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帶寶寶上了一個社區辦的藝術班。報道第一天,自來熟的父母相談甚歡,情投意合,聊到最後已經發展到準備相約一起去參加藝術班了……

  結果認識了個專治肝硬化的名醫,因爲我有肝硬化,一下子如同找到了救命恩人的感覺。當時最強烈的感覺:有寶寶真好,這麼方便就能認識一個名醫。

  這還不是最幸運的事兒,還有不少父母在各種場合下和別的家長一聊,發現大家的病都差不多:爸爸分享有氧運動知識和減肥技巧,媽媽們切磋小葉增生防治以及如何不動肝火……

  身未動,心已遠,三兩句話就從普通的家長關係昇華成了“病友”的關係,感情升溫了,還掌握了更多新知識,分分鐘覺得自己的病有救了。

  和一些媽媽聊得多了,會得到各種前所未聞的訊息,有時會被帶着參加個媽媽沙龍啊,媽媽廚藝班啊,開拓了很多新的社交圈子。上次我還和一羣媽媽一起試聽了一節課,發現自己內在修爲不夠,大家互相尋找認知偏差。

  一邊吐槽一邊修正,走上了一條自我完善之路,突然感覺頭不疼了腰不酸了多年的焦慮病也突然痊癒了!

  寶寶不但能牽線搭橋拯救我的肉體,還能穿針引線提升我各種修養。自從我娃有一次對我說“xx的媽媽彈古琴可厲害了,你怎麼不會”之後,我就“自然而然不動聲色地靠近”了那位媽媽,然後我就認識了這個窄小圈子的大師們。

  之後經常被拉着一起參加雅集活動,認識了一羣愛好古琴的精英,現在已經能聽出流水、關山月、廣陵散等曲目,經常可以在飯桌上多一個裝X項目,談生意的時候都多了幾分勝算。

  前些年陪寶寶上網球課,幾個媽媽也經常跟着一起打,球技有了長足進步,但打網球風吹日曬的,皮膚變黑變糙怎麼辦?一起去美容吧,然後被介紹到一個性價比超高的店裏,還辦了卡。

  孩子的比賽日,趁候場的時候,有個媽媽遞來一個針線包和幾塊花布,要一起手工縫製小化妝包,洋娃娃衣服,聖誕小麋鹿……我們就像村口農閒時的婦女,一邊家長裏短一邊做針線。

  現在我不僅會正反手打網球,會網前截擊,還會自己剪裁,做件小衣服出來,最厲害的是還認識了這些圈子裏的高手,併成爲了朋友。

  託寶寶的福,我還見了不少世面。在寶寶三歲時我第一次去參加了他幼兒園小夥伴的生日派對,在一個超豪華酒店的宴會廳。小壽星的家長不僅包場,還包了大巴,指定地點接送,回送了每個參會家庭一份豪華禮物。

  在那裏我第一次看了近距離科學表演、泡泡秀、捏泥人、專業演員歌舞秀,小孩還每人領了一套名牌服裝,統一着裝……三歲的小朋友們連話都說不利索已經開始包場搞慶典。要不是因爲寶寶,我可能根本不知道現在的生日宴已經如此高端了。

  是寶寶用自己的魅力結識了學校非同班的一個女生,我們纔會被人家的爸媽邀請去高爾夫球場打球吃燒烤。

  是寶寶用自己的實力勾搭了小區裏本來不認識的一個小妹妹,我們纔有機會被帶去了私藏高級農家樂包場抓雞喂兔子騎小馬。

  如果不是娃,我可能沒有什麼機會接受私教、定製、vip待遇,更不會知道啥是人生的巔峯。就連我的第一瓶拼一拼牌白酒,也是寶寶同學的媽媽強行帶來給我,我這纔有了機會拿它去更多人面前炫耀……

  寶寶和別人娃打架,我找人家媽媽道歉,然後我買到了便宜的貓糧;

  寶寶和別人娃又打架,人家媽媽找我道歉,然後我買到了便宜的原版書。我只希望寶寶別和家裏賣房子的小朋友打架......

  身邊的各位粑粑麻麻們,因爲帶孩子走上社會而重新認識了社會,發展出了更多的社交,而且一個比一個精英。

  上次認識了寶寶樂團裏的一位媽媽,是個跑馬愛好者,經過交流我被拖下水,從原來飯後百步走直接變成配速六分鐘,每次十公里起步。堅持了一天。

  從一個圈子,走向另一個圈子,只要以孩子爲紐帶,真的是易如反掌。

  有的媽本來是帶娃去學畫畫的,最後學會了單板滑雪。

  有的媽本來是帶娃去學武術的,最後走向了合唱團。

  有的媽本來是帶娃去學長笛的,最後考出了潛水證。

  有的媽本來是帶娃去學跳舞的,最後自己賣舞蹈裙了。

  原本只是想讓娃在小區裏打打乒乓球的媽媽,最後可能組團去參加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比賽。

  原本只是想讓娃上個游泳課的媽媽,最後可能一起拿下了新公司的offer。

  有娃後的社交圈可以無限大,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沒孩子的時候,我是井底之蛙,仰望着一些大佬,感慨他們的世界高端遙遠,感覺這輩子可能都夠不着;

  有了孩子之後,大佬就在我身邊,隔三差五問我“作業是啥”,“這道題怎麼做”,還纏着我帶他們飛。不知不覺的,我也成了大佬們心中的大佬......

  小孩真的是打破都市成年人之間冷漠壁壘的最好工具,不論是單位同事,小區鄰居,哪怕是路邊的陌生人,更別說是孩子的同學和各種興趣班或活動團隊的朋友。

  大家原本眼裏的冷淡,防備,漫不經心,忽然間滿是激動,喜悅,從娃的吃穿住行,到輔導學習,吐槽雲配偶,熱聊1小時都不帶冷場,再也不用擔心會陷入尬聊局面,彷彿感覺人生很容易找到知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