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人類對於AI的應用,就好像帶媽媽去外面的餐廳喫飯,媽媽們不光要喫,還總想弄明白這些菜是怎樣做成的。就如同神經網絡越是高效,我們就越好奇黑箱裏究竟發生了什麼。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AI可解釋性的追求可以被分爲兩層,一是從技術角度探尋神經網絡黑箱的運行機制;二是從社會角度將AI技術原理更多地解釋給各個行業。

  雖然計算機科學家們一直沒有停止對神經網絡黑箱突破的探索,但也有人曾經明確地表示過,追求可AI的可解釋性並不是什麼好主意。

  去年年底,谷歌大腦負責人Geoff Hinton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若干“AI不可解釋”的理由。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他認爲大多數人也沒法很好的解釋自己做出一種決策的理由,如果強迫人類對自己的行爲做出解釋,結果很可能就是讓人類說出違心的謊言。AI也是一樣,也許強行在AI算法中加入可解釋性,得出的結果很可能只是一種“針對於解釋需求的答案”,並不能發揮出人們所期望的作用。他可以說是一位堅定的“AI不可知論”支持者。

  讓AI模型說人話

  不過在幾天前,佐治亞理工學院就推出了一種讓AI用人類語言解釋自己行爲的模型。

  整個模型的訓練過程,建立在一款“小青蛙過馬路”的古老遊戲上。遊戲中玩家要操控着小青蛙前後左右躲避來往車輛,成功到達馬路對岸。

  佐治亞理工學院先是收集了大量的人類樣本,讓人類實驗員玩一遍遊戲,然後再回溯整個遊戲過程,解釋出自己的每一步動作有哪些意圖。例如向左走是想躲避開後方來車,向前跳躍是因爲漂浮的荷葉剛好來到自己面前。

  這樣一來,可以將自然語言與遊戲控制結合在一起建立映射。將這一模型遷移到AI的訓練中,最終結果是AI在每進行一步動作時,都會用自然語言解釋出自己的意圖。

  實驗者可以再根據四個維度對AI的行爲和解釋進行評分,這四個維度分別是“信任(認爲AI的這一步行動是正確的)”“人性化(認爲這是人類採取的行動)”“理由充分(語言解釋和行爲動作有相關性)”“可理解性(能看懂所給出的自然語言解釋)”。

  由此以來,就可以對AI的遊戲能力和自我解釋能力進行共同的訓練。

  佐治亞理工學院所研發的這一模型,爲AI的可解釋性帶來不少全新角度的突破。

  當AI進行錯誤決策時,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AI究竟錯在哪了。比如在遊戲中小青蛙被路過的汽車撞死導致遊戲失敗,通過自然語言解釋,我們可以看到可能是AI沒有“想到”要躲避汽車而導致失敗,還是已經“想到”了,卻因想法和行爲沒能成功匹配而導致失敗。在後期進行參數調整時可以更加有的放矢,明確地找到問題所在。

  更重要的是,這一過程完全是由人類的自然語言所表達的,普通人也能看到並理解問題發生的整個過程。技術的可解釋權不再受信息科技知識基礎所限制,甚至可以讓更多人蔘與到AI訓練的過程中來。

  AI可知論,是在開技術的倒車嗎?

  但“小青蛙模型”並不能解決Geoff Hinton提到的“AI不可知論”的很多問題。

  首先,讓人類描述自身行爲,然後再將語言和行爲建立對應關係的玩法適用度並不高。

  在小青蛙過馬路這樣簡單的遊戲中,人類可以清晰明瞭地解釋自己行爲。但換個場景,很多時候我們就像Geoff Hinton所說的,自己也說不清自己做出決策的原因。尤其在一些場景,例如行車時是撞到馬路上的動物還是撞到其他車輛,人們自身的選擇常常陷入道德困境不能統一,和AI的決策模式有着天然的差異,就無法形成語言解釋和行爲之間的映射。

  另一點則是,讓AI“自我解釋”這種行爲,投入和產出比究竟如何?

  我們知道自然語言處理是AI領域中一塊相當難啃的硬骨頭,如果“AI說人話”這種模式成爲標配,結果恐怕就是讓所有領域的AI模型都要進行相關的訓練。也就是說,未來一家做智能客服產品的企業,爲了AI的可解釋性,需要招聘NLP領域人才;但未來一家人臉識別產品的企業,爲了AI的可解釋性,同樣也需要招聘NLP領域人才……NLP專業學子或成最大贏家。如此爲AI產業帶來的巨大成本,又將怎樣被覆蓋呢?

  世界在等待AI+X

  在Geoff Hinton發表過那番“AI不可知論”後,有不少社會學專家進行了相關反駁。其中劍橋智能未來中心的研究員就提出,AI在事物效率上的提升和對於社會的影響,本來就不能分開討論,Geoff Hinton這樣的科學家,如果認爲自己脫離了社會語境和政策語境,那麼很可能在研究過程的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

  其實AI的可知論和不可知論之間,最核心的問題就是“AI出現了問題該怎麼辦?”

  不可知論者認爲,當AI出現了問題,我們就應該像算法訓練過程一樣,在發現問題後立刻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和矯正。

  但可知論者認爲,如果我們等到AI在現實場景中出現問題再進行改善,一切就已經晚了。當前的要務是讓更多社會角色參與到AI的研發過程中來,在廣泛的現實應用之間就能夠從多種角度發現問題。

  正因如此,纔會出現佐治亞理工學院這種“讓AI說人話”的項目出現。而在AI學會說人話之前,AI與人之間、AI專家與其他專家之間,仍然會呈現出嚴重的溝通斷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AI+X的跨領域人才,都將炙手可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