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於2018年10月參加了二級結構工程師考試,2019年1月18日查詢成績,以總分30+29通過考試,本想當時就寫這個總結,但年前工作太忙,天天熬夜趕圖紙,沒有時間。春節在家休息一個星期,總算有精力寫點心得體會了。

先說一下本人情況,我2015年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專業土木工程,畢業後進了一家設計院,工作3年,於2018年參加二注考試。

我的分數不算很高,工作經驗也不是很豐富,寫這篇總結是希望給參加結構注考的各位同行一點幫助,如有偏頗之處,還請多指正。

1.二注考試簡介

考試時間為每年10月下旬(往年一般在9月,但近兩年有延後的趨勢)。本科畢業參加工作兩年即可報考,在校研究生需要找公司開證明。考試題分上午卷和下午卷,各4個小時,各40道題,每題一分,總分80,及格線48。80道題均為選擇題,但須寫明解題過程,沒有過程或者過程錯誤的不得分。二注相對於一注,沒有基礎考試,且考試範圍不包括橋樑和邊坡。

關於二注考試的難度,不要輕信二注容易,一注難之類的話。與一注相比,二注的高層部分較為簡單,其餘部分難度略低於一注,砌體部分難度與一注持平(二注在縣鎮一級設計院需求較大,對砌體結構要求高)。個人覺得二注難度大概是一注的70%,所以考前不要有太大壓力,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二注的掛靠費按目前的市場價格大概在3年9萬左右,不過現在掛靠查得嚴,有些大設計院,尤其是國企,會強制要求掛靠在外的員工取消掛靠。

關於考二注的價值,個人認為可以為一注打下一個很好的底子,我認識兩個經驗豐富的前輩,都是先過的二注再過一注。對於工作不久的人,可以建立完整的專業知識架構,對常用規範理解加深,從而指導設計。對於在校研究生,每年3萬的掛靠費也不是小數目,還可以為將來工作打下基礎。

2.考前的資料準備

原則上可以攜帶任何正規出版社出版的相關書籍。主要是規範,輔導書,真題,工具書四大類。

(1)規範

二注共20本規範(可以在網上查到),最好是買正版,以後考一注用得到,平時工作也用得到。另外,考前一個月特別注意一下人事考試網,或者考試羣、微博等,因為考試範圍可能會有變化,例如去年在考前一個月才發部消息,二注增加《高鋼規》,我當時沒有注意到,帶著原有的19本規範參加考試,結果有2道題涉及《高鋼規》,當時覺得有點不對勁,只能硬著頭皮用《鋼規》作答,考後才發現增加了《高鋼規》,不過還好二注閱卷不那麼嚴,2道題應該是算我對了。

(2)輔導書

建議買施嵐青的《二級註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複習教程》,蘭定筠的《二級註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考前實戰訓練》

(3)真題

建議用朱炳寅的《全國二級註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試題解答及分析》,築道教育出版的真題空白卷(淘寶上有賣),朱總畢竟是命題組組長,他的書適合規範答題過程,真題空白卷可用於考前模擬。

如果有時間可以看一下近幾年一注的真題,其中個別題可能會作為二注的題源。

(4)工具書

主要是《建築結構靜力計算手冊》,這本書也很重要,去年二注砌體,有3道題給出了超靜定結構,考試沒時間手算,只能查手冊。

3.複習過程

建議分兩輪複習,第一輪先把施嵐青的書過一遍。施嵐青的書分上中下三冊,內容較多,也相對簡單易懂,對於菜鳥和基礎較弱的考生,建議多花點時間夯實基礎,把重點和心得寫在規範上。對於底子好的老手可以挑重點快速過一遍。

第二輪是套題練習階段,建議用蘭定筠的書(共15套左右的題,其中有一半是歷年真題)。可優先做真題,其餘有時間選做,做套題時要控制時間,每套盡量8小時內完成,要知道考試時平均每道題只有6分鐘時間。做前3套題時,對完答案,可能錯很多,這時千萬不要氣餒,把錯題全部弄清楚,多花點時間,不要一味圖快,前3套題可不嚴格控制時間。再往下做第4套時,會發現錯誤率明顯降低。我共做了8套題,做完第一套時,只對了32個,當時很沮喪,但是到後面越做越熟練,最後兩套基本穩定在55以上了。考前最後一週要做一套空白真題,模擬一下真實的考試,比如快速塗答題卡,還有答案一定要寫在括弧內,否則人工閱卷時會被判為無效,白白丟分(去年就有這樣的情況)。

