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代的名士,多數人會不由地想到魏晉——想起夜中不寐、彈琴長嘯的阮籍;想起七步成詩的才子曹植和才高八斗、自命不凡的謝靈運。魏晉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當時政權更迭十分頻繁。長期的割據和戰亂,因此,文化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在很多人看來,在混亂的時局之下還能保持自我的魏晉名士擁有一種真正的放任和風流。從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從中朝雋秀王衍、樂廣至江左領袖王導、謝安,他們個性迥異,卻清峻通脫,表現出一派風流自賞的氣度,幾追仙姿,為後世景仰。

魏晉風度作為當時士族意識形態的一種人格表現,是當時的一種審美理想。魏晉名士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例如,晉朝時的書法家王羲之屢次拒絕吏部尚書的職位。大約只有精神超逸至此,才可以走筆風流,才會有那樣清俊脫俗的《蘭亭序》存留於後世。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感嘆道:「孔融死而士氣灰,嵇康死而清議絕」代表了魏晉名士的最高評價,也表現出對這個時代的懷念,自這個時代以後,這樣的風格氣度也逐漸式微了。「托杯玄勝,遠詠庄老」、「以清淡為經濟」是魏晉名士嗜好——服藥、飲酒、清談縱情是他們所崇尚的生活方式。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中「從漢末到六朝為篡奪時代,四海騷然,人多抱厭世主義;加以佛道二教盛行一時,皆講超脫現世,晉人先受其影響,於是有一派人去修仙,想飛升,所以喜服藥;有一派人慾永游醉鄉,不問世事,所以好飲酒。」服藥所服的是五石散,清談是魏晉時期興起的一種言及玄遠的談論「三玄」——即《周易》《老子》《莊子》,辨析名理、品鑒人物的風習,由漢末的清議演變而來。

然而,名士們的生活雖然放任,卻也怪誕,魏晉風度在歷代每每遭貶的原因,大略是名士們飲酒過度,醉生夢死;放達出格,有悖常理,且許多人認為,清談誤國。據傳說"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縱酒佯狂,經常抬棺狂飲,且身上一絲不掛於屋中,眾人嗤之,他卻反唇相譏:「我以天地為房屋,以房屋為衣褲,你們幹嗎要鑽到我褲襠里來呢?」這些名士們為求長生而煉丹服藥,穿衣喜寬袍大袖且經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捫虱而談」,在當時是件很高雅的舉動。事實上,以魏晉風度為開端的儒道互補的士大夫精神,從根本上奠定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基礎,影響相當深遠。魏晉風度之所及,也帶來了弊端,阮籍嵇康等人放誕不羈,全因胸中鬱結,許多年輕人以這些名士為榜樣,就難免之習得其怪誕,卻並未得其神髓。如今年輕人對人生的愛戀,自我的發現與肯定,與東漢末以魏晉風度的價值觀念是一脈相承的;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個性上,也與魏晉風度的美學觀相輔相成。

魏晉風度的多面性難以用隻言片語來概括,因此,要了解魏晉這些名士的生活,《世說新語》可以提供一個最直接的窗口。《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時期產生的一部筆記體小說,主要記錄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總共有八卷,只有三卷流傳了下來,根據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符合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特點。《世說新語》中的故事大多妙趣橫生,雖寥寥數語,人物卻躍然紙上,可以看作是魏晉之風的集合,還原了整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在《世說新語》中,「詠雪」是很有名的一則。謝道韞是東晉時著名的女詩人,有關這位才女,《世說新語·言語》篇載: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子侄輩們談論詩文。不久,雪下大了,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差不多可以跟把鹽撒在空中相比。"他哥哥的女兒謝道韞說:"不如比作柳絮憑藉著風漫天飛舞。」謝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就是謝太傅的大哥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謝安的笑不僅僅是對侄女巾幗不讓鬚眉的讚賞,更是由於對佳句的嘆服;名句之所以千古流傳,還在於它能通過形象傳達出作者內心的思想與情感。謝道韞的這句詩,其佳處不僅在工干設譬,還在於透露出女才子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懷。她將北風飛雪的嚴寒冬景,比作東風吹綿的和煦春色,正表現出一片開朗明媚的心懷,因此,在雪花紛紛揚揚的冬日裡,才顯得分外耀眼。

據《晉書》本傳,謝道韞的聯句不僅得到她叔父的稱賞,而且還受到在場嘉賓的一致讚許。這次聯句,遂傳為一時佳話,謝道韞從此也贏得了「詠絮才」的美名。後來南朝梁劉孝綽寫過一首《對雪詩》,其中有「桂華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詎比咸池曲,飄颻千里飛。」也許是受到謝道韞的啟發。

魏晉時的名士飲酒吟詩,縱情山水對後世影響是很深遠的,特別是唐代諸公,更是推崇提倡漢魏的風骨。李白的詩個性之強,近於魏晉,思想上也近似玄老。後人說李白有清談跡象,是有一定道理的;杜甫被稱為「詩史」,在內容上也接近於魏晉。而白居易文辭淺白、直率更是與魏晉有不解之緣。因此,想要真正讀懂中國古代的文人和士人,請讀一讀《世說新語》吧,或許,你不僅會從這些故事中穿越時空回到魏晉,看到怪誕和妙趣,也會在嘈雜紛擾的人世間,讀到美和超逸。

(發布:心田花開語文 ID:cdxthk)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