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nterest

  多年以後,每當我看到山寨大牌的包裝和 logo 時,都會想起那個百無聊賴而又鬼使神差地刷着拼多多品牌館的下午。

  拼多多品牌館是去年 9 月上線的,根據拼多多向《第一財經週刊》提供的說法,凡是進入品牌館的商家,起碼擁有所經營品牌的一級授權。

  這個一級授權可厲害了,是商標權人的授權,可以理解爲品牌直接授權。

  按照這種說法,品牌館裏肯定都是正品,而且說不定價格比天貓、京東還要便宜。點進去刷了一會兒,就看到了“戴森旗艦店”。

  咦,戴森也入駐了,了不起了不起。

  但點進店鋪就發現不對:戴森的當家產品吹風機、吸塵器怎麼都沒有?這家店裏就只有兩個產品:戴森滅蚊燈和戴森滅蚊拍。

  emmmm 這畫風不對吧……

  我把這個商品分享到姐妹羣裏,想問問是不是我孤陋寡聞了……

  後來經查證,戴森沒有被綁架,也沒有出過這兩款產品。在拼多多品牌館裏打着“旗艦店”的金字招牌,被認證爲“官方”的店鋪,營業執照上顯示企業住所在廣東揭陽。

  這就是一家山寨店啊!

  一個問題也浮現出來:在拼多多的品牌館裏會不會有更多和這家“戴森旗艦店”情況相同的李鬼店呢?

  從品牌館的全部品牌列表往下拉,能看到 A2、愛他美等國外奶粉品牌,我們致電了A2 和愛他美,詢問拼多多品牌館裏的這些店鋪是否拿到了官方授權,但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其中,愛他美官方客服向我們列舉了他們所有的授權銷售渠道,比如天貓、京東、蜜芽、唯品會等等,但並沒有拼多多。

  根據詳情頁的介紹,拼多多上很多所謂的直營店、專營店只是據商家稱自己在國外採購,然後直郵回國內銷售——這是代購性質的。

  更讓人疑惑的是,客服反覆強調的是自己拿到了拼多多的認證,而不是品牌的認證。

  也就是說,品牌沒有授權拼多多平臺作爲銷售渠道,而拼多多卻能給這些店鋪安上“專營”的名號。

  這些商家甚至直接在詳情頁裏寫:國外產品沒有中文標籤。更讓人無語的是,這個出現在詳情頁的“代購委託協議”裏甚至規定,產品不符合中國法律法規,消費者不能以此爲由進行索賠。

  “我可以違法,但你不能索賠”,9102 年了,竟然還能看到這種強盜邏輯、霸王條款。

  《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都管不了你們了是嗎?

  這樣的店鋪能通過拼多多官方認證,能被認定爲品牌“專營店”,能被拼多多平臺列舉在品牌館裏,還在品牌館首頁被推薦給消費者。

  你們真行。

  在品牌館首頁顯目位置被推薦的,還有 DHC 品牌店。

  點進這家店鋪,卻找不到任何相關授權書,也沒有經營執照,實在讓人心生疑慮,我們只能向客服詢問具體授權情況。

  必須下單才能看品牌授權書???請問消費者的知情權在哪裏?

  我們致電了 DHC 客服並和線上客服進行了溝通,根據他們的說法,沒有授權書的店鋪就可以被認爲是沒有授權。

  點開放大看圖

  你們知道我想說什麼。

  拼多多上沒有蘋果官方品牌店,但卻有掛着“旗艦店”招牌的商家在售賣蘋果產品。

  我們知道,蘋果確實授權了一些線上經銷商,主要集中在天貓、京東等平臺,拼多多在品牌館首頁赫然掛着蘋果的 logo,emmmm 行吧,你開心就好。

  拼多多品牌館首頁“發現品牌”中第一個就是蘋果

  點進去之後的頁面

  點進去發現,一家“容碩數碼官方旗艦店”在售賣 iPhone 手機。這家店鋪確實有很多品牌的授權書,可惜唯獨沒有蘋果授權書,關於授權,他們給出的是另一家公司授權他們售賣蘋果產品的授權書。

  而授權的這家“上海耀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並不是擁有蘋果授權的經銷商、分銷商。

  我們在天眼查上查了一下這家公司的信息,發現它還因爲違反發票管理規定被處以 7 萬元的行政處罰……

  也就是說,沒有資格售賣蘋果產品的一家公司授權了拼多多上的這家店賣蘋果產品,而且還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品牌館,還拿到了“旗艦店”的資格認證。

  你們開這種“旗艦店”,蘋果知道嗎?

  前段時間據新浪科技報道,拼多多回應平臺上售賣的蘋果產品定價混亂、存在假貨的問題時,說平臺對經銷商有最嚴格的資質審覈。

  敢問這就是你們的資質審覈?拼多多,你們這是在自打臉嗎?

  公允地說,拼多多品牌館中,也是有一些店鋪有着正規授權、經營執照,是確確實實被官方認證的品牌店。

  比如蘇泊爾旗艦店:

  授權書應該有的樣子

  比如中國移動官方旗艦店:

  網店經營執照應該有的樣子

  順便說一句,中國移動作爲運營商,屬於蘋果授權的分銷商。如果非要在拼多多平臺上買蘋果產品的話,那還是在中國移動官方店買吧。

  去年在拼多多風頭最盛也爭議最盛的時候,我們買了拼多多平臺上不同品類、銷量最高的 8 款產品,結果發現其中 5 個是三無產品(原文:

  在拼多多買了 8 件商品,5 件是三無 | 真人實測

  )。

  樣本數量如此稀少的情況下依然有如此嚴重的產品質量問題,這讓作爲消費者的我們感到很憤怒。

  去年 7 月份,拼多多發佈定向招商公告, 8 月 31 日,在爭議的浪潮中上線了品牌館。根據公告來看,目的在於“更好服務於廣泛的用戶羣體,滿足消費者更多的消費訴求”。

  目前這條公告已被刪除

  時隔半年多,我們卻依然看到了拼多多品牌館裏魚龍混雜的亂象:品牌授權證明缺失、認證流程不明,即使是拿到了拼多多認證的店鋪,在店鋪資質、貨品來源的問題上依然存在不少讓人擔憂的問題。

  拼多多品牌館並沒有讓我們對這個平臺轉變觀感,而是帶來了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或許需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參與,但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拼多多平臺對這些問題更主動的優化處理。

  一週多前,網紅店主趙大喜在微博發文,稱拼多多上的“大喜服飾旗艦店”及商品均爲假冒,拼多多方面迴應,將這一事件歸咎於“平臺壟斷下的殘酷競爭”,意有所指,卻沒有正面迴應產品是否是“假貨”這一核心問題。

  在那篇迴應裏拼多多引用了阿里巴巴的願景:“願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但對於拼多多來說,至少到目前爲止,似乎還並不能把生意難做完全歸咎於平臺競爭——只要當人們一想到它,第一個浮現在腦海中的詞還是“假貨”的話。

  ·The End·

  撰文鹽丁丁呀

  設計落大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