對於做完的套題,要把每一套的錯題至少再做一遍,對答案時要按照考試標準,選對答案,過程做錯的也是錯題。

關於複習時間,我覺得因人而異,基礎好的人兩個月能過,底子薄的人要三四個月甚至半年。

4.各部分分值及考察重點

二注考試分為6大部分,每題1分,共80分,按試題順序分別為:

混凝土結構 18分

鋼結構 14分

砌體結構 14分

木結構 2分

地基及基礎 16分

高層建築結構 16分

(1)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築結構

這兩部分雖然一個在開頭,一個在結尾,但相關性很大,可以放在一起複習,用到的規範主要是3本,即《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簡稱《混規》)、《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簡稱《抗規》)、《高層建築混凝土技術規程》(簡稱《高規》),這3本規範大量內容重疊,又有微小差別,可以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複習時要在不同規範上做好標記,注意三者聯繫和區別。如果試題上要求用《高規》作答,一定按要求來,用另外兩本即使答對也會沒分。混凝土構件的正截面受彎,斜截面受剪,縱筋計算,箍筋計算,體積配箍率,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抗震等級查詢,地震作用下節點處承載力等內容是考察重點。其餘如預應力、疊合構件、深受彎構件這些零碎考點也盡量複習到位,若時間不夠可放棄。高層部分主要考察混凝土結構,高層鋼結構可能會考1分,因此混凝土結構是整個考試的重點,佔總分40%以上,一定要熟練掌握上述三本規範,提高答題速度。

(2)鋼結構

鋼結構在2018年之前佔12分,去年增加至14分。複習時建議突出重點,鋼結構雖然公式多,係數多,計算量大,但是脈絡清晰,主要分為構件強度、穩定性計算和節點連接計算。所有構件的計算,無非是拉、壓、彎、剪、扭之間的組合,只要多加練習,就會發現萬變不離其宗。節點連接主要是焊接和螺栓兩大類。如果平時沒做過鋼結構,建議找一套完整的鋼結構圖紙(鋼框架、鋼排架、門式剛架都可以),搞清楚鋼結構的結構佈置,節點連接,提高識圖能力。

另外有一點要注意,2017年底發布了新的《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2017),並於2018年7月實施,原有的《鋼結構設計規範》(GB50017-2003)廢止,2018年還是考舊規範,從2019年開始考新規範。新規範變化不小,今年的複習一定注意新舊規範的聯繫和區別。

(3)砌體結構

前面提到過,二注的砌體結構難度和一注持平,也是考試中的難點,建議多花些時間,把重要知識點歸納、總結,錯題要多做幾遍。

(4)木結構

木結構只佔2分,且較為簡單,可專門挑2天時間,先過一遍規範,再適當做題即可。

(5)地基及基礎

地基基礎部分在二注中考察較為簡單,但近兩年有難度加大的趨勢。主要考察三本規範,即《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建築樁基技術規範》、《建築地基處理規範》,主要考點有地基承載力特徵值,淺基礎尺寸確定,單樁承載力確定,樁基礎豎向及水平荷載,換填墊層,複合地基等。

5.應試技巧

(1)註冊結構工程師本質上是通過性考試,只要達到48分即為過關,考48還是78區別不大。簡單題和中等題佔80%,難題佔20%,因此不要一味地去攻難題,把握好簡單、中等題是關鍵,遇到難題可選擇性放棄。

(2)當遇到不會的題,也要先想辦法,不能一味放棄,畢竟48分是底線,而且這種考試如果連續幾道題做不出來是很影響心態的,心態不好,精神緊張會導致發揮失常,連平時會做的也做錯。比如每年的考題都有相似之處,很可能這道題就是某年真題改一下數據,可以把歷年真題快速翻一遍(不會花太多時間,畢竟每部分題都在固定位置,如鋼結構一定是19~32題),找類似的題照葫蘆畫瓢,但是一定要看準,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3)一定要有自己的強項,關鍵時刻可以搶時間,畢竟時間寶貴,每題平均只有6分鐘。我平時做過不少鋼結構項目,鋼結構就是我的強項。去年考試混凝土部分很難,我做完前18題已經快過去2個半小時,做到鋼結構時加快速度,兩三分鐘一道題,就這樣把時間搶回來了,後來對答案時14個對了11個,準確率也不錯。

(4)註冊考試閱卷分為2個階段:機讀和人工。機讀沒過48分的直接淘汰掉,過48的進入人工閱卷階段,經過人工閱卷後仍在48分以上就算通過。但是這種考試也要考慮通過率,如果某年題太難,通過率達不到要求,人工階段可能會放寬。所以答不上的題也要蒙上,答題卡要塗滿,因為過不了機讀就徹底沒戲了。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有不妥之處請多指正,希望能給參加註考的同行們一點幫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