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17日下午在最後一場「黃金十年,國家願景」記者會上針對兩岸關係釋出「重大訊息」。據香港「中評社」報道,馬英九表示,未來十年在循序漸進狀況下,將審慎斟酌是否洽簽「兩岸和平協議」。

  馬英九也提出了洽簽「兩岸和平協議」3個前提,一是民意高度支持;二是「國家」確實需要;三是「國會」監督。對於未來4年任期內是否會推動「兩岸政治對話」?他強調要看時機是否成熟,但不會以時間表來決定推動時機,所謂的時機,就是指「是否能達到3個前提條件」。

  對此,台灣《聯合報》評論認為,在馬英九提出的「三個前提」下,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引發的政治效應,不僅牽動明年台灣大選,也牽動兩岸未來的關係。

  分析稱,兩岸和平協議不同於ECFA,前者是「高度政治」的概念與架構,不僅牽動兩岸政治的敏感性,也影響台灣2300萬人的未來,不論是先後訪問大陸或曾提出類似主張的連戰或宋楚瑜,都不否認兩岸一旦啟動和平協議,意味著兩岸關係將邁入另一個全新的階段。

  就時機上來說,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不久才拋出所謂「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的論述,也被認為是向中間移動的一大步。面對蔡英文的出招,國民黨要維持兩岸政策論述的優勢,「只能超越,不能更保守」。

  對馬團隊而言,兩岸和平協議不但更具體,且符合台灣人民對和平的期待與想望,當然勝過蔡英文,也可維持自己的「強項」。馬英九在論述兩岸和平協議,搬出了連戰這塊招牌,強調這是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後的結論,「尊連」政治意圖十足,除了向藍營宣示「尊重大佬」,也頗有「以連制宋(楚瑜)」的意涵。

  另外,即使是親綠學者所做的民調也都顯示,多數台灣選民並不認同馬英九「賣台」的看法,且肯定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路線。這些因素,也都讓馬陣營增加信心,決定此時釋出「兩岸和平協商」議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