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輩子

  (作者半輩子,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資深娛評人;本文系“荔枝網”及“荔枝新聞”手機客戶端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個提醒,假如你是毫無準備的家長觀衆,法國動畫電影《蟲林大作戰》可能會讓你愣神一下。

  在製作角度,即便有《小王子》幕後團隊護航,這部電影也談不上出色,讓人愣神的不是它的水準,而是題材。

  這確實是一部給孩子們看的童趣動畫片,而它的主題卻是影射歐洲現實的嚴肅命題。

  《蟲林大作戰》的故事很簡單,一位流浪的蟋蟀藝術家阿波羅,偶然間闖入了一個蜜蜂統治下的蟲林。這蟲林是一個花園,更是一個鬆散的政治體。蜜蜂是其中最爲強盛的獨立國家,這是一個典型的奴隸制政體。蜂后瑪格麗特就像“明君”,她控制着國家資源蜂蜜,決定資源分配和分工協作,一切看起來都井然有序。

  在蜜蜂國民裏,蜂后需要管理三類人。一類是工蜂等爲代表的勞動者,它們需要貢獻力量,被國家善待,是重要的國家資源;另一類是溫迪爲代表的黃蜂,它們並不是勞動者,屬於身份特殊但地位脆弱的皇族外戚;最後一類則是夜間昆蟲,它們覬覦蜂蜜卻沒有生產能力,是更落後的暴力侵略者,也即是昆蟲語境裏的害蟲。

  電影的主創,很注意把昆蟲的組織方式,擬人化對應到歐洲的體制。在蜜蜂國家裏,工蜂的分工協作和集體生活,它們的勞動產出、物資分配,甚至蜂蛹也演化爲一種國家福利的存在。

  整個故事的發生,是一場黃蜂溫迪發起的“戰爭”。在地位上被邊緣化的黃蜂集團,想要奪取王國的統治權,其根本就是控制蜂蜜的分配。於是乎,皇族外戚溫迪與軍隊勾結,威脅着王國的穩定。

  “戰爭”的平復,導火線是外來者阿波羅,而解決問題的是蜂后與暴力害蟲團伙的結盟。蛾子暴力團成爲了新的國家武裝,用以擊敗黃蜂軍團,在故事的終結,復辟的蜂后有一番有趣的發言,大意是用蜂蜜收買害蟲團,讓它成爲國家武裝。與此同時,蜂后直接承認了此前邊緣化黃蜂集團的立場,給他們兩個出路,要麼團結成爲國家力量,要麼則被殘酷鎮壓。

  主創的嚴肅表達如此強烈,以至於你不難理解,這樣一部童趣故事裏,融入了怎樣的歐洲政局。蜜蜂國家表面上是文明、富足的,而它潛在的威脅則是多源、尖銳的。有意思的是,在主創的大愛觀念裏,傳統意義上的害蟲,實際是可結盟的對象,而內部的權力鬥爭,則更爲致命。

  假如你把歐洲國家之於難民的寬容,內部分裂的警惕結合起來,就會恍然大悟。主創的看法,大喇喇擺上檯面。歸結起來即是,繁榮和平靜是不安全的,難民是可團結的,反而如脫歐的內部分裂,纔是整個政治體最大的敵人。

  類型化的動畫電影,一般會把主人公的成長作爲主線。在《蟲林大作戰》裏,蟋蟀阿波羅從逃避問題,到勇敢參與解決衝突,這就是典型的成長和轉變。在套路之下,主創要傳達的信息,卻不限於此,主創給出了無數個暗示,讓你去發揮,甚至引誘你去過度解讀。

  在另一部中國觀衆熟悉的歐洲動畫片《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裏,主創們就一反好萊塢式的套路,成年人總是逃避問題,反而是孩子在無奈之下挺身而出。

  當阿波羅被誤會爲兇徒,輿情洶涌要給他定罪,其中看似軟弱的小蜜蜂會出來,直言在沒有明確的證據之前,我們不能把他當做罪人。這些不緊要的小細節裏,主創傳遞的信息不言而喻。

  在我看來,這就是一種創作上的自省,即便在童趣故事中,也有保存言志的衝動。在漫威超級英雄橫掃一切的今天,千篇一律的成熟套路之外,一部歐洲動畫片裏談論嚴肅命題?難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