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想做个「真实」的人。但所谓「真实」却常遭误解。很多人以为,所谓「真实」就是有什么就说什么。然而,这真的是「真实」吗?其实,这往往不是「真实」,而只是「扭曲的反应」。

 

试著从身体的角度来说明。例如,一个有脊椎侧弯的人,当他/她坐著的时候,自己觉得是坐正的,但外人却可以观察出,因著脊椎侧弯的关系,身体为减轻不舒服,而会采取某种扭曲的姿势,但当事人却浑然不知。

 

心灵层面亦是如此。我们都是负伤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曾与爱失联,内在因而负伤。试想一个情境,当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与父母爱的连结突然断裂(不管父母是有意或无意。注:我没有怪罪父母的意思,因为我明白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的父母也是负伤的人)。这个时候,受伤的痛苦,使得我们的头脑介入,为避免再次受伤,我们就会采取某种因应方式,或讨好、或批判,只要不再受伤就好了。长久下来,这因应方式就成为了「自动化的反应」,只要可能碰到伤口或再次受伤,就会立刻做出反应来保护自己。就像上述脊椎侧弯的人一样,为躲避身体的不舒服,而固定采取某种扭曲的姿势。

 

人问:「何以相爱的两人却互相伤害呢?」我说:「因为我们都是负伤的人。」而愈是亲密,我们愈觉得应该展现真实的自己,却不知道,其实这「真实」往往只是因著避免受伤的自动化反应;且愈是靠近,就愈容易碰触到彼此的伤口,而伤口的背后都是「与爱失联」的痛苦啊!所以,这样的「真实」往往成为亲密关系的杀手,然后还可能怪罪对方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因而悲惨到很想丢掉这关系。

 

所以,所谓的「真实」,必须是这些伤口疗愈之后呈现的自己,那时的自发,就不是扭曲的自动化反应,而是伤口疗愈后清明。所以,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当我内在的伤口愈是得到疗愈,就愈能在关系中自在,愈不会在关系中索爱,那些想要满足索爱需求的扭曲反应就会逐渐消退,而更接近本然的自己。

 

就像身体的伤痛,我们必须觉察到伤口,然后疗愈伤口。心灵层面也是如此,但却更复杂些,原因是我们常不愿意面对内在的伤口,因为那很不舒服,所以常把眼光向外,认为是对方的问题,只要对方改变了,状态就会好转的。所以,要迈向真实,必须先愿意觉察,觉察到自己的扭曲反应。然后愿意承认,承认自己的伤口,也就是承认自己曾经与爱失联。第三步则是要允许,允许自己这受伤的感觉,但不要将眼前这个人加入你的迫害者清单上(请见如何处理生气:灵性的观点)。当我们允许这感受时,我们就已经开始疗愈了,因为我们不批判、不评断,只是接纳并观察这感受。

 

接下来,就试著对这感受开放,我们可以将左手放在心口,右手放在左手上,然后使用零极限的「对不起,请原谅我,谢谢你,我爱你」;也可以以一个充满爱的自己对内在小孩说话,接纳内在小孩与爱失联的创伤。最后,可以观想温柔的光充满内在,充满全身,为爱所拥抱著,然后为自己做慈心观想:「愿我慈爱充满。愿我安详自在。愿我远离痛苦。愿我喜悦自生。」然后为负伤的对方做慈心观想:「愿你慈爱充满。愿你安详自在。愿你远离痛苦。愿你喜悦自生。」

 

人问:「然后呢?」或是「要多久?」其实当我们这么问的时候,就已经失去完全的接纳。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需要多久,因为没有人知道那与爱失联的创伤有多深。但我切确地知道,一次一次地疗愈,让我愈加真实,愈能无条件地爱我自己与对方。

 

祝福你 愿你

 

慈爱充满

安详自在

远离痛苦

喜悦自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