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位于我国大陆中东部内陆地区,地处黄河中下游,其古称“中原”“中州”,自古为华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不仅是华夏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为我国早中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我国“八大古都”中有四座就位于今河南省。

  河南,因大部处于黄河以南而得名,远古时期的河南地区环境较现在有很大的差别,当时河南地区河流密布、森林茂密,是大象生存的乐园,野象众多,因此又被称为牵象之地,此也为古九州之“豫州”来源,河南也因此简称“豫”。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河南诞生了众多的名城、古县,今河南就有一个县被称为“豫东门户”,不仅历史悠久还曾为州,是底蕴深厚之地。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为河南省县级市,由商丘市代管,现为河南省省直管县。永城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大致为一个倾斜的正方形,仅西北与河南夏邑县相接,其余三面均与安徽相邻,是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之地,为河南省东大门,有“中原门户,豫东明珠”之誉。

  现在,永城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总人口160多万,在人口大省河南省也是人口大县。永城是农业大县,也是食品工业强县,有“面粉之城”之称,此外永城煤炭资源也极为丰富, 也是著名的“长寿之乡”。

  永城历史悠久,在古城遍地的中原大地上也是颇有名气的千年古邑、历史名城,是著名的汉兴之地。永城与安徽萧县、砀山县相接,著名的芒砀山就位于今永城境内,芒砀山因汉高祖刘邦于此斩蛇起义而闻名全国,刘邦以此为起点开创了四百多年的大汉帝国,永城也因此而被誉为“汉兴之地”,是汉文化的起点。

  先秦时期,永城境内曾有棘国等小国,春秋战国属宋,后属楚,终属秦。秦灭六国后广设郡县,今永城市境有砀县、棘县等县份,分属砀、泗水两郡。两汉、三国魏晋及南北朝时期,永城市境建制、隶属较多,区划变迁也较为复杂,而永城县出现于隋朝时期,寓意为“永固之城”。

  自唐始,今永城市境大部属永城、棘县两县,这两个县均隶属于亳州。金时(公元1221年),永城因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升为永州,此为永城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州。永州设立不久,棘县也省入永州,但元初(公元1265年)永州就降为永城县,称州时间仅四十多年。此时,今永城市境仅永城一县,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

  明清时期,永城县均属河南归德府。1945年为纪念牺牲的彭雪枫将军,永城县改称雪枫县,1949年建国前夕恢复永城县名,但隶属于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1952年才重新划归河南,当时隶属于商丘专区。此后,永城县除短暂属开封专区外,均为商丘专区、商丘地区辖县,1996年永城县改设为县级永城市。1997年商丘市成立后永城市由河南省直辖,仍由商丘市代管,2014年成为省直管县。

  本文由沧海桑田史海沉钩原创,如果喜欢请及时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