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創新都要考慮兩點:一是提升用戶體驗,二是降低運營成本。

  【環球旅訊】籌備將近兩年,今年2月飛機製造巨頭空客(Airbus)在總部之外的全球第二個創新中心在中國深圳落地。

  “空客是一家注重創新的公司。”空客創新中心首席執行官羅崗在接受環球旅訊採訪時表示。

  除總部所在地圖盧茲之外,空客還在德國漢堡、英國菲爾頓等地擁有科研基地,爲創新提供原動力。2015年,空客走出歐洲,在老對手波音的地盤建立全球首個創新中心,主要研發未來概念的空中出行方式。

  “如果是20年前空客來中國做創新業務,很多人會持懷疑態度,但現在不會有人有這種擔憂了。”羅崗如是說。

  應運而生的空客創新中心

  對空客來說,中國已經是最重要的市場。

  1985年,中國民航總局華東管理局引進一架A310,這是在中國大陸運營的首架空中客車飛 機。這要比在1930年就通過上海子公司向中國市場銷售飛機的波音晚了55年,這也是首架波音707來到中國的第12年。

  但在之後的33年時間裏,空客在中國市場的客機交付量已經逐步超過波音。據民航休閒小站統計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中國民航共運營着3449架客機,空客客機佔據了其中的將近一半,達到1682架,波音客機數量爲1589架;而今年截至2019年3月15日,中國民航引進的53架客機中,也有一半以上來自空客。

  空客中國CEO徐崗曾對媒體表示:“2017年空客共交付了718架民機,創了歷史紀錄,其中交付給中國航司和融資租賃企業的有176架,佔比近25%,意味着每四架就有一架交付給中國客戶。”

  實打實的訂單量讓空客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大增,同時,中國乘機人次的持續增長也預示着中國航司對客機的需求量有增無減。民航局數據顯示,2018年民航業完成旅客運輸量6.1億人次,而這個數據在2017年是5.52億人次。

  市場還在擴容,擁有足量的飛機和機型可以第一時間應用創新技術,這是空客創新中心來到中國的一大重要前提。“另一個原因,”羅崗表示,“空客最早在中國只有銷售業務,後來在天津設立了總裝廠和交付中心,我們爲了更好地在中國發展而設立創新中心,中國的創新氛圍也是很重要的支持。”

  2017年7月31日,空客在圖盧茲發佈公告,稱將在中國設立創新中心,具體選址另行公佈。該公告還指出,快節奏的創業氛圍使中國成爲創新中心的理想選地,中國在製造、技術及金融等領域都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空客在中國的創新中心將致力於研究航空業的發展變化,進一步加強空客的外延創新生態系統。

  “空客作爲起源於歐洲的一家國際化公司,非常希望能夠利用到全球最好的資源、人才。中國現在已經有那麼好的資源和人才,我們爲什麼不利用?”羅崗表示。

  理論而言,應運而生的空客創新中心,借本地的生產及科研力量,不僅有助於提升空客客機的體驗,進一步提高空客在當地市場的滲透率,適當的借勢還能降低相應的人才成本和研發成本。基於相似的考慮,空客2015年在硅谷落地A3創新中心也是未來中國創新中心的一個重要參考模板。

  羅崗認爲,空客在創新、國際化方面擁有一以貫之的理念,但中美市場存在差異化,深圳和硅谷也各有優勢。

  2017年11月,空客正式宣佈選擇深圳作爲中國創新中心所在地,並與深圳市投資推廣署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承諾雙方將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加速在航空領域的創新。其中,中國創新中心將獲益於深圳在政策規劃、人才資源、投融資環境等方面的優勢。

  羅崗舉例說:“深圳是全球少有的軟硬件開發一體的城市,一個簡單的電子設備,在深圳也許48小時就能拿到樣片開始測試和改進,但在美國和歐洲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尋找細分領域最強的合作伙伴

  目前,空客中國創新中心已與華爲、中國移動、柔宇科技等企業簽署合作協議,與這三者的合作項目分別爲飛聯網與智能製造、空地互聯技術和柔性電子技術。

  據羅崗透露,空客創新中心會按項目來選擇該領域最有實力及創新精神的公司進行合作。相比探索酷炫的概念模型,目前空客中國創新中心更傾向於立足當下,發展改善空客客機體驗、有利於提升航司收益的項目。

  項目具體分爲五大板塊:硬件實驗室,打造可實現快速、更低成本安裝的全新系統;客艙體驗,實現針對中國及亞洲乘客感興趣的全新客艙功能;機上互聯,打造適用於中國市場的機上互聯解決方案;製造業創新,利用空中客車在中國的生產設施,在空中客車的工廠實現快速應用的新技術;城市空中交通,包括基礎設施模擬及原型機設計,在中國應用。

