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山是講的一個騎行小夥子的事兒,這哥們從麗江出發,理論上在麗江還有艷遇,但是片子裡面好像沒有體現這一段,應該有原型人物,去麗江找艷遇那不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整個轉山就講的貌似是騎行的一部紀錄片,實際上是一部電影。

岡仁波齊實際上是一次跟拍,是一個俗人,從昌都的一個小村子出發,決定去轉山開始,從甄選人物,到最後出發,老中青少年都有,包括女人,而且女人還在半路生了個孩子,包括生孩子過程當中男主人的情形,以及一家人的快樂情緒,他們表現出來的都比較真實,看的很感動,也很著急,他們用身體去丈量了幾千公里路程,目的就是為祈福。

藏曆馬年去岡仁波齊轉山,是平時轉山祈福的很多倍,也是藏族信徒的一次榮耀,裡面有信仰成分,有虔誠的成分,有孜孜不倦的成分,有愛的成分。

一直到最後,老爺子拿著轉經筒轉了幾萬圈,最後在岡仁波齊去世昇天,他們認為是最好的歸宿。

77天講的是一個驢友橫穿羌塘無人區的一個故事,在過程當中,遇到的各種狀況,從政策,到進入羌塘無人區,所經歷的一系列事,羌塘無人區,一年四季會遇到的狀況,進入羌塘無人區人的微妙,人的渺小,足以讓這片禁區,讓我們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是我想起了劉銀川,祝她在天堂裏幸福。

這三部片子,各有特色,前兩部片子更像紀錄片,77天更有真實色彩,甚至和那個姑娘的故事,那個姑娘身體殘疾,隨著心靈也殘疾了,在精神的巨大鼓舞下,姑娘走出了心理的殘疾,用心一起語這哥們去了羌塘無人區,77天,完成了這項任務。

個人覺得,可以騎行去西藏,也可以去轉山,但是不可以去羌塘無人區,特別是一個人,更不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去羌塘無人區,是探險的一種,畢竟只有極少數人才有這種經驗,希望每一個人安好。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關於去西藏,還有什麼其他的疑問可以隨時私信我,我會直言不諱有問必答,最後祝每一位驢友能夠去西藏玩的開心。


我感覺還是要好看的,因為《轉山》和《岡仁波齊》更像紀錄片,而《七十七天》明顯更剋制,它並不刻意煽情,導演甚至不去鋪陳解釋自己所飾演的男主角為什麼會產生橫穿羌塘的想法。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部少數人拍給大多數人看的電影,它追求的是呈現和接納,而非其他。


個人覺得《七十七天》拍得算不錯了。曾聽過一句話,說中國人擅長拍各種電影,唯獨不擅長拍信仰。電影中的男主,獨自穿越羌塘無人區,那是個高壓,高寒,高危的無人區,全片都極為震撼。極地探險的背後,是敬畏和信仰。值得一看。

而《崗仁波齊》,那是極致的信仰,個人以為還有深入的可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