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云南建水县六公里的新房村,有一处黄氏宗祠,始建于1875年,直到1913年才完全建好,用时38年,经历了清末和民国初年两个朝代,这也是中国近代最颠沛流离时期之一。

新房村的黄氏家族来自中原,他们的祖先黄十郎曾在朝中为官,看到了皇权之下民如草芥,伴君如伴虎,体会到了风险就将族人遣散各地。黄十郎留下一首“训子诗”,告诫后人“骏马登程往异邦,丈夫随处立纲常。尔居处境即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倘有富贵与贫贱,相逢莫忘共根萁”。要求后人用这首诗彼此相认。(书影拍摄写作)

云南建水黄氏宗祠跨越了两个朝代才完成,主要是规模太大,设计完成后,建设资金成了问题。整个建筑面积超过了3000平方米,具体结构是二进院,又有左右侧院,分为八个天井,有大小二十二间房,主要资金是当年开锡矿的老板捐助。整体建筑在当地不仅规模大,也很豪华。

黄氏宗祠大门外的门当与狮子柱石,具有鲜明的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特别是门狮子的设计很巧妙将柱石融为一体,既美观又实用,虽历经各种动乱,也能完整的保留下来,这对狮子也是整座宗祠的点睛之笔。

黄氏宗祠内最奇特的建筑是两面索大的镂空透明照壁墙,将三个院子隔开又相连,这样不仅透气、采光好,也减轻了空间压抑感,使宗祠的威严性与实用性通融。黄氏后人黄兴黎告诉我们说,这种透明照壁的使用,是黄氏宗祠开了先河,后来被很多人家与祖祠模仿,成为了照壁设计的经典。(书影拍摄写作)

宗祠内还有几棵古树,其中一棵最老的柏树已经有六百余年历史,黄兴黎告诉我们说这座宗祠虽然只有百余年历史,但在这之前还有宗祠的,只是毁于了云南历史上一次大的动乱事件,现在的宗祠只是在原址上后建的。

黄兴黎还给我们讲了这座宗祠最逆天的一个设计,就是屋檐下斗拱上,凤在上而龙在下。中国古代讲究“龙凤呈祥”,很多古建都有龙与风的设计在里面,但龙为阳,凤为阴,都是龙在先,凤在后,这种凤在上,龙在下的设计不仅逆天,也是要被砍头的。(书影拍摄写作)

黄氏宗祠怎敢犯这种杀头灭族的错误呢?原来初建宗祠是中国的光绪年间,正是慈禧太后把持朝政时期,虽然她没有敢直接称帝,但处处显示自己的权威,用凤来压龙。而下面官员为了投其所好,在一些建筑上暗示“凤在上”或“凤为大”,黄兴黎说“这也是当年的潜规则”。

黄兴黎告诉我们整个宗祠分为三个阶段,后院1875年建设,中间院落1892年建设,而大门基本是民国初年建筑。但这里在1903年就开办私塾,后来一直是学校,直到2013年结束,可以说是这里也是超百年学堂。说到学堂黄兴黎讲了一个故事,在早期大门口有巨额牌匾“黄氏宗祠”,一次一个学生用棍子去捅,恰好被来祭祀的族人撞见,认为他触犯尊严,特别生气,告到老师,最后让在校几十名学生每人打他一棍子。(书影拍摄写作)

2014年来了很多老人参观,黄兴黎给大家讲了这个故事,其中一个八十多岁老人说“我就是你讲的那个孩子,我是被冤枉的”。原来当时有个更小的孩子将一团湿纸甩到了牌匾上粘住,怕挨骂就要他站在门当上用棍子拨下来,恰好被人看见,认为他冒犯神位,必须严惩,老师也没有办法,老人说“同学们棍子打屁股,有的下手也很重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