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錄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爲。

——(清)顧炎武

我本科畢業以後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HR,負責公司的招聘。每次面試,我們都會準備好一些零食和水果放在會議室裏,給候場的人喫。有一次招募“管培生”的時候,面試者小Y一進會議室,看到了最貴的櫻桃和巧克力,便抓了半盒、裝進了他的書包裏。更奇怪的是,非領導小組討論的時候,我們給每個面試者都發了一支筆。結束以後、小Y居然把筆也“順”走了。

這兩個動作雖小,卻引起了同事們的注意。所以儘管小Y的專業能力很優秀,筆試成績也很高。但他那小偷小摸、順手牽羊的行爲卻讓他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招聘主管甚至毫不客氣地說:“他這個人,手腳不乾淨”。

就好像清朝大儒顧炎武所說的那樣: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爲。一個人如果不廉潔,就會貪得無厭、什麼東西都想帶回自己家;一個人如果沒有羞恥之心,那麼他任何丟臉的事情都做得出來。

半盒巧克力、半盒櫻桃,外加一支筆,的確花不了多少錢。但它們畢竟都是公司的合法財產,不能夠隨隨便便地據爲己有,更不能用一種“佔小便宜”的心理將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帶回家。更何況,小Y還只是面試者而已。他沒入職就已經又喫又拿了,那他正式簽約了以後豈不是要把半個部門的財產都“順”走。

東晉時期的名士陶侃出身寒門,幼年時家徒四壁,有時連一日三餐的糧食都買不起。有一次,家裏來客人了,還是陶侃的母親用賣頭髮的錢去市場買菜買肉。小的時候,一家人都喫夠了生活的苦。所以陶侃長大了,就想多盡點孝心,讓父母喫好一點、住好一點,穿好一點。

有志者事竟成,在官場裏打拼了一圈以後,陶侃成爲了潯陽縣的魚梁吏,也就是當地漁業部門的負責人。既然都“當官”了,陶侃也想着多多少少要撈一點油水,否則“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於是,他利用職業之便,將河道里的魚帶回自己家裏,還送了一罈子醃魚給母親。

沒想到陶母看到這些“不當之財”以後非常生氣,她不但沒有表揚兒子的孝心,還指責他汝爲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不應該把公家的財產送給我,這樣不僅沒有好處,反而讓我促增煩惱。

無論是一支筆,還是一罈魚,只要是公家的財產,就不能順手牽羊地往家裏帶。漢語裏有一句俗語,叫做小時偷針長大偷金一個人剛開始做賊的時候,顧慮比較多,只敢“順”一點不值錢的小東西。後來時間久了,膽子越來越大。他鬼鬼祟祟的的“順”就變成了明火執仗的“偷”。

近年來,那些在電視新聞裏低頭懺悔的“失足幹部”,很多都是因爲貪污而走進了牢房。也許,當他們最初將單位裏的公共財產偷偷地往家裏帶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究竟有多嚴重。直到木已成舟,他們才醒悟過來原來已經釀成大錯。

羅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貪污犯罪的開始,也許就是順走幾個單位裏的水果、收下別人送的一罈魚。水果和魚雖然不值錢,但如果我們放任這種“貪小便宜”的心理任意發展,那麼總有一天,它會變成一個無法填滿的慾望黑洞。氣正風清的社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嚴於律己,乾乾淨淨地做事,清清爽爽地做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