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醫學院近日對華裔的食品採購和飲食習慣展開研究,發現華裔羣體營養和健康的知識較匱乏,根深柢固的飲食習慣也導致系列健康問題,難以符合美國農業部(USDA)推薦的健康飲食計畫。

這項研究的負責組長、紐約大學亞裔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史黛拉.伊(Stella Yi)表示,華裔羣體因高租金而不斷搬遷至曼哈頓之外的區域,但是不論住在何處,多數人都願意專程到中國超市購物,「很多住在曼哈頓東哈林(East Harlem)區的華裔居民表示,會花一個多小時到華埠中國超市,只為了買中國的食材」。

她表示,超市和雜貨店的分佈密度是城市規畫的重要指標,「很明顯,目前少數族裔的需求還不在考慮範圍內,很多移民仍要費力尋找自己文化的超市和商店」。

史黛拉.伊說,華裔喜歡喫的食品有很多醃製加工食品,含鈉量過高,以致健康出現問題,更容易罹患胃癌;而美國農業部推薦的營養健康計畫在華裔羣體的效果並不理想,「華裔較難接受糙米和沙拉等健康食物,除了文化因素,還有口味的不適應」。

史黛拉.伊說,華裔飲食的兩大問題是「攝取過高的鈉、過少的全麥」,而「缺乏健康營養知識」是主要原因。

她說,很多人誤認醬油和蘸料是鈉攝入過量的主因,「其實鹽纔是罪魁禍首」;由於教育不足,多數人對每日應攝入的鈉含量沒有概念,更無法實現健康飲食。

健康食品取得難度高,也是華裔羣體難實現健康飲食的因素;他說,「中國超市很少賣糙米,即使有也被放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沒有明顯的標誌」,由此造成華裔的全麥、糙米飯等粗糧攝取量不夠,「甚至有偏見,認為粗糧是窮人喫的食物」。

該研究從1月到6月進行數據蒐集,研究239名華人的採購和飲食習慣,史黛拉.伊表示,調研過程中,還有其他重要發現。

史黛拉.伊說,華裔羣體的運動量明顯不足,「孩子們放學要上補習班,沒有時間運動,未達每天運動一小時的要求」;許多家長對運動的重要性也沒有足夠認識,「很多家長願意花幾百元給孩子報名補習班,但卻不願意花十元為孩子報名健身房課程」。

史黛拉表示,運動對華裔孩子來說,不僅是為了平衡生活,獲得快樂抒發壓力,「更是對身體健康的基本需求」。

她表示,多數華裔都是從親朋好友處獲取健康信息,例如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她說,如何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傳播準確的健康營養信息,將是未來的重要研究計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