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夫妻雙雙腸癌住院 癌症也會“夫唱婦隨”?

杭州一對夫妻短短一週時間雙雙查出“腸癌”。“你要加油,我在病房等你回來…”這是周女士對即將手術的老公最重要的叮囑,這是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肛腸科收治的一對60多歲“腸癌”夫妻在手術室前的對話。周女士今年63歲,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最近半年發現大便的形狀開始變細,但她並不以爲意。直到一個月前出現持續腹痛腹脹,實在無法忍耐纔到市三醫院肛腸科做腸鏡,一檢查讓她震驚的是自己得了“直腸癌”。

可禍不單行,她的丈夫——正因腦梗在市三醫院神經內科住院、年近七十的王先生,也出現了“肚子痛”的情況。血紅蛋白偏低的他竟然出現大便隱血試驗陽性的症狀。肛腸科楊琴燕副主任醫師檢查發現,王先生直腸也有問題,最終腸鏡病理表明,王先生竟然同樣患上了“直腸癌”。這可急壞了周女士,得知這一情況後,醫院爲周女士夫妻特意闢出了“夫妻病房”,既方便夫妻倆相互加油打氣、共同對抗病魔,也方便了家人集中照料。夫妻倆先後接受了手術治療。目前,周女士已康復出院,後一步手術的王先生則留院積極康復中。(來源:央視新聞)

關注焦點》》

夫妻同患一種癌症 難道腸癌會傳染?

肛腸科主任沈忠主任醫師否定了這種說法,夫妻雙方同患一種“腸癌”的病例並不常見,甚至十分罕見,而腸癌也沒有傳染性。周女士有親屬因大腸癌去世的家族史,那他們屬於遺傳嗎?醫生對此也否定了。沈忠進一步說道,“夫妻癌”是因爲生活中關係親密的夫妻,生活習慣很相近,任何一方有可能致癌的不良生活習慣,容易潛移默化地影響對方,損害雙方的健康。也就是說,夫妻雙方若先後得了癌症,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及致病因素造成的。

說道患病的原因,周女士自己這麼說,“我們兩個算是第一波‘下海’的,擠火車下廣州倒貨、夜市擺攤…爲了賺錢,幾乎什麼都幹過。那時候總覺得自己年輕,泡麪麪包啃啃就過去了,少喫一點少喫一頓根本不是事…沒想到現在自己會這樣。”周女士夫妻年輕時兩人艱苦創業,爲了應對高節奏的工作,飲食極其不規律,甚至就直接忽略了喫飯;除此之外,社交應酬多,過多食用醃製品、怕浪費總喫隔夜菜…這些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纔是最終導致夫妻兩雙雙住院的原因。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不僅決定一個人的身體健康。“一人受病,可能全家遭殃”。沈忠提醒,直腸癌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因此科學的飲食結構,合理的飲食習慣對預防大腸癌非常重要。(來源:央視新聞)

防治直腸癌不止管住嘴 早期篩查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應適當多食用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儘量少喫油炸、燻製、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喫有可能腐敗的水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增加運動量,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戒菸戒酒,控制體重。

其實大腸癌是可以防範的癌,從正常粘膜變化爲大腸癌的過程是非常緩慢的。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請務必重視:

1、出現大便性狀的改變:出現糞便形態異常、“便中帶血”、“黏液血便”等情況。

2、出現陣發性腹痛,早期疼痛不明顯或有隱痛,在排便時疼痛加重。

3、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排便次數上升、排便不盡,尤其老年人突發“便祕”需要注意。

新聞拓展》》

結直腸癌的病因

結直腸癌的發病與很多因素,如飲食習慣、遺傳,結腸炎症等有關。

1、飲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動物蛋白、食物中亞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攝入酒精;油炸食品;維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腸癌發病中飲食因素被認爲是極爲重要的因素。在美國,上世紀50年代起倡導改變飲食習慣導致大腸癌發病趨勢下降同樣證實了這一點。而與之相對的,在我國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國人的飲食習慣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高脂、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在菜譜中日益增加。這也是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不斷上升的原因這一。

2、大腸的某些良性病變: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家族性結腸腺瘤病、血吸蟲病、大腸息肉等。患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超過10年者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羣高數倍,這是因爲,腸道內的反覆炎症,對腸道粘膜細胞是一種慢性刺激,這種刺激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粘膜細胞的生長失去控制,發生惡變。存在大腸息肉的患者也一樣,其發生大腸癌的相對危險度是無息肉者的22倍,因爲息肉本身雖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會惡變。

3、遺傳因素:據估計約20%的大腸癌病人中遺傳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大腸癌。研究發現,大腸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2-4倍,約10%-15%的大腸癌發生在一級親屬中有大腸癌病史的人羣中。

4、職業因素與衛生習慣:缺少體力活動可增加患結腸癌的危險性。但一般不認爲大腸癌是一種職業病。

結直腸癌的症狀

1、便血:是結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輕者僅表現爲偶爾有少量出血,須經過實驗室測試才知道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現有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常被誤診爲痢疾或痔瘡出血而貽誤了確診時機。由於癌所在的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狀各不相同,長期出血可產生繼發性貧血。

