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華商韜略原創

作者:葉姝顯

從香港到深圳再到東莞,從港科大到南科大再到松山湖……

南科大戲劇時刻

2011年6月,《南方週末》的顯著版面,出現了一封聯名公開信《要改革,不要口號》。

公開信語帶機鋒,直指南方科技大學的高教改革制度。

信中還列出了南科大當時存在的其它問題,很不客氣地稱“自主招生,自授文憑”絕不是高教改革的核心,“高校去行政化”不能淪爲譁衆取寵的口號……

三位公開信作者,同爲當時的南科大教授、前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李曉原和勵建書。

在聲明中他們宣佈:與南科大創校校長朱清時分道揚鑣,抱憾退出南科大。

一石激起千層浪。

《南方都市報》和《華西都市報》等國內頗有影響力的紙媒,都在重要版面報道了“南方科技大學高等教育改革之路遇挫”。

網上更有人用“生死存亡”來形容那一刻的南科大。

然而最初,李澤湘是自告奮勇加入南科大的。

2009年9月,剛卸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一職半年的朱清時,被深圳市政府正式聘爲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同年,李澤湘,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發現自己和學生共同創立的一家公司開始盈利。

這家公司成立於2006年,叫做“大疆”,他的學生叫汪滔。

據說,南科大開始正式籌備的消息傳到香港後,李澤湘很快致電朱清時,表明爲了創辦一所理想的中國大學,自己願意到深圳做義工,並將“竭力促成南科大與香港科技大的合作”。

李澤湘多年來關注中國高教。

成立“大疆”,也是他對現有教育制度的一種反思與“反叛”——

怎樣纔算真正的AI人才?理論好的?或是能實幹創業的?

朱清時也可謂教育理想主義者,欲通過籌備南科大來解決錢學森之問——“爲什麼我們的大學無法培養傑出人才?”

當時他給南科大的定位是:國際性研究型大學。

兩位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抱着同樣熱情的人一拍即合。

但是,這段蜜月期並不長久。

李澤湘和前來協助的港科大團隊,把香港科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學校研究了一遍,希望先建立起一套包括教師薪酬體系在內的管理機制和一個核心學術團隊,制度建好後再招生。

而朱清時憑着自己在國內、特別是中科大“少年班”的經驗,認爲根據國情,搶到當年的好生源纔是最重要的。時不待我,於是邊招生、邊建校。這造成了第一學期的課表,是在臨上課前才最終敲定的。

雙方就此產生嚴重的分歧。

“我跟朱校長有過一對一的面談,也以小組形式討論過……還是不行。”李澤湘抱憾。

磨合一年後,李澤湘和其他兩位一起來的港科大教授,將學校的情況“向市政府和市委書記作了5小時的面談”。

“他們那次向上彙報,是我辦南科大遇到的一次沉重打擊。”朱清時曾對媒體坦陳。

最終,各種矛盾於2011年夏爆發,李澤湘發表公開信,離開了南科大。

他原先以爲,在這裏,自己可以實現多年教育改革的夢想。

也有一種說法,李澤湘是被朱清時“開除”的。

朱清時曾對媒體提到:“港科大的三位教授最終沒能和深圳市在報酬上達成一致。”

來自斯坦福的啓示

1984年9月24日,64歲的臺灣作家柏楊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做了一場演講,題目叫《醜陋的中國人》。次年8月,他把這篇演講稿與其它文章結集,編成《醜陋的中國人》一書出版。

書中,柏楊對中國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更恐懼獨立思考”等一系列“劣根性”做出了一針見血的批判。在港臺及海外華人圈引發熱議。

彼時,李澤湘正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攻讀電機工程與計算機。

《醜陋的中國人》內地版於1986年夏天出版,月徵訂總數就達280萬冊。而同期最流行的瓊瑤小說,初版徵訂一般最多隻有10來萬冊。

該書當年的內地版責編陳曙明,在2017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回憶: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進行改革開放,整個社會充滿活力,充滿激情,真正有一股自下而上的力量在推動社會前進。反思是那個年代一個很流行的詞,所有價值都要經歷一個重建的過程。”

就在該書暢銷內地前不久,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我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

