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相片
图说:染斑海兔,体型比较大,色斑比较深褐色。

十数年前,我们带著孩子初次在海边探索。那是一个类似斜坡让渔船上下海的小码头。学龄前的女儿毫不畏惧在大海面前蹲了下来,小手忙碌的在浅滩里探索。突然,无意间摸出了一只小小鹅黄色温驯如兔,类似蜗牛软绵绵的小动物,我们均啧啧称奇,不知道那是什么动物。后来,才知道这只小小如无壳蜗牛的动物,叫做海兔,是海里的兔子吗。如果蹲下来,平视海兔,海兔的长长尖尖触角像极神奇宝贝中的皮卡丘。皮卡丘的神奇能力能够发出十万伏特的电,直接击倒各路神兽。

初与海兔邂逅的那几年,春天的海蚀平台长满翠绿的条状石莼、细如发丝的石肠发,各式海藻因乍暖还寒的气候,扑满崎岖的礁岩,吸引了十万大军的海兔,从四面大方拢聚而来。姐妹俩走在海蚀平台上小心翼翼,担心踩踏到正在专心啃噬海藻的海兔。

姐姐特别喜欢海兔,毫不介意海兔身上的黏液。随身带著海兔,到处探索,仿佛是要仰赖海兔的指引,才能够找到海洋好物。

检视相片
图说:眼纹海兔,黄色体色,有如眼睛的褐色纹路

然而,近几年来海兔剧烈减少,大举进军海蚀平台的浩大声势早已不复存在。难得一见海兔藏匿在海藻间,忙碌啃食海藻。如今,较为常见的是看到早已萎缩的风干海兔,垂头丧气,蜷曲在礁岩上,任人踩踏。也许是由于潮水突然消退,遭到艳阳曝晒,海兔来不及回到海里,遭到艳阳直晒,而焦黑死亡。

这片海蚀平台在春天来临之际,钓客络绎不绝。钓客围站在礁岩的边缘,不畏风雨大浪,手持长长的钓竿专心向著大海,似乎给人一种坚毅的形象。尤其到了春天,钓客为了要钓当季的鱼类,携带像是獠牙般的耙子,尽往礁岩上的藻类铲除,当作鱼类的钓饵,丢往海里,吸引以藻类为食物的鱼类围聚而来。礁岩上的长长抓痕,触目惊心,大大伤害在藻类生存的海洋动物,首当其冲的就是海兔。

检视相片
图说:各种颜色的海兔卵条

海兔上岸,群聚在海藻觅食,最大的任务即是传宗接代。茫茫大海,难得遇到同类,春天上岸觅食,群聚许多海兔,得以完成终生大事。因此,我们常常看到海兔在石头底下,或是石莼背面产下如面条状的淡黄色或绿色卵条。卵条中含有几百颗卵囊,一个卵囊有好几十颗迷你卵,一条卵条可以产出好几千只海兔。

因此,在刮除海藻的同时,极可能伤害到海兔和海兔卵条,造成海洋生态的深远伤害。近这几年来,过去浩瀚海兔在海蚀平台觅食海藻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上岸啃食海藻的多是眼纹海兔与染斑海兔,其他还有喜欢附著在石头地下的笠盘海兔、比手掌还大的大海兔、截尾海兔等林林总总。

有一回姐姐在海藻间摸索一只特别黏人的小海兔,比其他常见的染斑海兔或是眼纹海兔都小,小如一小指头,黏著在姐姐的小小指掌间,长长的尾巴比比身体长,因此叫做长尾柱唇海兔。

隔了约有十年的光景,今年四月我们带著亲子团在潮间带捡拾海漂垃圾,小孩大人均很起劲收集散落在大片岸边的垃圾,瓶罐、塑胶制品,甚至连塑胶篮子。伙伴在即将捡走的篮子里,突然发现黏著在格篮间,竟有一群大大小小的长尾柱唇海兔。格篮里海藻丛生,除了大小大约十来只海兔外,还有细长的蠕虫与螺类,自成小小生态系统。这个篮子,显然在海里随波飘荡,也许是远洋远渡而来,竟搁浅在台湾东北海岸。

伙伴特意将篮子留在近海处。原先摆放在海浪冲击处,但是观察了一下,再将篮子移放在两处突起的礁岩之间,以为比较不会被冲击到。

检视相片
图说:长尾柱唇海兔

两周后,再次寻访,颓然发现海兔篮子不见了,乘浪而去。想想,长尾柱唇海兔体型小巧、轻如鸿毛,只要有海藻就能存活,很适合漂泊的生活型态。在漂泊动荡的地方,黏著在一个小物体,许是一截漂流木,或一个塑胶容器,逐海藻而居,四海为家。

由于海兔的神经比较粗大,因此常常是用来研究的对象。今年美国加州大学的最新研究发表指出,研究团队成功将管控记忆的基因从一只海兔移植到另一只海兔。

海兔首先接受发展防卫的机制训练。当RNA(核糖核酸)被注入未经训练的海兔里,海兔的反应与被电击的海兔一样,仿佛它们曾经被惊吓。

科学家会温和的电击予海兔的尾巴,海兔会立即缩起来。后来再轻拍这些曾经受惊吓的海兔,海兔畏缩成一团长达50秒。而那些没有被电击过的海兔则只退缩1秒钟。科学家抽取被电击海兔的RNA,注入从未被电击的海兔。这些被注入RNA的海兔当轻拍的时候,反应则像被电击的海兔,畏缩成一团达40秒。

科学家认为海兔的细胞与分子过程与人类相似,尽管海兔的中枢神经系统约有2万神经元,而人类则有约100亿条神经元。

此项研究成果未来会朝向致力于减缓某些疾病的副作用,例如阿兹海默症,或是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海兔没有皮卡丘的十万伏特电力,但是遭受攻击的时候,会喷射紫色或白色的液体。如果掠食者例如龙虾要攻击它,海兔的黏液与液体会混淆龙虾触须的感官,使龙虾无法感觉猎物的存在。而当龙虾企图想要清除掉触须上的黏液时候,海兔则乘机逃逸。尽管如此,海兔仍然逃不了钓客铲除海藻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温度升高所造成的影响。

永远记得海兔在行进的时候,遇到悬空处,会仰首企盼,将头部向上垂直,似乎用触角在感觉应该往哪个方向,上半身悬空在水中。像是一种向海洋祭拜的姿势,我也不禁想要追随海兔,眺望大海远方,期待有什么奇迹会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论坛】系Yahoo奇摩提供给网友、专家的意见交流平台,所有言论不代表Yahoo奇摩立场。本文章内容仅反映作者个人意见,并经作者保证文章内容并未侵犯任何人之权利或违反相关法令。

【Yahoo论坛】欢迎您投稿!对于这个社会大小事有话想说?欢迎各界好手来发声!用文字表达你的观点。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