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拼接卡參數說明

英文:Splicing card parameter description

分屏數

分屏數是多屏顯示卡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它表示一個多屏顯示卡最多可以連接的顯示器數目。多屏顯示卡的分屏不是簡單的多個顯示器顯示多個相同內容,而是多個屏幕上顯示各自不同的畫面,並可顯示拼接的組合大畫面。比如分屏數為4的多屏顯示卡可以連接4臺顯示器,既可以讓這4臺顯示器分別顯示畫面的一部分,一起組成一副畫面,也可以讓這4臺顯示器各自顯示不同的畫面。一般多屏顯示卡的分屏數是2個或者4個,如果需要連接更多的顯示器,可以在一臺計算機上連接多個多屏顯示卡。

介面類型

介面類型是指多屏卡與主板連接所採用的介面種類。多屏卡的介面決定著多屏卡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的最大帶寬,也就是瞬間所能傳輸的最大數據量。不同的介面能為多屏卡帶來不同的性能。,而且也決定著主板是否能夠使用此多屏卡。只有在主板上有相應介面的情況下,多屏卡才能使用。多屏卡發展至今共出現ISA、PCI、AGP等幾種介面,所能提供的數據帶寬依次增加。而採用下一代的PCIExpress介面的多屏卡也將在2004年正式被推出,屆時多屏卡的數據帶寬將得到進一步的增大,以解決多屏卡與系統數據傳輸的瓶頸問題。

最大解析度

最大解析度是指多屏卡在顯示器上所能描繪的像素點的數量。大家知道顯示器上顯示的畫面是一個個的像素點構成的,而這些像素點的所有數據都是由多屏卡提供的,最大解析度就是表示多屏卡輸出給顯示器,並能在顯示器上描繪像素點的數量。最大解析度一定程度上跟顯存有著直接關係,因為這些像素點的數據最初都要存儲於顯存內,因此顯存容量會影響到最大解析度。目前的顯示晶元都能提供2048X1536的最大解析度,但絕大多數的顯示器並不能提供如此高的顯示解析度,還沒到這個解析度時,顯示器就已經黑屏了。

  切記,多屏卡能輸出的最大顯示解析度並不代表自己的機器就能達到,還必須有足夠強的顯示器配套纔可以。

色彩深度

色彩深度又稱色彩位數,它反映了多屏卡所能顯示的顏色數,通常有8、16、24、32位,色彩深度值越高,就越能真實地還原色彩,比如色彩深度為24,那麼它能顯示的顏色數為2的24次方。我們選購多屏卡時,應保證每屏的色彩深度至少能達到24位。

刷新率

場頻:場頻又稱為「垂直掃描頻率」或「刷新率」。指單位時間(以秒計)之內電子槍對整個屏幕進行掃描的次數,通常以赫茲(Hz)表示。以85Hz刷新率為例,它表示顯示器的內容每秒鐘刷新85次。

CRT顯示器上顯示的圖像是由很多熒光點組成的,每個熒光點都由於受到電子束的擊打而發光,不過熒光點發光的時間很短,所以要不斷地有電子束擊打熒光粉使之持續發光。電子束不能同時轟擊屏幕上的兩個點,因此顯示器在工作時,以極快的速度從視頻卡讀取數據,同時由電子槍的偏轉電路部分控制偏轉線圈對電子束射出的方向進行改變,使電子束從屏幕左上角開始,從左至右,從上至下,依次對每個點進行轟擊,雖然時間上有先後順序,但由於電子束把屏幕整個掃描一次只需10~20ms的時間,加上熒光體的輝光殘留和人眼的視覺暫留現象,所以只要刷新夠快,刷新率夠高,人眼就能看到持續、穩定的畫面,不會感覺到明顯的閃爍和抖動。垂直掃描頻率越高,閃爍情況越不明顯,眼睛也就越不容易疲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