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 皮 樹

【別名】 大葉青、紅緬樹、紅嘴橡皮樹、印度榕 【科屬】 桑科 榕屬 【原產地】 中國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株高2—3米。莖無毛,具乳汁。葉片厚,革質,具長柄,葉為長圓形或橢圓形 【栽培基質】 宜選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 【澆水】 經常保持土壤處於偏干或微潮狀態既可。夏季是橡皮樹需水最多的階段,可多澆水。冬季是橡皮樹需水最少的時期,要少供水 【施肥】 生長旺盛季節應該施用磷酸氫二銨、磷酸二氫鉀等作為追肥 【光照】 橡皮樹喜強烈直射日光,亦耐蔭蔽環境。但是在栽培過程中,每天應該使其接受不少於4小時的直射日光。如果有條件,最好保證植株能夠接受全日照 【通風】 保持環境適當通風即可 【溫度】 橡皮樹性喜高溫環境,因此在夏秋二季里生長最為迅速。環境溫度應該保持在20—30度間。當環境溫度低於10度,橡皮樹基本處於生長停滯狀態。越冬溫度不宜低於5度 【病害防治】 橡皮樹易患炭疽病,其病原為橡皮樹盤長孢菌。此病主要發生在夏季高溫季節,主要受害部位是葉片。其癥狀為葉脈兩側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灰色斑點,在嚴重時病斑連成一片,擴展至全葉。防治方法是避免植株機械損傷,減少病原侵染植株的機會;及時摘除病葉以防傳播曼延;合理修剪,使樹體保持自然開心式,做到透光通風。散尾葵

科屬:棕櫚科散尾葵屬常綠灌木。   產地及習性:原產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我國各地多盆栽。散尾葵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喜光也較耐陰。高生長緩慢而冠幅發育較快,自然整枝良好。要求微酸性透氣良好的砂質壤土,忌鹼性土。   形態特徵:株高3~4米。莖自地面分枝,有環紋;葉擴展拱形,長可達2米,葉柄平滑,黃色,羽片披針形,長60厘米,先端柔軟,背面主脈3條,隆起;花小,成串,金黃色,花期3~4月。   繁殖技術:散尾葵播種、分株均可繁殖。一般盆栽多採用分株繁殖。分株繁殖一年四季均可,但以秋季為好。從生長健壯的母株上選到發育良好的條枝,從根部與母株割離,移入新盆重新定植即可。初定植的植株,因根系尚未發育好,應避免在強光下長時間照射。適量澆水,每日數次向葉面噴水,保持葉部濕潤。氣溫保持在20~25℃左右,大約20天可正常生長。   管理技術:室內盆栽散尾葵應選擇偏酸性土壤,北方應注意選用腐殖質含量高的沙質壤土。澆水應根據季節遵循「干透濕透」的原則,乾燥炎熱的季節適當多澆,低溫陰雨則控制澆水。北方地區特別是水內含鹽、鹼較多的地方,應注意經常用黑礬調節土壤酸度。一年四季均可澆施液肥,夏季適當追施含氮有機肥,冬季可施芝麻醬渣等有機花肥。定期旋轉花盆,經常修剪下部、內部枯葉,注意修整冠形。冬季必須保證室內溫度在10℃以上。長時間低於5度時,將受凍害。   觀賞價值:散尾葵植株高大,葉片披垂碧綠,姿態洒脫,四季常青,盆栽布置會場、廳、堂,格外雄壯,體現出熱帶風光。本種在華南地區是公園、庭院綠化的好材料,在港澳等地,還因其葉片向四面呈放射狀生長,被視為事業「四面騰達」的象徵。備受青睞。

海芋(滴水觀音)

滴水觀音為商品名,當土壤含水量大時,便會從葉尖端或葉邊緣向下滴水,因此許多地方稱之為滴水觀音。該植物為天南星科(Araceae)海芋屬(Alocasia)——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os)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原產亞熱帶,性喜溫暖濕潤及半陰的環境,不耐寒,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北的地區均作盆栽,入冬前搬入室內。海芋對土壤要求不高,但在排水良好,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中生長最好,一般盆土多採用2∶2∶1的腐葉土、泥炭土、粗沙的混合土。生長季節保持盆土濕潤,每月施1次-2次以N為主的N、P、K稀薄液肥。夏季將其放在半陰通風處,並經常向周圍及葉面噴水,以加大空氣濕度,降低葉片溫度,保持葉片清潔。入冬停止施肥,控制澆水次數。海芋生長非常快,所以在其生長過程中,肥水一定要適量,避免造成莖部下端空禿,影響觀賞價值。

