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訂閱微信公號:地圖帝

魯肅被《三國演義》給娛樂化了,成了人見人愛的呆萌寶寶。而歷史上真實的魯肅,戰略能力可不比諸葛亮差多少。

孫權集團有太多戰術大師,比如孫權本人、呂蒙、陸遜,但真正能稱得上戰略家的,只有周瑜和魯肅。但周瑜先取荊州,再取益州,北伐曹操的戰略太過激進,當時吳國還沒有那個實力。僅荊州就未必能讓東吳順利吞下,再把老本賠進去就慘了。

魯肅因性格沉穩,他給孫權出的戰略規劃就非常靠譜。魯肅準確預見了曹操的實力,對孫權說:漢朝必被曹操取代。而我們又沒有實力一夜之間喫掉曹操,「曹操不可卒除」。魯肅要孫權先穩定江東的基本盤再想別的。有的小公司連小區這塊市場都沒拿下,就宣稱要做世界五百強。好高騖遠,最後只能雞飛蛋打,曹操沒滅掉,江東也丟了。魯肅說的非常清楚,「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接下來如何做?魯肅給出的辦法是「觀天下之釁」,也就是出現重大的戰略轉機。如果沒有這種機會,我們就保守江東,還有個喫飯的地方。在這種機會來之前,你必須穩住江東基本盤,再西伐黃祖,爭取拿下荊州,擴大江東的戰略外圍。

江東地大物博,但最大的戰略劣勢,是敵對勢力與江東共同擁有長江天險。割據荊州的劉表雖然平庸,都能對江東構成戰略威脅。荊州萬一要落到曹操或劉備手上,你哭都來不及,這兩個梟雄是專門斷人活路的。為江東計,拿下荊州,把江東的長江防線向西推進數百里,讓曹操只能從長江北岸攻我,而不是北岸和西岸同時攻我,這樣我們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魯肅這個戰略構想,是對開創江東基業的孫策的激進北伐路線的否定。孫策初定江東,內部統治不穩,孫策就想和袁紹聯手,偷襲許都,幹掉曹操。成功了還好,萬一失敗呢?

這幾年,孫權把注意力集中在經營江東上。等到曹操南下奪取荊州,意圖奪取江東時,孫權在江東的統治已穩如鐵桶。曹操勢力大,但孫權至少有了可以和曹操掰腕子的實力。魯肅又來給孫權洗腦了,說荊州「荊楚與國(江東)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裏,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不惜代價也要拿下。

曹操此時還沒有進攻荊州,劉表剛死,魯肅就敏銳地察覺到曹操的意圖。說我們趕緊聯合在荊州不得志的劉備,做好曹操決戰的準備。

有人會問,魯肅要聯合劉備,難道不知道一旦抗曹成功,劉備要從荊州割塊肉嗎?這正是魯肅的高明之處。江東單獨抗衡曹操有些喫力,拉個能墊背的劉備,只要打敗曹操,以江東的實力再收拾羽翼未豐的劉備,易如反掌。只不過魯肅沒想到劉備身邊的諸葛亮那麼開掛,沒有讓魯肅陰謀得逞。退一萬步講,劉備佔荊州,比曹操佔荊州更符合江東的利益。劉備只有一個荊州,論實力遠遜曹操,要活下來,必須依靠江東。而有劉備在荊州,曹操不能通過長江天險取江東,江東的安全係數大為增加。所以魯肅說「今不速往(荊州聯合劉備),恐為操所先。」

只不過魯肅沒想到荊州的清流投降派挾制荊州小刺史劉琮降曹,這才讓劉備和孫權在鬼門關前轉一圈。魯肅不像孫策、周瑜那麼激進,也不像呂蒙、陸遜那麼短視。在赤壁戰勝曹操後,孫權想一口吞下荊州,沒考慮到劉備集團的生存權,這等於逼劉備倒向曹操。魯肅極力勸說孫權讓出荊州一部分給劉備。劉備有了活路,就不會投靠曹操成為我們的敵人。魯肅擔心劉備萬一拿下整個荊州,會滅掉孫權嗎?不會,一則劉備實力不夠,二則曹操還活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劉備和諸葛亮清楚這一點。可魯肅死後,孫權嘴上不說,心裡卻高興的撒歡。孫權早就受夠魯肅蝸牛般的戰略構想,想一口吃成大胖子。孫權也確實拿下了荊州,但代價卻是和劉備徹底翻臉,要不是陸遜開掛,火燒連營七百里,孫權早就要飯去了。即使之後的吳蜀再次聯合,蜀漢北伐時,兵力再短缺,也要在永安部署一支重兵,就是提防孫權再來偷東西的。

魯肅的計劃雖然見效緩慢,卻是孫權統一天下唯一的可能。而孫權並不想統一天下,他只想拿下荊州,鞏固江東,自己在一畝三分地上快活,僅此而已。東吳四大都督中,周瑜、魯肅都是戰略家,但周瑜過於激進,不如魯肅穩妥。而呂蒙和陸遜,比孫權戰略眼光還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