭去總統職務。」第二天中午,尼克松一家乘坐直升飛機離開了白宮。40年前這起轟動的政治事件以總統被迫辭職而結束,但它的影響力源遠流長。美國人民可以接受一個犯錯誤的總統,卻無法接受一位不誠實的領導人。美國國父 們奠定的憲法民主精神早已深深植根於人民心中。無論誰違反憲法,哪怕他是總統,最終會通過罷免、彈劾等方式,被選民拋棄。費恩說: 「當尼克松走進直升機,在1974年8月9日辭職,離開白宮,人群沸騰了。這就是美國精神。」是的,這就是美國,這就是美國精神!這是把「統治者關進籠子里」的一個光輝典範。(節選自作者 《一個把統治者關進籠子里的光輝典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