馬拉巴栗(發財樹)

【別名】 發財樹 中美木棉 栗子樹 美國花生 【科屬】 木棉科 瓜栗屬 【原產地】 中美洲墨西哥至哥斯大黎加 【土壤】 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為佳 【光照】 發財樹對光照要求不嚴,無論在強光和弱光的室內都能較好地適應。但全日照能使葉節短,株形緊湊、豐滿。光線不足,對培養的樹體增長較慢。不要將植株突然從陰處轉移到強光下,否則會使葉片灼傷、焦邊,影響美觀 【溫度】 發財樹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一般生長階段15—30度最適宜。冬季應入室越冬,最好室溫不低於5度 【澆水】 發財樹應保持平時經常濕潤為宜,切記不宜過濕,以免發生爛根。在夏季放置室內的發財樹每隔3—5天澆1次水,春秋季節,5—8天澆1次水,冬天應節制澆水,保持盆土微濕潤即可 【施肥】 平時2—3月施1次有機液肥。也可施磷鉀含量高的多元素複合肥,以促進莖基部肥大,提高觀賞價值。夏季的高溫高濕季節,對發財樹的生長十分有利,所以在這一階段應加強肥水管理 【經濟價值】 發財樹株形優美,葉色亮綠,樹型呈紡錘形,可編製多種造型,還可製作風格獨特的多種姿態盆景。因其種子含油,曾作為木本油料植物在熱帶地區廣泛推廣袖 珍 椰 子

【別名】 矮棕 矮生椰子 袖珍椰子葵 袖珍棕 【科屬 】 蠟材櫚亞科 坎綜屬 【原產地】 墨西哥和瓜地馬拉 【生長習性】 性喜高溫高濕及半陰環境,不耐強光,耐寒性不強 【土壤】 要求排水良好、肥沃、濕潤的土壤。每2年於春季換盆1次,換盆時由於根很纖細,應避免傷根太多,而影響其恢復生長 【溫度和環境】 生長適溫為20—30度,13度進入休眠狀態,越冬溫度為10度。怕陽光直射,不耐乾旱。在烈日下其葉色將變淡或發黃,嚴重時引起日灼傷,產生焦葉及黑斑,失去觀賞價值 【施肥與澆水】 本種3—9月為生長期,要及時澆水,保持盆土濕潤,但澆水宜採用寧干勿濕的原則。夏秋季空氣乾燥、高溫時還需經常用水噴洒葉面,以增加空氣濕度。在休眠期要少澆水,使盆面保持稍干。在生長季節每月施肥1—2次,9月底停止施肥 【經濟價值】 本種株形小巧玲瓏,形態優美高雅,葉色翠綠而有光澤,耐陰性強,富有熱帶風情

國 王 椰 子

【科屬】 蠟材櫚亞科 溪棕屬 【原產地】 馬達加斯加東部 【生長習性】 生於沼澤及河流眼沿岸雨水和陽光充足地區。性喜光照充足、水分充足的環境,也較耐寒,耐陰 【土壤】 對土壤要求不嚴,但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更有利其生長 【溫度】 在陽光及水分充足時生長迅速,生長適溫為22—30度。盆栽時,在寒冷地區可入室越冬 【施肥】 喜鎂肥,每月追肥1次,能使葉色翠綠,缺鎂時葉色發黃 【經濟價值】 本種樹榦粗壯,株形飄逸輕盈,碧綠優美,其羽狀複葉似羽毛。同時由於其適應區域大,生長好,是日漸流行的園林綠化樹種。盆栽用於室內擺設,頗具熱帶情調

鵝 掌 柴

【別名】 鴨腳木 手樹 【科屬】 五加科 鵝掌柴屬 【原產地】 南太平洋新赫布里底群島 【生長習性】 喜高溫、高濕 【土壤】 栽培土質以排水良好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 【溫度和環境】 生育適溫約20—28度。溫度一般不低於12度,也不高於30度。如冬季溫度太低,則落葉,喪失觀賞價值。氣溫降到5度時要保溫。夏季忌全天強烈陽光直射。既要陳放在室內明亮處,又不能讓陽光直射。置於陰暗處,斑葉品種的黃白色斑塊會逐步消失。被強光直射後,葉片容易變黃脫落。陽台栽植時。春夏兩季要遮陰,秋冬兩季要光照 【澆水和施肥】 春秋兩季盆土宜乾乾濕濕;夏季以濕為主,冬季以干為主。水質的選擇性不強。生長期主要是4—10月份,每半月施肥1次 【經濟價值】 鵝掌柴葉片油綠色,呈掌狀複葉,革質光亮;斑葉品種,黃、綠相間,是一種理想的室內觀賞植物。鵝掌柴耐修剪,萌發力強,植株姿態優雅,特別是用於美化居室可與高檔花種媲美。鵝掌柴花為冬季之蜜源,根皮及葉又可供藥用

