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好閨蜜,最近遇到了煩心事,跟我吐槽的第一句話就是:“愛情真難!”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

作爲中國好閨蜜的小辣,當然不能不管啊,就很認真地聽完了她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她在聚會上認識了一個男生,聊得很開心,後來就互相加了微信。但是閨蜜覺得應該晾着他,所以微信也不怎麼回覆。

前兩天,男生約閨蜜去看電影,閨蜜不假思索地拒絕了:最近比較忙呢,下次吧。

你一定不知道,這是男生第三次邀約了。

小辣深深地嘆了口氣:“哎......”這一聲嘆氣被拉得好長好長,以至於一直在閨蜜耳邊迴盪。

閨蜜一臉無辜:不都說在和男生相處的時候,要矜持點嗎?是不是現在很多男生都不願花心思追女生了?

小辣表示很無奈啊,就跟她說:

大妹子啊,你平日裏也是個有想法的人,怎麼一到喜歡的男生面前就不會思考了呢?

你想啊,如果你追他追了許久,他都沒任何反應。你是不是會有放棄的念頭呢?

01

女人是通常是感性的,男人通常是理性的。有想法的男生會遵循“事不過三”的準則,比如:

找你聊天,一次你說沒看見,兩次你說忙,三次還不回,那麼自己也會懂爲什麼。成年了,都會給自己留尊嚴。多次嘗試無果,往往會放棄。

長大了誰的時間都很金貴。

如果願意嘗試,就來一場痛痛快快的戀愛;如果你只是想觀察後再做決定,那麼約會三次後也會有一個結論。

我這位閨蜜就是犯了這個錯:

明明很喜歡男生,卻又不表達出來,隱藏了需求感;男生給的明示、暗示又通通不接,又錯過了情感上升三角。

最後一拖再拖,拖到最後......當然黃了。你想想啊,男生都不知道你喜歡他,你倆怎麼可能?

聽說過“進度條”嗎?就像你在給手機充電,如果你看不到進度條,甚至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充滿,遙遙無期,你會是什麼感覺?

02

某位程序猿朋友跟小辣提到:

當“程序未響應”的時候,我會選擇“結束進程”。我問他,啥意思?

他笑了笑,拋給我一個問題:“對方不給迴應,何必浪費時間?”

是啊,看不到對方的需求感,那麼1%和99%有什麼區別?

這就像你在跑馬拉松,你卻不知道終點在哪。但是,在你想放棄的時候,有人跟你說,還有50米就到了。你一定會努力衝刺的,對嗎?

我們總要告訴男人跑到什麼階段了,還有多久能到終點啊!!

什麼是需求感?就是我喜歡你,我需要你,並把你這樣的感受傳遞給對方;

什麼是情感上升三角?就是乘勝追擊,就是要把握對方被你吸引的最佳時機。

如果你想讓感情得到升級,就必須掌握“適當暴露需求感”的技巧;如果你不想再遺憾錯過,就必須要掌握“情感上升三角”的規律!!!

劃重點:

暴露需求感在戀愛初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做任何事物都應該適度,親密關係中的“表達需求感”也不例外。

當然了,如果想讓感情穩步升溫,你不得不瞭解“情感上升三角”!

話說回來,如果你還覺得女人暴露需求感是掉價的表現,說明你對需求感仍然是一知半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