  這些項目並非空客創新中心獨有。

  比如在機上互聯網方面,2017年3月,Wi-Fi萬能鑰匙披露了對世紀空聯的投資,後者是一家航空Wi-Fi服務提供商,已經和南航達成合作,爲南航A320客機進行Wi-Fi系統的改裝和乘客娛樂軟件平臺的搭建。

  除了互聯網服務商入場,航司對於創新一事也有自己的立場與想法。同樣在深圳,漢莎航空於2018年7月落地創新中心,漢莎航空創新中心(LIH)總經理Gleb Tritus當時對環球旅訊表示,LIH的總體目標是促進漢莎航空集團,尤其是其航空業務與全球旅遊交通技術領域公司實現戰略合作,可以是和創業公司合作,也可以是和風險投資者、創業加速器和孵化器等合作。

  未來和市場上已有的玩家在具體的項目上是合作還是競爭?羅崗認爲目前談競爭爲時過早,同時創新的目的也不是爲了競爭,“空客創新中心不會預設合作伙伴類型,有合適的機會都可以坐下來一起探討”。

  項目實際應用還有不少挑戰

  目前空客創新所有的項目都處於早期階段。對於航司而言,未來是否使用空客創新中心的創新方案,主要的考慮不外乎兩點:一是提升用戶體驗,二是降低運營成本。

  以機上Wi-Fi的應用爲例,機上Wi-Fi技術複雜、門檻高、投入多,空地互聯飛機改造設備採購、安裝、空地連接網絡構建、運營維護等每項都是鉅額投資。文匯報援引業內專家估算指出,單以東航爲例,其在地空互聯飛機項目上的投入已高達數十億元,而且投入還在增加。

  雖投入巨大,但目前國內航司總體的機上Wi-Fi體驗仍不如阿聯酋航空、漢莎航空等境外航司的流暢。

  羅崗指出,目前這兩項痛點恰恰是空客創新中心的機遇所在。“航空業在數字化、互聯這一塊確實相比其他行業弱,現階段在產品、服務甚至是商業模式構建上,創新中心正在尋找降低航司的經濟壓力,並提高運營效率解決方案,使之無論是服務還是產品都能與同行進行區隔。”

  而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一款名爲Voom的一鍵呼叫直升機產品將落地。在這之前,這一項目已經在巴西聖保羅、墨西哥墨西哥城等地運營,主要是與當地直升機運營商合作採用拼機模式,用戶只需要在APP上輸入出發地和目的地就可體驗包括接駁汽車、空中飛行等一整套服務。

  羅崗表示,Voom的目的是讓普通人也可以坐得起直升機,“很多人並不知道怎麼預約這項服務,對服務價格也不清楚,通過Voom這款產品,普通用戶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直升機服務,本質上和Uber、滴滴是相似的,爲用戶提供更好的更多元的交通出行選擇。”

  而根據空客的統計,目前約80%的使用者從未乘坐過直升機,但是出於時間等原因的考慮,他們願意使用這種服務。

  直升機服務隸屬於通用航空範疇。公開資料顯示,通用航空泛指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目前中國只有不到400個通航機場,註冊通航飛機超過3000架,擁有飛機的通航企業將近600家。

  過去,通航產品的預訂大多數只能在通航機場的線下票臺買,部分通航服務商網站也提供簡單的價格查詢和預訂功能。

  近兩年,通航迎來了一波政策的利好。僅2018年上半年,相關部門就發佈了60餘條通航政策,由此也引發了OTA的積極卡位。其中,攜程和內蒙古通航、河北通航、新疆通航、珠海通航等多家國內主要的通航公司簽約,上線了12條航線,覆蓋了全國85%的通航在飛航線。

  未來Voom會採取哪些方式來連接通航服務商和用戶,主飛哪些航線,進行定價設計?羅崗表示Voom會採取全新的商業模式,目前種種細節還在研討和保密階段,暫時未有可公開的信息。

  羅崗表示,Voom在推出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運營方案,“一開始肯定是利用市場上現有的飛行器,但我們也在研發新的飛行器,這種飛行器無論是安全性能、成本、環保、用戶體驗上都會優於現有的飛行器,甚至考慮自動化駕駛的方向,以適應未來的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Voom推出還將面臨許多不同的挑戰,包括運營航線的審批,以及作爲新興事物所需要面臨的政策監管。

  “這對空客來說也是機遇,空客對飛行安全的要求和與監管機構打交道的能力都很專業。”羅崗說,“由空客創新中心來落地這項新事物,最合適不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