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東北小伙在相親條件中寫著,「征:北京戶口,沒有遺傳的輕度殘疾也可以」。

上面這句話出自今天鳳凰WEEKLY的一篇《中國式相親價目表》報道,被總結出的一條「中國式相親鄙視鏈」火了。在北京,「京籍京戶」「中心城區及教育高地房產」「男性海歸」「女性本科」,被認為是相親市場中最具競爭力的指標。

1

一時間激起了諸多網友熱議

有質疑為啥屬羊不行?

@婉婉不怕改變:看來以後拒絕相親可以不先說自己160不到了 直接說屬羊。

@瑪格麗特-王:屬羊那一屆的北大清華復旦交大哈佛牛津劍橋耶魯,哭暈在洗手間~

有門當戶對觀點的

@鳳凰網:這是玩企業併購呢?

@淚雨兒:結婚二十年,深深覺得門當戶對是有道理的,不單是夫妻兩個人層次要相當,就連家庭也是,並不是簡單的學識職業錢財之類相當,而是世界觀,興趣愛好可以不同,但對人對物對世界的看法一定要大致相同,包括兩個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生活理念的培養。不然,真的很難求同存異。當然,地域歧視是不贊成的。

@肖鋒:【北京相親鄙視鏈】北京房主看不起外地房主(比如燕郊),城六區房主看不起郊區房主,城北的看不起城南的,環數低的看不起環數高的,學區房的看不起非學區房的,新商品房的看不起老房改房的,住樓房的看不起住平房的,沒拆遷的看不起拆遷分房的,三居室的看不起兩居室的……

@原博文名波山浪蜂:多令人傷感的相親"鐵律"。

2

相親鄙視鏈的背後折射的是什麼?

1、戶口

北京晚報今日報道說與北京家長相比,外地家長的相親成功率低了很多。

在北京的相親角,高薪和車房不敵一本戶口!

對此網事28號評論稱,圍繞著戶口,甚至還分出了京籍和京戶,待遇區分正如滿清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一般嚴格。京籍京戶(老北京人)、京戶非京籍(新北京人)、京籍非京戶、非京籍非京戶(外地人)由高到底,形成了完整的鄙視鏈!

過去那些苦苦支撐的世族們,以為「家世」和「品級」就是一切,就像現在那些將戶口、房產、學歷視為全部的人一樣,就算他們構起一道新的「門閥」,也恐怕只能變成一道紙糊的破門而已。因為無能的人,才急著要用所謂的「門閥」來維持自己的地位。

2、階層保衛戰

此前人民日報也討論過中國階層到底有沒有固化,這本身就說明,在廣大人群中,既存在上升的焦慮,更存在害怕階層墜落的擔憂甚至恐懼。

有評論說,階層聯姻成為了防止階層下滑的一種方式。一張房產證還不足以固定自己的階層身份,那就兩張,如果還不能緩解焦慮,那就把目光放在孩子身上,讓他成為下一代的精英。

新京報對此的評論說:在嘲笑「婚姻價目表」的同時,別忘了這些參與討論的網友,並不是那些相親角的老年人,而是婚姻市場上年輕的當事人,是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在社交生活中從來不會說什麼「價目表」,在擇偶的過程中也絕不會說「我的條件是年收入xx萬以上」,但在他們的心裡卻有。他們在用類似但姿態略微好看一點的方式對抗著階層下滑,想方設法地錨定自己的社會地位。在婚姻這件可以自己控制的人生大事上,很多人的選擇功利到了極點,恨不得「萬無一失」,保證自己絕不會在這一步摔倒而萬劫不復。房子、戶口、年收入……就是這種保證的物質支撐。相親價目表,就是以一場提前打響的階層保衛戰,用一樁貨真價實的婚姻鞏固階層地位的堡壘。

愛情呢?

3

對於此中重要的疑問:愛情呢?

有媒體評論你坐在寶馬車裡可能會哭,我坐在自行車后座也可能笑得燦爛。

中青在線評:在婚姻關係中,要求門當戶對不是原罪,沒有愛情基礎的門當戶對才是問題。步步精心計算,患得患失,往往誤了他人也害了自己。社會資源分配的既得利益者固然有能力任性,但是弱勢者和中下階層也不必委曲求全。你坐在寶馬車裡可能會哭,我坐在自行車后座也可能笑得燦爛。局限在自己的狹小格局裡,逢迎某些一時一地的社會價值觀,不僅無趣,而且無能。

鳳凰評論稱:情為什麼值得追求?因為愛情不講條件,只看個人,那個人對了,一切都對。而相親市場,本質上和牲口市場沒什麼區別,都是交易,個人感受被放在最低位置,父母眼中盯著的都是手中價碼。是的,現實生活是很艱難,房子很貴,工資很低,要獲得安穩生活需要付出極大努力,但唯有吃下這份苦,你才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意願活。那些用條件交易婚姻的人,進入圍城前,就已經面目猙獰,婚後一有個風吹草動,就會呲起獠牙——心裡沒有愛,就不會有尊重,就不會手下留情。作為一個成年人,親自選擇結婚對象,難道不是最基本的能力嗎?

4

最後,再給你們看個數據:據媒體報道,中國離婚率十強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廈門、台北、香港、大連、杭州和哈爾濱。其中,北上深廣位居前四,排行第一的北京離婚率高達39%。相關研究數據顯示,離婚排行前四的原因分別是:對方出軌、家庭暴力、性格不合、婆媳關係不和睦。

#侃侃#你們那兒的相親明碼標價么?

來源:深藍財經網綜合媒體報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