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有種益智類玩具叫巴克球,深受青少年的喜歡。巴克球也叫磁球,由多個帶有磁性的金屬實心圓球組成,藉助金屬球的磁場特性,可以組合出衆多的造型。週一上午,這個磁球出現在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泌尿外科手術室裏,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陶暢從11歲男孩曉華(化名)的尿道里取出整整70顆。

70個磁珠被男孩塞進尿道

週一凌晨,泌尿外科急診來了一個男孩。男孩名叫曉華,今年11歲,家住浙江某城市。 來到診室時,曉華憋紅了臉,說自己小便時特別痛,還有尿不出來的感覺。急診醫生見狀,連忙爲曉華開了X光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在曉華的尿道深處裏堆積着一些珠狀物體。

X光片下磁珠堆積在一起

膀胱鏡下磁珠在尿道深處

拿到檢查結果,曉華慌了神。在醫生的追問下,曉華知道瞞不住了,才吱吱唔唔的說自己把磁珠塞進了尿道。至於什麼時候塞的,爲什麼塞,曉華看着身邊的父母不肯說。爲了隱瞞父母,曉華還在週日下午正常去踢球。直到尿痛到無法忍受,他才讓家長陪着看醫生。

週一上午,曉華被送進了手術室。陶暢用膀胱鏡下探查的方式爲曉華做了微創手術。“常規手術的手術刀口要長達10cm,微創手術能夠將刀口縮小到1cm,對孩子的未來不會造成影響。”陶暢說。

手術室裏,磁珠被三三兩兩的取出,隨後,一長條磁珠都被取了出來。陶暢一數,這個直徑5mm的磁珠,曉華總共塞了70顆之多!

一長條磁珠被取出總共有70顆

家長應該正視性教育,讓發育的身體沒有神祕感

陶暢回憶,因爲塞入異物上手術檯的青春期男孩每年都有,除了磁球,有個男孩往尿道塞入繡花針,他還碰到過塞電線、銅絲的。

陶暢曾經取出的繡花針

“男性尿道直徑差不多有8mm,當男孩處於青春發育期時,他們會對自己身體的變化產生好奇,如果家長和學校引導不當,讓性教育看起來非常神祕,那麼孩子就有可能做出傷害身體的事情。”陶暢說。

他提醒家長,首先要重視孩子的性生理教育,幫助孩子認識不同性別的身體結構、功能。只有身體的神祕感減少了,孩子纔不會想方設法的探索。第二,要重視性心理教育,青春期的男孩會出現勃起、遺精,女孩會出現月經,只有性心理教育到位,孩子纔不會產生恐慌感。再有,就是要加強孩子青春期的性道德教育,減少青春期性犯罪的發生。

“5歲前,家長主要要幫助孩子建立性別認同,男孩該做什麼事、女生該做什麼事。孩子進入學齡期,家長可以很主動的對孩子談論男女差別。等到了青少年期,則需要重視性教育,幫助孩子正確認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