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南方的木棉花開的正好,在濛濛細雨中沿着322國道一路前行,就來了中國九大關之一的友誼關。憑祥自古就是桂西南的邊防要地,友誼關是中越邊境上最大、最重要的邊防,也是中國九大關中唯一一個還在正常使用的邊關口岸。

  廣西邊關的行走,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旅行,沿着邊境線一路走一路打卡,可以學習到很多關於歷史和地理方面的的知識,在友誼關有一個石碑,上面寫着南疆國門第一路,這條公路和越南的1號公路對接,是廣西第一條瀝青路面高速公路,整條公路穿越西南邊陲微丘、山嶺、喀斯特地區,具有美麗的亞熱帶風光和中國南方典型的疆域地貌特徵,對於中越邊貿的發展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友誼關零公里的標誌就在中越邊境線的旁邊,這裏也是一個打卡點。

  邊境線其實很普通也很簡單,一邊寫着中國一邊寫着越南,左右腳在一條邊境線上飛越,越南中國來回切換,這樣的感覺還是很神奇,而對面的越南邊關,對於我們拍照已經司空見慣,即使腳踩在越南的那一邊也不會說什麼,在這裏還可以看到騎着平衡車飛速從中方到越南或者從越南到中方的人們,他們主要就是做邊貿生意的,長期在國境線上來來往往。

  友誼關的歷史很悠久,始建於漢朝,距今大約兩千多年,名字因爲朝代的更迭,也屢次更改,最開始的時候叫做雍鳴關,後改名爲雞陵關、界首關、大南關,到了明代又改爲鎮南關。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經周恩來總理批准,改名睦南關,1965年爲了表示中越兩國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深厚友情,經國務院批准改名爲友誼關,一直沿用到今天。

  友誼關的兩邊高山矗立,形勢十分險峻,整個友誼關卡在峽谷通道上。它是一座城樓式建築,樓高22米,底層是厚實的城牆,中央爲圓拱頂的城門,非常雄偉。鑲在拱門上的“友誼關”三個大字,是陳毅元帥親筆題寫的,遠觀整個友誼關,沉穩雄壯,在兩千多年的時光變遷中,默默訴說着歷史塵煙中的往事。

  站在城樓上俯瞰,只見所見之處兩旁木棉挺拔,木棉樹據說都有110多歲了,三月正好是木棉花開的季節,紅色的花朵在枝頭搖曳生姿,微雨飄來,楚楚動人,廣場前側還有棵千年古榕。

  城樓內有實景圖和中國九大關的詳細介紹,歷史如白駒過隙,無論歲月怎樣變遷,友誼關始終是中國與越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通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