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將於今春繼續立足本土藝術,不斷發掘華人經典美學,再次推出「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之夜」專場拍賣,為藏家甄選具有高度收藏價值的藝術臻品。

其中,「二十世紀早期油畫」板塊作為中國嘉德的優勢板塊,為市場不斷深掘出一個個美術史中「燦爛的星」,獲得了藏家高度認可,本季春拍此板塊依然星光熠熠。將推出吳大羽盡顯清麗之姿的《飛光采韻》。在吳大羽作品中,暖色充斥畫幅大部分的情況並不多見,而《飛光采韻》畫面中卻運用了大量鮮艷明亮的黃色,黃與藍偃仰之間彷彿暗自角力,對比大膽,在「勢」與「象」之間蘊藏著無比的寧靜淡然。畫面濡毫款款、清雅絕麗,令人動容。

另一件創作於2007年的朱德羣《未知的世界》亦集結於此。此作最早出自馬德里Marlborough畫廊藝術家同名個展之上,後見於「朱德羣八十八回顧展」之中,由資深藏家深藏多年。畫面水光流瀉的抽象筆觸間流露出康定斯基筆下律動的音樂性,又蘊含著獨特書法筆意及對傳統文人水墨的探索,是一件朱德羣創作水準極高的畫作。

吳大羽飛光采韻

1980年代

布面 油畫

53.5×39cm

估價:RMB 5,000,000-7,000,000

發表:

《吳大羽作品集》,P161,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展出:

吳大羽文獻展——被遺忘、被發現的星,中國油畫研究院美術館,北京,2015年5月6日-20日。

朱德羣未知的世界

2007年

布面 油畫

97×130cm

估價:RMB 3,800,000-4,800,000

發表:

《Chu Teh-Chun》,P28,Marlborough Madrid,2007年出版;

《朱德羣88回顧展》,P101,馨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出版;

《朱德羣88回顧展》,P252,馨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出版;

《世界名畫家全集 朱德羣》,P21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展出:

Chu Teh-Chun,Marlborough畫廊,馬德里,2007年11月20日-1月5日;

朱德羣八十八回顧展,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2008年9月19日-11月23日。

本季「當代藝術」板塊,將隆重推出美術史上的鴻篇巨製——羅中立早期代表作《春蠶》。《春蠶》是羅中立繼《父親》之後,為世人呈現的另一幅扛鼎之作,對於母親形象的塑造也成為當代中國美術史上重要一頁。「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作為《父親》的姊妹篇,《春蠶》同樣通過超寫實的表現手法,刻畫出傳統農村中最具典型性的勞動女性形象,來表達藝術家對農村、對農民無法割捨的「鄉土」情懷。

此件《春蠶》創作於1982年9月,藝術家正處於其藝術生涯的黃金階段,創作出此件載入美術史的代表佳作,難能可貴。

同題材作品,在拍賣市場曾有兩張呈現。最早一件創作於1980年,2013年在香港拍場拍出4940萬港幣的高價,現藏於龍美術館;另一張則創作於1983年,2014年由北京拍場以4370萬人民幣成功拍出。

本件《春蠶》由美國私人藏家購藏三十餘年,此次釋出實屬難得。今亮相於嘉德2017年春季拍賣,想必定會引起藏家以及市場的廣泛關注。

羅中立春蠶

1982年

布面 油畫

216×140cm

估價:RMB 8,000,000-12,000,000

來源:美國私人收藏

陳逸飛的《吹簫》是西洋樂手系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曾參展於1990年日本西武百貨店的藝術家個展之中,並成為由西武百貨出版的權威早期畫集《陳逸飛》的封面作品。陳逸飛作為一個浪漫的寫實主義者,其作品在精湛的技法中流露出強烈的懷舊氣息,瀰漫其中的沉靜與靜寂氛圍尤為動人,給觀者帶來一場唯美寫實的光影盛宴。

陳逸飛吹簫

1988年

布面 油畫

107×76.5cm

估價:RMB4,200,000-5,200,000

發表:

《陳逸飛》,封面、P1,西武百貨株式會社,1990年9月出版;

《陳逸飛》,P52,天津楊柳青畫社,2008年4月出版。

展出:

陳逸飛,西武百貨,東京,1990年。

王廣義與陳箴都曾是"85美術新潮最重要的藝術旗手。本季將有兩位藝術家代表畫作共同亮相:「黑色理性」系列畫作是王廣義八十年代末創作的一次重要轉折,是其最重要的歷史階段,他開始將現實問題與藝術史相結合進行創作,針砭時弊地提出「清理人文熱情」理論,以「文化分析」和「圖式批判」的方式完成了現代到當代的轉型,本件《黑色理性——病理分析》正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彼時起,王廣義從一個試圖改造藝術語言的標準的文化烏託邦主義者轉向為一個改寫歷史文本的文化批判者。

王廣義黑色理性——病理學

1987年

布面 油畫

65.5×88.5cm

估價:RMB 4,200,000-5,200,000

發表:

《Wang Guangyi王廣義》,P80,time zone8, 2002年8月出版;

《中國油畫史》,P291,劉淳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從『極地』到『鐵西區』——東北當代藝術展1985-2006》,嶺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Wang Guangyi1985-2012》,P59,Skira Editore,義大利米蘭,2013年出版。

展出:

從『極地』到『鐵西區』——東北當代藝術展1985-2006,廣東美術館,廣州,2006年8月;

「自在之物」:烏託邦、波普與個人神學王廣義藝術回顧展,今日美術館,北京,2012年10月14日—11月27日;

釜山雙年展,Project 1——另/一前衛中國-日本-韓國,釜山市立美術館,釜山,2016年9月3日-11月30日。

九十年代以後,陳箴的裝置藝術作品開始向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獨特文化「身體」的表現拓展,他常以遊牧的形式融入這些國家的文化環境中,在東西方文化的衝突中,不斷在作品中探索「身體救治與靈魂涅盤升華」的主題。本件《持續不斷的聲音》作於陳箴去世前兩年,其靈感來自於他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經歷,他借用中國傳統傢具樣式的椅子和當地制鼓的材料創作出一種新的樂器,像是一個歡樂的祭壇,但更像是一個使身體獲得救治的儀式,傳達著藝術家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對精神超越的追求和對生死輪迴的感悟。

陳箴在他短短的人生中,用了近20多年時間對抗自己的身體疾病,「精神治癒」一直是他的藝術創作理念,直到最後的時刻反而是通過「身體治癒」來體現終極關懷。就像這件作品中的鼓聲,它持續不斷的敲響著人的精神,它的獨特的聲音使人超越了身體的痛感。

陳箴持續不斷的聲音

1998年

木頭、鐵、牛皮、麻繩

160×100×150cm

估價:RMB 2,800,000-3,800,000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