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社會現實

保護眼睛這個論調,每隔20年就會重新流行,衝擊一下父母的脆弱神經。上一次這個論調流行的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和iPad這種終端設備,所以爲了保護孩子的視力,就別讓孩子看電視。

不讓孩子看電視這件事情是可以實現的。因爲電視機本就爲人類的閒暇時光而生的。工業革命之後,科技的發展大幅度提升了人類的生產力,13000年農耕文明以來,原本需要終日勞作才能獲取足夠生活資料繁衍生息的人類,第一次有了大把閒暇時光。這些時光顯然用書籍已經消磨不掉了。

1939年美國誕生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20世紀50年代,彩色電視機開始普及。可以說,電視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另一種聲音漸行漸起,那就是爲了保護孩子的視力,應該限制孩子看電視。

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真的要擔心,我倒覺得以電視爲代表的、人云亦云的大衆傳媒,纔是更值得警惕的。畢竟,看電視是不需要思考的,如果習慣了這種信息的單向輸入,想要給人植入一個觀點,太容易了。畢竟,很多人的世界觀其實是潛移默化地在電視裏慢慢形成的。

不過,既然電視作爲大屏終端,是以娛樂的方式來消磨人類的閒暇時光的,想要禁止,也就沒有那麼難。比如我從小被培養不看電視,現在除了少量美劇和英劇,一些經典的紀錄片,我依然不看電視。

據估計,50年代就已經普及了彩電的美國,美國人每天花270分鐘(也就是4個半小時)看電視。中國的情況卻是,1986年我爸買的16寸日立牌彩電,是全單位的第一份。看電視損害孩子視力這件事兒上,應該是隻喧囂了1990-2010年這20年,剛好一代人的時光。

彎道超車的中國,數據則是另一番模樣:2018 年,中國用戶使用智能手機的總時長將超過看電視。於是,現在的論調變成了,爲了保護孩子的眼睛,應該禁止孩子使用手機。

但是,你真的確信我們能夠禁止這個年代的孩子使用手機嘛?恐怕不行。爲什麼?因爲無論是PC還是手機,都不是純粹的娛樂工具,而是通訊工具,甚至是工作工具,對於孩子而言,它還是學習工具。

今天,以手機和iPad爲終端形態的學習方式,只會越來越多地滲透到這一代人的學習和生活中,不要指望在這個時代能讓孩子遠離屏幕。

那麼,我們真的就放開手腳不去管了嘛?當然不是。

造成近視的原因

先把手機的事情放在一邊,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什麼叫近視,以及近視的成因再來做判斷。隨手百度一下就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定義:“在調節放鬆的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後聚焦在視網膜之前,稱爲近視。”我給你看一張圖:

由遺傳因素和發育因素造成近視的,被認爲是近視的內因。我們在這裏探討的顯然是外因。所謂外因,就是環境因素。從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離工作的人,近視眼比較多,青少年學生中近視眼也比較多,而且從小學中高年級開始,其患病率明顯上升。這種現象說明近視眼的發生和發展與近距離工作的關係非常密切。

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調節能力很強,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較大,閱讀等近距離工作時的調節和集合作用,使內直肌對眼球施加一定的壓力,眼內壓也相應升高。隨着作業的不斷增加,調節和集合的頻度和時間也逐漸增加,睫狀肌和眼外肌經常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調節作用的過度發揮可以造成睫狀肌痙攣,從而引起一時性的視力減退。這種一時性的視力減退,也被稱爲功能性近視或假性近視。

如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則假性近視就會發展爲真近視。

由此可見,排除先天遺產性因素之外,孩子的視力受損,最主要的原因就只有一個,就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過度。除此之外,還有2個比較重要的原因,一個是不良的用眼習慣,比如躺着、顛簸狀態下或光線過亮或者過暗的環境下看書或看手機;一個是可能你不太熟悉的飲食問題,就是甜食過多。這裏說的甜食並不只是糖或者甜品,還包括碳酸飲料和各種果汁。過多的糖攝入會讓血鈣流失,減少眼球壁韌性,眼軸發生變化時更加脆弱,使得近視更容易發生。

總結一下就是,造成孩子近視的外因一共有3個: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過度;

不良的用眼習慣;

飲食中甜食過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