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創造營2019第二期啦,大齡選手“回鍋”踢館,上演了催淚感動的夢想戲碼,結果卻依然沒那麼理想。

  班主任蘇有朋說,他很感動,因爲看到曾經已經成團出道的這些成員,這麼多年都沒有懈怠。

  梨想說,46歲的你,又何曾懈怠?

  1

  第一期導師秀上,蘇有朋帶來了改編後的小虎隊經典作品《青蘋果樂園》,加入了rap和全新的舞風,造型上嘗試了時下流行的韓系風格。

  兩個字,驚豔!

  上次見到蘇有朋的唱跳舞臺,還是在2010年小虎隊合體的春晚。

  沒想到9年後,他穩定、亮眼,且毫不油膩。

  中年翻紅到底靠什麼?好像三言兩語很難概括。

  “乖乖虎”,“五阿哥”,“杜飛”,“白小年”,導演,練習生導師……30年,蘇有朋身上被貼上了無數標籤,又在人們以爲就這樣了時,親自撕去。

  曾經的蘇有朋在組閤中最不擅長跳舞,常常跟不上兩位隊友的節奏,以慢半拍出名。

  最近見到他,是在去年的《中餐廳2》裏,明顯能夠看出久居幕後,對自我外表管理有些疏忽,甚至可以說是不修邊幅。

  但不過半年多,他自如從容地給出了一個這麼炸的舞臺,想想就不簡單。

  果然,在他發的紀錄片裏,我們看到,爲了一分半鐘的表演,怎麼也算經驗豐富的他,準備了三個月。

  從練習瑜伽,打開因爲長期拍戲積下的肌肉勞損和筋膜黏連開始。

  而且,他不是簡單地重現成名作。他說,要讓觀衆看到他的不一樣,要親自去體會練習生學員的辛苦。

  他直言:如果不是切身走過那些經歷,拿什麼跟學員分享呢?

  所以他幾乎是重新學了一首新歌,唱、跳、RAP和走位。

  2

  如果有“始祖idol”的說法,蘇有朋理當擁有姓名。16歲就以“小虎隊”組合出道,火遍全亞洲。

  連續20多場演唱會場場爆滿、僅《逍遙遊》和《愛》兩張專輯銷量就近1500萬張…“紅透半邊天的頂流”是什麼感覺,他早已瞭解。

  加入“小虎隊”前,他剛從初中畢業,憑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全臺第一的重點高中。他順理成章地成爲年輕人的偶像,同時也是父母們默許的榜樣。

  公司以“男團也可以兼顧學習,蘇有朋就成績很好”包裝他,於是很多小孩喜歡小虎隊是被家長認可的。

  當時,經紀人小燕姐給他們定名字,放到今天叫做立人設。吳奇隆是跆拳道出身,擅長翻跟頭,就叫“霹靂虎”;陳志朋有舞蹈基礎,顏值出衆,又會打扮,於是叫“小帥虎”。

  而蘇有朋,既不會跳舞,唱歌也一般,唯獨笑起來很好看,又是學霸,那就叫作“乖乖虎”吧。

  之後小虎隊的合照中,吳奇隆是酷,陳志朋是帥,而蘇有朋則是標準的乖小孩笑容。

  爲了承擔起“乖乖虎”的名號,蘇有朋壓力不小,自稱“勤奮擔當”。既要兼顧學業,又要跟上公司訓練的進度,經常要哥哥們幫忙陪練,甚至回家後凌晨3點還在補作業。

  小虎隊的巔峯正是他的高中階段,必須狠。

  白天趕通告,晚上徹夜排練。跟如今許多兼顧學業的年輕藝人一樣,蘇有朋也在高一高二落下了很多課程,高三時爲了彌補,“閉關”學習。

  他在三十歲時的自傳《青春的場所》中提到:每天有一個噩夢纏着自己,告訴自己必須成功,“如果我沒考好,路上帶着小孩的媽媽們一定會指着我跟他們的孩子說,‘你看,那就是隻會玩不念書的乖乖虎’”。

  有志氣、聰明、不服輸。他不負衆望,以全臺理科第五的成績考上了臺大最熱門的機械繫。

  蘇有朋實現了目標,再次被捧成了社會模範,繼續頂着“學霸”“乖乖虎”的人設讀大學。

  但大三的時候,他發現自己並不真的喜歡機械,卻每天爲了別人的期待疲於奔命。於是他召開記者發佈會,宣佈了“乖乖虎”最叛逆的行爲:退學。

  人們激憤地給他起了外號“輸又碰”,不停地辱罵他。

  當時所有的頭版頭條都是“乖乖虎人設崩塌”,蘇有朋描述自己“像過街老鼠,不敢出門,最紅的時候,報紙用半個版來把我誇成模範,現在,用無數個版來抨擊我”。

  同時,演藝事業的低潮,也隨着1991年底陳志朋的入伍來臨。組合暫時解散,雖然兩年兵役結束後馬上重組,但斷裂的事業線已經接不上了。

  小虎隊正式解散之後,蘇有朋像“失業”一樣,“過氣”了。

  退學後沒學可上,碰上父母離異,家裏遇上經濟危機,揹負養家壓力的他甚至一週會去酒吧買醉三四天。

  3

  這樣的“低谷”,一直持續到“五阿哥”找上他。

  當時的《還珠格格》並不受瓊瑤重視,全組新人。作爲過氣偶像團隊成員的蘇有朋,已經是劇組中最有名的人,卻也跟其他新人沒什麼區別。

  他一個人從臺灣來到內地,沒有朋友和經紀人,自己拎着包,穿梭在艱苦的片場中。因爲沒有經驗,每天都被導演罵。

  他逼自己忘掉過去,從頭再來,沒戲拍時就盯着監視器學別人如何演。

  後來回想,他說:“很多時候都覺得不可能,但每次的不可能,咬咬牙,最後都可能了。”