短 穗 魚 尾 葵

【別名】 叢生魚尾葵 酒椰子 【科屬】 棕櫚科 魚尾葵屬 【原產地】 中國廣東、廣西及海南 中南半島 印度 【生長習性】 半陽性樹種,在強烈的陽光下生長欠佳,喜溫暖、高濕和通風良好的環境,具有較強的耐寒力,為較耐寒的棕櫚類植物之一 【土壤】 生長勢較強,根系發達,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盆栽時,可用園土和腐殖質土等量混合作為基質。一般每1—2年換盆一次,換盆時去掉部分舊土,剪去部分老根,用新土重新種植,並且填加少量腐熟有機肥 【溫度】 生長適宜溫度為18—30度,越冬溫度為3度,可忍受短時間-1—-2度低溫,長期低於此溫度會受到凍害 【光照】 為喜光植物,生長期要充足的陽光,它對光線適應能力較強,也適於室內光線較明亮處栽培觀賞 【澆水】 根為半肉質,其有較強的抗旱能力,在3—10月生長期,每天可澆水1次,其他季節澆水時要掌握乾濕適中,切忌盆土積水,以免引起爛根。休眠時只需保持盆土濕潤即可,乾燥氣候條件下要向葉面噴水,以保證葉面濃綠且有光澤 【施肥】 生長期一般每月施液肥或複合肥1—2次,以促進植株旺盛生長 【經濟價值】 本種植株叢生,長勢十分旺盛,株形婀娜多姿,枝葉繁茂,樹形豐滿且富層次感,葉形奇特,葉色濃綠,為優良的室內綠化裝飾植物。常以中大盆種植,擺放於大堂、門廳、會議室等場所,氣派非凡。莖髓部含澱粉,可制「西米」食用。花序汁液可供製糖和釀酒

綠蘿

綠蘿 又稱石柑子。天南星科,大型常綠攀援藤本植物。原產索羅門群島,熱帶地區常攀援生長在魚林的岩石和樹榦上,可長成巨大的藤本植物。綠色的葉片上有黃色的斑塊。綠蘿是非常優良的室內裝飾植物之一。蘿莖細軟,葉片嬌秀、宛如翠色浮雕。色彩明快的綠飾,極富生機,給居室平添融融情趣。它耐陰性強,是美化居室的優良材料,擺設於室內,可使室內生機盎然。溫度:喜溫暖的環境;越冬最低溫度10-13℃;斑葉綠蘿16℃。光線:喜半陰的環境;在比較明亮的房間可以生長良好;優良的花葉品種在光線弱的條件下容易死亡。 水分:春夏秋3季盆土中要有充足的水分,盆土表面1-2厘米變干時澆水;冬季溫度低應減少澆水。空氣濕度:喜高溫高濕;應經常向植株噴水。換盆:根據需要在春季換盆。繁殖:春夏季用枝條扦插容易生根;作圖騰柱的必須用帶大葉片的頂尖扦插,這樣成型比較快。

