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和盜汗有何區別?自汗是小兒在醒覺的情況下,人體不應服用發汗藥、劇烈運動、氣溫過高、衣被太厚等原因出現的自然出汗現象。自汗通常是經常出汗,有過運動後出汗更多。

寶寶出汗多怎麼辦?自汗和盜汗怎麼區分?除了缺鈣,警惕3種疾病

晚間或睡夢中有出汗的現象稱之為盜汗,表現為睡夢中出汗,醒來後出汗消失的一種病症。中醫認為是寢汗。出現盜汗現象有兩種,分別是生理性和病理性。身體健康的嬰幼兒由於代謝旺盛,生性活躍愛動,出汗往往比大人更多,很多是生理性盜汗。而嬰幼兒出現病理性盜汗常見於患上結核病和佝僂病的孩子。

引發自汗和盜汗的原因

自汗的原因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和改善,體弱兒也逐年下降,嬰幼兒的體質也得到了長足的提升。而都市中由於營養過剩,出現了不少肥胖兒,所以,對於自汗的追本溯源也以往不同,不全是體虛的原因。中醫認為小兒是純陽之軀,自汗是因某些嬰幼兒體內陽氣不足,氣虛引起。身體比較虛弱的孩子出現自汗現象的情況比較多,這些嬰幼兒如果感染到風寒或長期存在體弱多病的情況,那麼,他們自身的調節能力就會受到損傷,身體的津液出現外泄表現大量出汗。出汗過多後,會導致嬰幼兒身體內微量元素流失而缺乏,如硒、鋅、錳、鐵、銅等,造成嬰幼兒生長發育緩慢,智力發育和神經系統也會受限,出現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

盜汗的原因

護理或餵養不合理:體質虛弱的嬰幼兒多在夜間睡覺或白天活動後,在其胸部、背部、頭部等部位有片狀出汗現象,這通常是因為消化吸收不良和餵養不合理造成的。另外,嬰幼兒衣被過厚也會引發過多出汗。所以,嬰幼兒晚上不可喫太飽,生活習慣要適當就好。

嬰幼兒生理性盜汗通常不提倡藥物治療,需採取相應的措施,排除生活中引起的高熱原因。當寶寶睡覺之前活動較多,喫太多高熱量食物,引發的夜晚出汗,父母需要在臨睡之前對寶寶的活動和進食的量加以控制,有助於控制體重和睡眠,對嬰幼兒的身心健康也是比較有利的。冬天室溫控制在18-22℃為佳,被褥應根據溫度的浮動而調整。

嬰幼兒缺鈣

嬰幼兒睡覺的前半夜,頭部會明顯出汗。枕骨部位受到汗液的刺激,嬰幼兒常會在睡眠中搖晃腦袋,和枕頭形成摩擦,出現後腦勺頭髮稀少,脫落,這就是典型的「枕禿」。需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若嬰幼兒既有枕禿,還伴隨著盜汗、囟門閉合遲緩、X型腿、患珠肋等癥狀,極有可能是由於血鈣偏低所致,不超過3歲的嬰幼兒較為多見。

嬰幼兒疾病

嬰幼兒患病後期、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等引起的盜汗,這是由於體質虛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所以,以下病患也可導致盜汗。

1、結核

嬰幼兒得了結核病,前半夜會有出汗的現象,後半夜和天亮前也會出汗。結核病還有其他癥狀,如疲乏無力、低燒、食慾下降、面頰潮紅等。如果擔心嬰幼兒是否感染結核病,需要通過肺部X線檢查,或者做結核菌素試驗,方便能夠及時診斷和治療。

2、佝僂病

患上佝僂病的嬰幼兒在睡覺後有多汗現象,特別是頭上出汗,能把枕蓆浸透,還有枕禿和驚哭。所以,需要及時給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和鈣。

3、低血糖

若嬰幼兒經常在凌晨之前有多汗、面色蒼白、脈搏細弱且快等癥狀,可能是低血糖的,注意給嬰幼兒食用糖水和糕點來糾正。

可馨育兒說Tips

嬰幼兒患有風濕、貧血、類風濕等疾病,也會出現多汗現象。總之,嬰幼兒有盜汗的癥狀,最好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把因某些疾病導致的盜汗給排除之外,做到萬無一失。

看到這裡,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給大家。可馨育兒,一個有溫度的自媒體。本平臺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並不作為疾病診療依據。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孕育健康問題,或喜歡我們的育兒知識,記得收藏關注分享哦,你的關注,是我們持續創作的動力!圖片來源網路,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