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曾經被貼上“矮小”標籤的亞洲人的平均身高也在不斷地增長,儘管老一輩中的許多人在赤貧中長大普遍身高較低,但如今年輕一代已經在身高上甩開了前輩。

近日一組很直觀的數據展現了亞洲各國人口身高變化狀況,reddit網友kisukisue整理出了20世紀的80年間亞洲主要城市人羣的身高變化,並且這也反映出亞洲各國的崛起過程,其中,中國人的身高在亞洲領域經歷了領先、被反超、又重新逆襲到第1的歷程。

kisukisue引用了24個期刊文章以及政府報告組成的資料列表,創建了一個動態信息圖表,展示了1920年至2000年間亞洲12個主要城市男性平均身高的變化,也間接反映了12個國家及地區的人口的身高變化。

根據動畫圖表顯示,1920年出生的北京人的平均身高爲167.5釐米,是當時所有亞洲城市中最高的。緊隨其後的是德黑蘭(伊朗)和伊斯坦布爾(土耳其),這兩座城市在接下來的十年裏一直在第二名和第三名徘徊。

然而,到1940年,伊斯坦布爾的男子平均身高衝到了榜首,並連續佔據這一位置10多年。期間只有1953年被北京短暫超越。

而與此同時,東京(日本)卻在奮起直追,雖然在1920年還僅僅排名倒數第二,在後面的40年裏卻一直在穩步增長,直到1957年日本的男子平均身高一舉躍居亞洲榜首,這一時間線大體上與日本在二戰後的經濟爆發增長相吻合。

之後從1957年到70年代這段時間,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一直雄踞亞洲第一,70年代中後期,首爾(韓國)、北京也曾來到前列。

而1971年前後,北京男性的身高則落入了低估,這一階段也是他們在亞洲排名最低的時期。

伊斯坦布爾在1973年重奪身高冠軍後,這個記錄一直保存了近30年。

情況直到2000年再次發生變化,北京再次居上與伊斯坦布爾並列第一併一直保持到現在。北京19歲的年輕人平均身高爲175.6釐米,在過去的80年中,北京人的平均身高增加了約7.6釐米。而日本人之前的身高優勢已經蕩然無存,被甩在了中游偏下的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該排行榜選取的是各國主要城市的身高數據,並不能完全代表該國全民平均身高,但可以作爲有力的參考指標。

如今已經是2019年,我們可以經常看到現在的小學生和中學生身高明顯比70、80後當年高了很多,社會的發展讓年輕一代有了更好的物質條件,當然,身高增長之外,我們更希望看到少年們身體素質的各方面都在增強,“眼鏡少年”和“小胖子”能少一些。

在未來,中國人民的身高會繼續保持在第一嗎?或者,其他新興強國也會經歷井噴式的增長,總體的身高增長趨勢是會繼續,還是會停滯不前?只有時間才能證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