巴西木

巴西木學名香龍血樹,別名巴西鐵樹、巴西千年木、金邊香龍血樹,為百合科、龍血樹屬植物。   產地及習性:巴西木原產熱帶地區。性喜光照充足、高溫、高濕的環境,亦耐陰、耐乾燥,在明亮的散射光和北方居室較乾燥的環境中,也生長良好。  形態特徵:巴西木屬常綠喬木,株形整齊,莖幹挺拔。葉簇生於莖頂,長40~90厘米,寬6~10厘米,尖稍鈍,彎曲成弓形,有亮黃色或乳白色的條紋;葉緣鮮綠色,且具波浪狀起伏,有光澤。花小。黃綠色,芳香。  繁殖技術:巴西木繁殖採用扦插法。將株形較差的技幹上修剪下的技條作扦插材料,剪成5~10厘米一段,以直立或平卧的方式扦插在以粗砂或蛭石為介質的插床上。也可用水養法促其生根。具體方法是把切下的莖段,插入水中,斷面要平滑,上端為防止水蒸發可以塗上蠟,這在乾燥的季節中顯得特別重要,下端浸入水中2~3厘米,溫度在25℃以上,水和容器要保持清潔。帶葉片的頂尖生根較快,3~4周可生根上盆;莖段生根較慢,有時需2~3個月才能長出新根和新芽。  管理技術:只要溫度等條件適合,巴西木一年四季都可生長。夏季高溫時,需適當遮蔭,冬季室溫不可低於5℃.但最好使它在冬季休眠,休眠溫度為13℃,溫度太低,葉尖和葉緣會出現黃褐斑。室內擺入巴西木應在光線充足的地方。若光錢太弱,葉片上的斑紋會變綠,基部葉片黃化,失去觀賞價值。在培養期間要保持水質的清潔,每星期澆水1~2次,水不易過多,以防樹榦腐爛。夏季高溫時,可用噴霧法來提高空氣濕度,並在葉片上噴水,保持濕潤。  巴西木在生長期應適當進行根外追肥,用100倍稀釋營養噴葉片,每半月一次,巴西木栽培數年後,植株過於高大或莖幹下部葉片脫落,株形較差時,應進行修剪。每年早春換盆或換土。盆栽巴西木,如果環境不適宜,會有紅蜘蛛、薊馬、介殼蟲等危害。此外,過於通風、乾旱、不規則的澆水和施肥過量,都能造成葉尖枯焦。  觀賞價值:巴西木是頗為流行的室內大型盆栽花木,尤其在較寬闊的客廳、書房、起居室內擺放,格調高雅、質樸,並帶有南國情調。是一種株形優美、規整、世界著名的新一代室內觀葉植物。

孔雀竹芋

又名花葉竹芋,為竹芋科竹芋屬觀葉植物。基部具塊莖,株高20-30厘米,葉長橢圓形,葉面綠白色,中肋邊緣有較在原褐色斑紋,葉片終年常綠,具獨特的金屬光澤;褐色斑塊猶如開屏的孔雀,色彩清新、華麗、柔和,是常見的室內觀葉植物。本屬許多植物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是世界各地用來裝飾室內環境的重要植物。常見的品種有: (1)斑葉竹芋。又名斑葉葛鬱金,葉長橢圓形,大而薄,葉面綠色似天鵝絨,葉肋兩側有斑馬條紋似的羽狀條斑,葉背紫紅色。(2)紅背葛鬱金。葉廣橢圓形,表面綠色,斑紋不明顯,葉背紫紅色。(3)花葉葛鬱金。又稱箭羽紋葉竹芋,葉面綠色,中肋兩側具淡黃色羽狀條紋,葉背深紫色,花淡黃色。(4)白斑竹芋。株高50-60厘米,莖柔弱,葉大而薄,葉卵狀披針形,綠色葉上間有不規則白色斑塊。(5)雙線竹芋。又稱紅羽竹芋,葉長橢圓形,表面淡綠色,中肋兩側具白色或桃紅色平行雙線條紋,甚為美麗。孔雀竹芋原產美洲,性喜半陰和高溫多濕環境,不耐寒,生長適溫為20-30℃,超過35℃或低於7℃,均對生長不良。越冬溫度不可偏低,否則葉片易捲曲。要求土壤疏鬆、富含殖質且排水良好。竹芋類植物繁殖主要用分株法,多在春天4-5月結合翻盆進行。分株不宜過早,否則氣溫偏低易傷根,影響成活和生長。分株時可分離成2-3叢為一株,過少會影響生長,栽好後澆一次透水,放半陰處養護。在新根未發出前要控制澆水,不要使土壤太濕。盆栽土壤可用腐葉土3份、泥炭或鋸末1份、砂1份混合配製,並加少量豆餅作基肥。上盆時盆底先墊上3厘米厚的粗砂作排水層,以利排水。5-9月生長給植株遮蔭或放半陰,保持40%-60%的透光率,避免烈日直射,否則葉片易被灼傷或邊緣焦枯、捲曲。若長時間放在室內,溫度低、光照不足,也會長勢衰弱,失去葉面上特有的光澤。冬季可接受通過玻璃的直射陽光。竹芋對濕度要求較高,平時養護可將花盆放在倒扣的花盆上,並經常向葉面及周圍環境噴水,保持周圍及地面潮濕,以達到增加環境濕度的目的。盆土不幹透就要澆水,否則葉片容易因干而捲曲焦邊。生長旺季,每周施一次淡餅肥或長效化肥,氮肥不要太多。夏季高溫時,可半月施一次薄肥,溫度低於15℃停止施肥。養護期間要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否則易發生介殼蟲,影響莖葉生長,降低觀賞價值。孔雀竹芋,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葉面上有墨綠與白色或淡黃相間的羽狀斑紋,並具有獨特的金屬光澤,好似孔雀的尾羽,因而得名。孔雀竹芋株小形美,葉色清新華麗,因此成為觀葉植物中的佼佼者。盆栽宜選用腐葉土、園土和少量河沙混勻配製的培養土。生長期間約每3~4周施1次稀薄液肥,施肥時要注意不宜施氮肥過多,一般氮、磷、鉀三者的比例為2:1:1,這樣可使葉色光澤華麗。也可採用無土栽培法,在生長期間每月澆1~2次營養液即可。澆水以保持盆土濕潤為度。孔雀竹芋喜空氣濕潤,因此要注意採用噴水、洒水等法提高空氣濕度,特別是夏季,更要注意增濕降溫,以利生長。家庭蒔養,可置於室內光線明亮處,切忌強光直射,否則易引起葉緣枯焦。若長期放在光線暗淡地方培養,葉片就會失去特有的光澤。冬季放置在光線充足處,同時要注意防寒,室溫宜保持在13℃以上,停止施肥,控制澆水。北方冬季室內空氣乾燥,除需每隔3~5天用涼開水噴洗1次葉面外,夜間最好套上塑料薄膜罩保溫保濕。有條件者可使用加濕器提高室內濕度。為保持其華麗的葉色,還需經常用清水輕輕擦洗葉片。繁殖孔雀竹芋多用分株法。分株時以3~5株栽一盆為好。