一時間,教育改革和振興成爲社會熱議話題。

當年,也恰逢恢復高考後的首批留學生陸續回國,“海歸”開始更多地參與中國的發展建設。

還在美國讀博士的李澤湘也回了國。

他心繫中國工程教育改革,在調研了北工大等學校後,做出一份“改革建議書”,遞交給國家教育委員會(中國教育部前身)。

雖然這份似乎已看到多年後AI時代大潮的“建議書”最終沒能落地,但李澤湘受到時任國家教委副主任劉忠德的接見。這讓他深受鼓舞。

李澤湘自己就可謂“教育改變命運”的最好例子。

恢復高考第二年,他從湖南農村考入中南礦冶大學。1979年,爲答謝中方熱情招待,美國鋁業公司願爲中方培養2名本科生。李澤湘憑藉教師家庭背景幸運入選,前往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就讀。畢業後,他又考取加州伯克利分校攻讀碩博學位。

在美期間,李澤湘體會到了歐美工程師教育體系的優越性。

1951年,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弗雷德裏克·特曼決定在校園裏創辦斯坦福科技園,鼓勵本校師生創業,同時吸引社會公司進園,創立新公司。

正是這個決定,讓斯坦福科技園成爲硅谷的早期雛形,特曼被視爲“硅谷之父”。

硅谷也因區內衆多大學的雄厚科研力量,孕育出了谷歌、惠普、蘋果等影響世界的公司。

“研究-應用-產業化”的創業生態,從此成爲斯坦福大學的傳統。

如今活躍在中國資本市場的一批創業新秀,都可被視爲“斯坦福系”——小紅書創始人毛文超、造作創始人舒爲、牛電科技CEO李彥、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等。

硅谷與斯坦福大學、伯克利大學之間,以及市場創新與科研成果之間的良性互動,讓當年的李澤湘希望“回國辦一所大學”,推廣“產學研體系”。

從大疆開始

1992年的小平南巡講話,給了許多人一顆定心丸。

之後,做爲改革開放試驗田的深圳,吸引來了李嘉誠投資25億建設鹽田港。

同年,李澤湘辭去紐約大學教職,選擇了“與內地毗鄰”的香港,加入香港科技大學。

1994年,鹽田港開通同年,王石開始打造深圳市郊的華強北商圈。僅僅用了三年,王石就把華強北打造成爲全國最大的電子商品集散地。

與此同時,曾在舊金山州立大學擔任校長的吳佳偉,在擔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時提出了“深港(深圳-香港)灣區”的理念。

一直致力於“把科研成果市場化”的李澤湘,也早早看到了深圳製造業產業鏈優勢與香港教學科研優勢聯合的可能。經過幾年的積累和摸索,他於1999年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幾固高科技有限公司。

二十年後,中央在2019年2月18日發佈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號召建設世界級城市區,或可做爲李澤湘這一遠見的旁證。

“如果在深圳創業,創業者從提出設想到產品面世的速度比硅谷要快5—10倍,需要什麼零部件,晚上和師傅說一下,第二天就能拿到貨,而成本則是硅谷的1/5或更少。”

看到了深港灣區潛力的李澤湘,不但自己創業,也鼓勵學生創業。

2006年,在他的支持和鼓勵下,他的學生汪滔在舅舅家雜誌社不足20平米的倉庫裏,創立了無人機公司“大疆”。

當時,師生二人應該都沒有預料到,13年後,大疆不僅從0到1創造出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還將會主導這個全球超千億市場。

