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最重要的大型決戰一共有三個,遼瀋戰役是國共進行的第一次戰略決戰,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遼瀋戰役因爲主要發生在遼寧西部和瀋陽地區,因此被用來當做這場大型戰役的名稱。

  三大戰役爲什麼最先打的是遼瀋戰役呢?首先,東北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在當時東北地區的煤炭產量和各種礦石的產量在全國都排在第一位,並且日本人還遺留下來不少的重工業基地,對於全國戰略來說佔領了東北就有了強大的資源和工廠。

  並且東北還是我國著名的產糧區,拿下來東北,也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糧草問題。其次,在東北解放軍實力佔優。最後,佔領東北可以形成對國民黨軍隊的合圍,戰略意義很重要。

  爲了這次的決戰,解放軍投入了70萬的總兵力,包括兩個兵團的主力、有12個步兵縱隊、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15個獨立師和3個騎兵師。而國民黨投入了所有在關外的主力,包括東北“剿總”司令部的48兵力和前來支援的三個軍共55萬的兵力。

  電視劇大決戰中的林彪

  解放軍的總指揮是東北野戰軍的三巨頭林彪、羅榮桓和劉亞樓這三人,而國民黨的總指揮本來是衛立煌。解放軍重兵包圍錦州的時候,蔣介石命令衛立煌帶着瀋陽的守軍去救援,衛立煌堅持認爲瀋陽的兵力不夠。

  如果去救援錦州,可能瀋陽也保不住,因此堅決不肯出兵,因爲不聽命令被蔣介石解除了兵力,基本上這場戰役是由蔣介石親自指揮的,可是他即沒能及時的救援了錦州,又因爲抽調了瀋陽的兵力而未能保住瀋陽和葫蘆島。

  遼瀋戰役從1948年的9月12日一直打到了11月2日,一共持續了五十二天,林彪先是率領解放軍突飛猛進連續攻克了遼寧西部的山海關等地,又猛攻錦州,蔣介石儘管很想保住錦州而抽調了華北的軍隊,可是卻沒能挽回局勢。

  蔣介石

  蔣介石並不甘心就此失去錦州,後來又命令援軍繼續前進支援,這支援軍在大熊山被解放軍的主力給圍剿,殲滅敵軍十多萬,還俘虜了很多國民黨的高級將領。接下來在解放東營的戰鬥中,再次國民黨又被殲滅了二十多萬。最後林彪和羅榮桓等人指揮東北野戰軍對瀋陽等地發動了總攻,殲滅了一部分國軍,收編了一部分國軍。

  遼瀋戰役中士兵吃乾糧

  此戰國軍共損失兵力四十七萬,包括死傷的六萬人,被俘虜的三十多萬,而東北野戰軍傷亡將近七萬人。這場戰爭讓國共兩軍的實力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解放軍的力量越來越強大,而國民黨卻逐漸的露出了頹勢。這場戰役極大地振奮瞭解放軍的軍心,讓人們有了必勝的信念。可是不管國共兩軍傷亡多少,那都是我們中國人,難免有點心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