白鶴芋(Spathiphyllum kochii)

又名白掌、苞葉芋、異柄白鶴芋、銀苞芋。天南星科,苞葉芋(白鶴芋)屬。原產美洲熱帶地區。   形態特徵: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株高30~40厘米。葉基生,革質,長橢圓形或闊披針形,有長尖,葉色濃綠。葉長20~30厘米,寬10厘米左右,葉柄長30厘米左右,葉脈明顯。因捲曲成匙狀的花苞白如雪蓮,形同合掌,故稱它為白掌;由於它潔白色的苞葉似綠水面上白舟揚帆,故在社會交往中有一帆風順的祝福寓意,以勉勵人生進取,事業發達。    白鶴芋與白色的花燭很相似,同樣有白色的苞片,但葉子和花的佛焰苞有所不同。白鶴芋的佛焰苞不是向外翻而是向內翻轉,卵形的苞片不象白色花燭那樣明亮帶革質。    同屬的栽培雜交種有:香水白掌:其花具有淡淡的香味。綠巨人白掌:又稱綠巨人,植株較白鶴芋高,葉片比白鶴芋大,平行分布的羽狀側脈更為明顯,因而更顯蓬勃生機,是新潮的室內盆栽植物。  習性: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切忌陽光直射,怕寒冷。忌粘重土壤,宜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  栽培管理:白鶴芋較耐陰,只要有60%左右的散射光即可滿足其生長需要,因此可常年放在室內具有明亮散射光處培養。夏季可遮去60%~70%的陽光,忌強光直射,否則葉片就會變黃,嚴重時出現日灼病。北方冬季溫室栽培可不遮光或少遮光。若長期光線太暗則不易開花。白鶴芋為喜高溫種類,應在高溫溫室栽培。冬季夜間最低溫度應在14~16℃,白天應在25℃左右。長期低溫,易引起葉片脫落或焦黃狀。  生長期間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要避免澆水過多,盆土長期潮濕,否則易引起爛根和植株枯黃。夏季和乾旱季節應經常用細眼噴霧器往葉面上噴水,並向植株周圍地面上洒水,以保持空氣濕潤,對其生長發育十分有益。氣候乾燥,空氣濕度低,新生葉片會變小發黃,嚴重時枯黃脫落。冬季要控制澆水,以盆土微濕為宜。    生長旺季每1~2周施一次稀薄的複合肥或腐熟餅肥水,這樣既利於植株生長健壯,又利於不斷開花。北方冬季溫度低,應停止施肥。   盆栽用土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加1/4左右河沙或珍珠岩均勻配成,另外加少量骨粉或餅末作基肥。盆土要求疏鬆、排水和透氣性良好。一般每年早春新芽大量萌發前要換盆一次,換盆時去掉部分宿土,修整根系,添加新的培養土並栽植在大一號的盆中,以利根系發育,利於生長茁壯。  繁殖:可用分株和播種法繁殖,也可用組織培養法大量繁殖。    1、分株繁殖:由於白鶴芋易產生萌櫱,故多用此法繁殖。生長健壯的植株2年左右可以分株一次。早春新芽生出之前整株從盆中倒出,去掉宿土,在株叢基部將根莖切開。每一小叢最好能有3個以上的莖和芽,應盡量多帶些根群,以利新株較快的抽生新葉和株形豐滿。    2、播種繁殖:此法繁殖也不難。在溫室中經人工授粉,可以得到種子。種子成熟後,隨採收隨播,播種溫度應在25℃左右,溫度低種子易腐爛。  病蟲害:肥多、凍害,葉子易黃尖。此時應立即換土。