但在創業初期,大疆的發展可謂非常艱難。

最致命的兩個問題是資金和人手。

因爲資金有限,許多高科技人才在參觀辦公地點後,就不願來了。加之當時飛控市場還沒有打開,許多人都不太看好。

好不容易在深圳招來工程技術人員,不久團隊裏又出現了有人企圖盜竊核心技術、出去創辦小“大疆”的醜聞。

大疆一度有夭折的危險。

李澤湘不但爲汪滔找資助,還協助他重新組建團隊、推薦自己的優秀學生加入。公司由此慢慢走上正軌。

“早期找的一些投資者,有新加坡、臺灣和香港的,都是我很好的朋友。而公司具體運作,一直是他們自己來管,有問題找我,我會給建議。”李澤湘這樣解釋自己在大疆的角色。

2015年,大疆曾經獨霸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闖入了許多後來者。

後來者們來勢洶洶,包括總部設在美國加州伯克利的3D Robotics公司、法國無人機廠商Parrot以及中國本土衆多創業公司。

李澤湘給汪滔兩個建議:一是在佔據外貿市場之外,向內需轉型;二是在消費級市場之外,開拓農用領域。

2018年,大疆的全球市場份額超過70%。

《2018年胡潤80後富豪榜》上,汪滔身價已達到450億人民幣。白手起家的他也一度被媒體稱爲“中國最會賺錢的年輕人”。

“大疆不是第一個做飛控的,關鍵是,當時這幾個年輕人能不被傳統的山寨思維左右,自己去定義這個產品,做到極致,所以,他們走出來了。”這是老師李澤湘的總結。

在大疆成功後,李澤湘開始更深一步思考:如何把單個成功案例系統化、規模化,培養出一批“大疆式”新企業。

打造中國新硅谷

除了早期的北大王選和科大訊飛等少數案例,“學院派”創業在中國幾乎消聲滅跡,遠滯後於“草根派”創業。

這是李澤湘一直想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改變的現狀。

抱憾離開南科大後,他在2014年再度出擊。

李澤湘聯合長江商學院副院長甘潔、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高秉強與東莞政府,一同建立了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

這是一個產學研結合的新型研發機構,除了高效孵化高科技項目、幫助創業項目走向市場,還與各地大學合作、打造中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在這裏,傳說中的李澤湘“學生創業軍團”繼續擴大。

其中,石金博博士所創立的李羣自動化公司和被稱爲“水上特斯拉”的逸動科技,都成爲投資人看好的獨角獸公司。

到2018年下半年,基地已成功孵化27家創業公司,總產值超過19億元。

“從學校的角度講,你要對產業有影響,不能只是發表文章……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你的科研和教育變成一個一個的創業團隊,去彌補整個中國製造業裏面的空白。”

讓“創意”變成“創業”,從“產業佈局”倒推“人才培養”,打通“科研成果”到“商業產品”之間的路徑,是李澤湘一直強調的。

他甚至還打算,在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建立從幼兒園到中學的一條龍基礎教育設施。

資料顯示,李澤湘擁有大疆10%左右的股份。按照大疆現在的估值,他已身家過億。

但周圍人還是習慣稱他“李老師”,他也仍把自己定位爲一位教育者。

“當老師的嘛”——在香港待了27年、但仍略帶湖南口音的李澤湘喜歡這樣自稱。

去年9月,他發表了一篇名爲《粵港機器人學院——新工科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探索》的文章,總約1.7萬字,可視作他長期以來對中國教育、尤其是工科教育改革理念的思考與總結。

有的人總想自己幹一番大事業,而真正的高手卻願意成爲成就他人的人。在成就他人的“利他”過程中,也最終順勢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從AI技術等工程人才培養體制改革,到看好粵港澳大灣區,這位成就大疆的教授一直領先這個時代至少20年。

而從香港到深圳再到東莞,從港科大到南科大再到松山湖,這一次,大疆教父的教育夢會否真正實現?

END

艾問企服

今日頭條 | 螞蟻金服 | 海康威視 | 獵豹移動 | 碳雲智能 | 第四範式 | 金蝶 | 騰訊 | 百度 | 諾輝 | 電信 | 恆大集團 | 建業集團 | 工商銀行 | 光大控股 | 華泰證券 | 愛錢進 | 漢富控股 | 諾遠投資 | 向上金服 | 長江青投 | 興證資本 | 道口貸 | TalkingData | 清博 | 人民網 | 網易 | 36Kr | 億歐 | 創業邦 | 清科 | GMIC | APEC | Money20/20 | GIC | 三聯 | 吳曉波頻道 | 新榜 | 功夫財經 | 千聊 | 拉鉤網 | 封面新聞 | 中歐 | 金投賞 | 零一科技 | 智聯招聘 | Vphoto | 洛客設計 | 北京坊 | 真愛夢想 | 皇派門窗 | 尚流 | 有書 | 獵雲網 | 京東方

……

艾問渠道

電視

音頻

視頻

圖文

雜誌

海外戰略合作媒體

……

成爲艾問人物:[email protected]

獲得艾問融資:[email protected]

加入艾問family:iask005(微信I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