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叫果麥麥,雖然才20歲,但是已經縱橫圖書界多年。易中天、韓寒、馮唐等等等等大咖的書,她都出版過。

  並且她酷愛推薦書,仗着自己身後有上百人的編輯團隊,開了一個好書博物館——

  在這裏,她每天講一本書,好書壞書她都直言不諱。

  並且不僅自己講,還拉着每本書的生產者——責編,來給大家90s速讀此書。

  今天她要講的書是《山月記》

  不知道現在的你有沒有這種感受:

  無論做什麼,都焦慮得不得了。

  覺得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

  生活感覺越來越艱難了,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

  人生有很多事情是徒勞無功的。

  ......

  圖 | 《我們無法成爲野獸》

  越長大,就越來越覺得自己只是個普通人,不再有夢想和未來加持,哪怕拼盡了全力,仍然離自己想過的生活相去甚遠。

  如同春夏所說,“你一定有一個階段,就是非常希望自己變得普通,當你過了那個階段,你走到一個位置上,你意識到你只是一個普通人到時候,又非常希望自己不普通。”

  而很多人就是在普通與不普通的往復糾結中,逐漸平庸,這其中的最大的表象就是「喪」。

  圖 | 網絡截圖

  在很久以前,就有人把這種現代“喪文化”以古代歷史故事的方式呈現出來了——《山月記》。

  《山月記》講述了一個人化老虎的故事,取材於唐代傳奇作品《人虎傳》。

  不同於《人虎傳》的精悍短小,《山月記》在原有的基礎上將人性的複雜和人生的無奈描寫得更爲傳神出色。

  主人公李徵厭惡沽名釣譽的官場,想寫詩名揚天下。但想“一詩成名”談何容易,更何況他只是一個地方小官,養家餬口都已經很困難了,更別說有閒情逸緻去寫詩。

  圖 | 《山月記》插圖,撒旦君/繪

  李徵以前也曾春風得意過,經歷過金榜題名,進士及第的榮耀。沒想到,往後的生活非但沒有平步青雲,反而日益窘迫。而他往日的同僚如今已經身居高位,可他卻不得不屈尊受命於一些不如他、甚至他以前看不起的人。這種落差讓他終日鬱鬱寡歡,最終發了瘋,變成了老虎。

  變成老虎後,李徵說出了這番話:“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卻又半信自己是塊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與瓦礫爲伍。於是,我漸漸地脫離凡塵,疏遠世人,結果便是一任憤懣與羞恨日益助長內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我們不都是這樣嗎——明明庸庸碌碌,但又不甘庸碌一生。

  對自我認識不足,幾乎是每個人的通病。大多數人都是自視甚高,卻鮮有人自認不足。就像生活裏曾經出現過的很熟悉的場景:總有學生抱怨老師的無能,嚷嚷着要換課;總有下屬鄙視過上司的荒謬,一言不合就離職……卻很少見到反過來的情形,大約能者不僅多勞還能以更長遠、更全面的目光來看待一個人。

  圖 | 《世界上最美麗的離別》

  接受自己只是個普通人,這並不難,難得是拋去好高騖遠的心思去過普通人的日子,接受理想和現實的衝擊,並安居樂業。

  寫出這個故事的,正是日本的“寶藏男孩”中島敦,他的祖父及父親都是漢儒學者。

  圖 | 中島敦

  之所以說他是“寶藏男孩”,是因爲他在中國並不廣爲知名,可他在日本卻是一位“國民作家”—— 《山月記》在戰後被選入日本高中國語教科書,廣爲流傳。

  《光·風·夢》爲芥川文學獎候選作品,他甚至被人稱爲“現代小芥川”。令人惋惜的是,中島敦因哮喘病發作逝世的時候,只有33歲。

  說到寫中國歷史故事的日本作家,大家一般都會想到井上靖。井上靖的歷史小說,一般以嚴肅文體著稱,可以算是史實小說,傳記文學。

  而同樣寫中國歷史故事的中島敦,雖然有着井上靖的筆法,但卻寫出了一種“聊齋”的意味,細細品味,還摻雜着日本的鬼怪文學,卻不見日式頹廢,倒有一種積極的自嘲和勇氣。

  圖 | 《西遊記》

  書中還有一則短篇故事叫《悟淨出世》,主角取材於《西遊記》裏的沙僧,不同於我們熟悉的唯唯諾諾的乖沙僧,這篇故事講述了一個普通的流沙河妖怪(悟淨)在成爲沙僧之前經歷的故事——

  在整個流沙河裏,只有悟淨悶悶不樂,他跟別的妖怪不一樣,他追尋生命的本真和意義。爲此,悟淨潛心拜訪了幻術大師、蝦隱士、坐忘大師,甚至是乞丐,結果都敗興而歸。這些人不是沉迷於幻術,就是說着“四大皆空”的妄語,根本解不了他的謎團。

  直到他遇到仙人女偊氏,女偊氏給他講了一個小故事:有個非常的普通的小妖精,她說她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爲了尋找生命之光的,可誰也不知道她的生命之光是什麼,她卻樂此不疲地找下去,臨死都沒有找到。可大家都覺得這個小妖精的一生過得非常幸福。

  “在生之漩渦中喘息的人們,事實上並不如旁觀者所以爲的那般不幸啊。”女偊氏一言以概之。

  這下,悟淨突然就什麼都懂了。他不再去問那些看上去是智者的人(旁觀者),也不再糾結意義的問題了——沒有所謂的終極意義,一切意義都在追逐的過程當中,追逐即意義。

  頓悟後的悟淨,再經由菩薩的點化,遇上唐僧師徒,開始了西天取經的漫漫長路。之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圖 | 《西遊記》

  “出世”這個詞用得很妙,一個尚未歷經世事的人,在跟一堆不同的人討論活着的意義,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門,而且並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更何況,意義這身就是虛無的,爲了求證一個個虛無的概念,而遲遲不開始自己的追求,這就是對生命最大的浪費,或者說,毫無意義。

  從來沒有一本書能像《山月記》一樣給我帶來強烈的幸福感,就是那種看完後有種深以爲然並瞬間治癒的感覺——

  “事實上,我們原本就是一無所知的。不知情由地逆來順受着,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這便是生靈之宿命。”

  故事裏的主人公通常是自我意識過剩、思想延宕了行動的“哈姆雷特”式人物,集悲劇與滑稽性爲一身。不過,異化爲老虎的李徵,追問生命意義的悟淨,最終都破解迷局,用行動點燃了自己。

  也許,你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這本書會告訴你,唯有行動可以抵抗虛無。

  - end -

  果麥麥更多講書

  《浮生六記》丨暢銷200萬冊,沈復給芸孃的絕美情書

  《月亮和六便士》丨文藝青年的夢想之書

  《花間集》丨讀詞賞畫,詞中《詩經》

  《御伽草紙》丨太宰治一輩子最快樂的作品

  《喧譁與騷動》丨美國現代小說巔峯鉅著

  立刻訂閱「果麥麥的好書博物館」

  保證你每天1本書

  掃碼後可立即加入【沉默讀書會】社羣

  本欄目內容是新經典與朋友們的友情互推,推薦文案由對方提供,由本平臺把關,但並不代表新經典觀點,請大家獨立思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的公號關注。謝謝大家的理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