瑪麗安黛粉葉

黛粉葉類又稱花葉萬年青、銀斑萬年青,原產熱帶美洲,株高30-90厘米,花直立,節間短,葉長橢圓形,略波狀緣,葉面泛布各種乳白色或乳黃色斑紋或斑點,性耐蔭,葉色綠意娉婷。主要栽培品種有瑪麗安、KIKI、金色太陽、白玉、多仔斑馬、黃金寶玉、天堂萬年青等。黛粉葉的生長適溫為25~30℃,白天溫度在30℃,晚間溫度在25℃。可生長範圍,2月至9月為18~30℃,9月至翌年2月為13~18℃。冬季溫度不低於10℃,否則葉片易受凍害。黛粉葉喜歡環境濕度80%。土要干到表面2cm就要澆水的啦。在生長期應充分澆水,並向葉面噴水。如久不噴水,則葉面粗糙,失去光澤。土壤濕度以乾濕有序最宜,夏季應多澆水,冬季需控制澆水。黛粉葉耐陰怕曬。光線過強,葉面變得粗糙.葉緣和葉尖易枯焦,甚至大面積灼傷。光線過弱,會使黃白色斑塊的顏色變綠,以明亮的散射光下生長最好,葉色鮮明更美。土壤以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宜。盆栽土壤用腐葉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壤。【繁殖方法】常用扦插、播種和組培繁殖。扦插繁殖:以7~8月高溫期扦插最好,剪取莖的頂端7~10厘米,切除部分葉片,減少水分蒸發,插於沙床或用水苔包紮切口,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室溫24~30℃,插後15~25天生根,待莖段上萌發新芽後移栽上盆。播種繁殖:黛粉葉必須經人工授粉後結果。種子成熟後應立即播種,種子需清洗乾淨,以免霉爛。播種前盆土應消毒,播後覆土1厘米,保持室溫24~29℃,播後7~14天發芽,苗高3厘米時移栽。組培繁殖:目前,已採用側芽、頂芽為外植體。經常規消毒後接種在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3毫克/升和萘乙酸2毫克/升的MS培養基上,45天後不定芽長至2厘米時轉移到添加吲哚乙酸2毫克/升的1/2MS培養基上,約20~25天可生根,形成完整小植株。【栽培管理】黛粉葉盆栽常用15~20厘米盆。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0-8-20四季用高硝酸鉀肥。室溫低於15℃以下,則停止施肥。如冬季溫度低於10℃,澆水過多,會引起落葉和莖頂潰爛。若植株僅落葉,莖部不爛,則待溫度回升後,仍能繼續發芽展葉。盆栽植株生長1~2年後,基部的萌櫱較多,可結合換盆進行分株繁殖。如植株生長較高,可留基部2~3節剪除地上部,留下的莖節仍可萌芽發枝,保持較好株形。【病蟲害防治】主要有細菌性葉斑病、褐斑病和炭疽病危害,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洒。有時發生根腐病和莖腐病危害,除注意通風和減少濕度外,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洒防治。【產後處理】黛粉葉葉片大,具有美麗的色斑,適合盆栽觀賞,點綴客廳、書房,十分舒泰、幽雅。用它擺放光度較低的公共場所,黛粉葉仍然生長正常,碧葉青青,枝繁葉茂,充滿生機,特別適合在現代建築中配置。黛粉葉在黑暗狀態下可忍受14天,在15℃和90%相對濕度下貯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