  《還珠格格》讓他意外地再次火遍大江南北,直到現在,湖南臺每年暑假還在重播。用現在的話說,從前的歌迷重新get到了他的點,又圈了一波演員粉。整個劇組,他勢頭最盛。

  之後他又主演了《情深深雨濛濛》《老房有喜》《倚天屠龍記》《絕代雙驕》等電視劇,塑造的角色個個都是經典。

  但又因爲這些角色有些趨同,他再次面臨新的壓力——轉型。

  溫潤如玉的“五阿哥”不斷重播,“乖乖虎”的天然好學生長相,人們將他定義爲“偶像派”,認爲蘇有朋只適合扮演“公子哥”這樣的“小白臉”形象,他感到戲路受限。

  他一心想擺脫“乖乖虎”的標籤,甚至記者一問小虎隊,他就垮臉:“不需要你提醒我。”

  “我只是希望報道能夠看到現在我做的努力,我真的很想顛覆大家印象中那個刻板的我”。

  直到2008年,他終於遇到了——《風聲》中梳着大背頭、翹着蘭花指、說話陰陽怪氣的崑曲名伶白小年,成爲他再次轉型的里程碑。

  爲了演好這個“娘娘腔”,蘇有朋跟着崑曲劇院學了一年的崑劇。“蘭花指啊、吊嗓子啊,什麼都要學。”

  對比如今演員市場中層出不窮的“摳圖”、“替身”、“不背臺詞靠配音”,讓人不禁唏噓。

  因爲白小年,蘇有朋拿下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這是他從藝之路來的又一次人設“崩塌”,從“偶像派”到“實力派”的正面顛覆。

  頒獎禮上他哽咽着發言:“我想我之所以這麼激動,是因爲一個從出道就被定義爲偶像派的人,要走上這個臺是多麼的不容易。”

  打破固有印象、撕下身上的標籤,破碎、再重來。這對藝人來說,真的不容易。

  年歲的增長、地位的提高、人們的期待和收穫的名利,每一樣都在提醒他,“重來”的成本太高了!

  但蘇有朋一直都很清楚:“小虎隊沒有辦法成爲我一輩子光環,我要成爲一個實力派的藝人”。

  這不是一句口號。被問到爲何要嘗試不同的道路,他說了大實話:“如果就一直在那個位置,一直是神,我幹嘛去拍戲呀!”

  人一定有自己能做得更好的事,只看你是否有勇氣去嘗試,是否有魄力去堅持發現。

  就像大張偉說的,“在不那麼正確的道路上,止步就是進步。”

  4

  歌手、演員、大熒幕的跑道他都走過了,2013年,他開始嘗試做導演。

  再再次轉型前,他本來想着“算了不可能,別搞我”,但轉念一想,他希望能夠通過導演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一些想法。

  可能是處女座的性格使然,他對每一件事都極端嚴苛和認真,對細節幾乎是苛求。

  張魯一就曾吐槽他是最嚴格的導演,曾經一個鏡頭拍一天。大家都收工散了,他還要在片場繼續摳細節。

  最終,導演處女作《左耳》票房5億,後來的《嫌疑人X的獻身》票房4億。

  在當時的環境下,算不上叫座,但也不錯。談不上爆款,但口碑尚可。

  如今他似乎在擔任創造營班主任的同時,也準備着自己的新電影。

  5

  蘇有朋出道的30年,始終跟自己較着勁。

  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不能爲了要讓別人滿意,而一直當“乖乖虎”。

  他知道一直飾演“五阿哥”們,成不了真正的好演員。

  他知道人生有限,試試做導演又何妨?

  他知道每個年代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新生事物,他坦然接受,重新直面鏡頭和舞臺。

  他知道,所謂的“舒適圈”不是用來“走出”的,而是在不斷擴大自己“舒適”的範圍。

  有一說一,如果16歲的蘇有朋進入今天創造營,訓練一番唱跳加上這顏值,主題曲C位輕輕鬆鬆。

  然後專輯、巡演、網劇、綜藝、封面邀約…紛至沓來,甚至還有各種榜單TOP1的獎項等他來領。

  但熱鬧會過去,留下的只有在自己走過的那條跑道里,曾經很厲害的痕跡。

  日本的初代偶像木村拓哉,47歲,每天都在微博打卡健身。他把微博當朋友圈發,在社交網絡上真誠、溫暖地面對粉絲(直言微博內容是工作人員幫忙翻譯的,感謝用日語評論他的朋友)。

  同爲創造營班主任的郭富城,53歲臺風穩健不說,唱跳完之後ending pose,哪怕在B站的惡搞視頻裏都沒得可黑。

  在人們總是把“滿滿的正能量”掛在嘴邊的今天,“蘇有朋”們卻用真實經歷說着:“美夢成真的感覺非常吸引人,但它也只是這段故事的開頭而已。

  就像昨晚,前“至上勵合”組合隊長張遠踢館順利留下後,蘇有朋說的:“歲月不饒人,我也未曾饒過歲月。”

  努力這個事兒,老生常談,但永遠不會過時。

  今天也要加油鴨!畢竟週末沒剩幾個小時啦!

  編輯:7m

  撰文:誰端/7m/Tsi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