2、腹痛:部分病人以定位不確切的持續隱痛爲首發或突出症狀,部分病人僅腹部不適或腹脹感。當大腸癌合併糜爛、梗阻或繼發感染,由於相應的腸段蠕動增加和痙攣,可出現明顯腹部絞痛。有些病人表現爲典型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即疼痛爲陣發性絞痛,持續數分鐘,自覺有氣體竄過疼,接着有排氣,然後疼痛突然消失,當這種症狀出現在老年人時,應首先考慮大腸癌。

3、排便習慣改變:多爲排便次數或糞便性狀改變,比如原來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麼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說腹瀉和便祕交替出現,以及大便形狀發生改變,本來大便是軟的成形的,最近突然像水一樣,而且裏邊似乎有有血或是膿,多提醒腸道里面可能出現了問題,應該到醫院進行建檢查。(應當指出,這些症狀在其他疾病中也很常見,因此如果你有上述症狀應進行全面體格檢查)。有些人還伴有裏急後重感,尤其是發生於青年人時。如果沒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生活環境變化及服用土黴素等)而常常發生便祕腹瀉等腸功能紊亂,且正規治療兩週以上仍無效時,應當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腸癌的早期徵兆。

4、貧血:男性病人,尤其是無其他原因的失血,亦無腸寄生蟲病的人,如發現進行性缺鐵性貧血,應想到有胃或大腸癌的可能性。(來源:環球網)

更多看點》》

便後出血就是結直腸癌嗎?

結直腸癌的症狀通常會有這幾個方面,一是便血、二是大便習慣改變、三是腸梗阻(腹脹、腹痛、停止排氣排便)、四是腹部腫塊、五是全身症狀表現(如貧血、消瘦、發熱、無力等)。其中最容易讓患者產生警覺性的就是便血。有60%的結直腸癌病人是因爲便血的原因前來醫院就診後被確診的。但便血不一定是結直腸癌,因爲產生便血的原因有很多,痔瘡、肛裂、肛瘻、息肉、直腸癌都會出現。

如何區分痔瘡和便血?

直腸癌的便血表現爲持續性,且血色偏暗紅,通常與糞便混在一起。直腸癌患者早期,除了便血之外還會出現排便困難,腹部膨脹、大便變細的症狀,這些症狀持續出現,且呈進行性加重。直腸癌到了晚期還會出現黃疸、肝腫大、消瘦和貧血等表現。而痔瘡的便血通常是鮮紅的血液,不與糞便混合,而是附於糞便表現。通常表現爲便後滴血的現象,嚴重的還會出現噴射狀。痔瘡並不會引起嚴重的排便困難。痔瘡不會出現身體消瘦、貧血等慢性消耗性症狀。

生活小貼士》》

如何在飲食上預防直腸癌?

1、多喫新鮮蔬菜:健康人可多食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新鮮蔬菜,纖維素豐富的蔬菜有利於刺激腸胃蠕動,增加排便次數,而通過糞便可帶走致癌物質及有毒物質。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有:芹菜、白菜、蘿蔔等。

2、減少油脂的攝入:食用油中的油脂本身並不致癌,但它能促進膽汁分泌,而大量膽汁在腸道內細菌的作用下可產生膽汁酸,而膽汁酸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因此應減少油的食用量,健康人每天的油脂攝入量最好在50克以內。

3、儘量不喫或少喫鹹菜等醃製食物:醃製食物中含有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健康人若長期食用醃製食物會增加直腸癌的發病率,因此應儘量少喫該類食物。

4、保證飲食多樣化,營養均衡:人們應培養健康、多樣化的飲食習慣,保持營養攝入的均衡和多樣,不偏食。健康人不要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保證蔬菜、肉類、主食等的多樣化攝入。多樣化飲食不僅保證了人體營養供給的充足,且能有效防止便祕,對預防直腸癌有積極作用。(來源:人民網)

相關鏈接》》

長期使用抗生素 患結直腸癌風險高

美國《腸道》雜誌最新刊文指出,青年和中年時,如果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增加結腸和直腸異常增生的風險(也稱息肉或者結直腸瘤),這類增生大多會發展成結直腸癌。此前有研究指出,暴露於抗生素中會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但是這些研究監測時間較短,關聯性不強。爲了進一步解釋這一問題,研究小組從1976年便開始了跟蹤研究和調查。每兩年進行一次詳細記錄,包括參與者的生活方式、病史、飲食習慣等。

研究結果顯示,在過去的兩三個月之內一直服用抗生素的人,患腺瘤的風險增加了36%;四五十歲的女性服用抗生素長達兩個月及以上的,患腺瘤的風險增加69%。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爲,抗生素通過抑制細菌的多樣性和數量,減弱了腸道抗擊外來傷害的能力,改變了腸道微生物,誘發炎症,最終導致結直腸癌。(來源:中國經濟網)

(北京時間綜合環球網、央視新聞等報道)

看你愛看,爲你精選。北京時間用戶羣現已開放,歡迎大家掃小編微信,進羣和北京時間核心用戶一起聊新聞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