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讀懂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圖) 2013年11月13日 03:23 來源:新京報 

  一張圖讀懂三中全會公報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近5000字,該怎麼看?裡面提到的改革重點是什麼?有哪些改革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昨日,新京報對全會公報進行了梳理。

  會議時間

  11月9日至12日

  (三中全會一般都是在第四季度擇機召開,10月份居多,本屆全會是20年來最晚的一次。)

  參會人員

  中央委員204人,候補中央委員169人。部分列席人員。

  (按慣例,列席者通常是中紀委常委和各部委高官,以及與全會主要議題相關人士。)

  通過文件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總目標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時間表

  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

  改革重點

  經濟體制改革。

  核心問題: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設立兩大機構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國家安全委員會

  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改革要點

  1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2 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

  3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4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

  5 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6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放寬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

  7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發展基層民主。

  8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9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10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11 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12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

  13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14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化軍隊體制編製調整改革。

  15 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

  公報高頻詞

  改革 59次(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是提到「改革」二字次數最多的一次三中全會。)

  深化 30次

  經濟 34次

  制度 44次

  社會主義 28次

  人民 23次

  市場 22次

  創新 11次

  開放 13次

  發展 37次

  民主 13次

  公平 11次

  黨 32次

  改革開放以來三中全會公報字數

  十一屆 1978年12月22日

  約7650字

  十二屆 1984年10月20日

  約520字

  十三屆 1988年9月30日

  約1530字

  十四屆 1993年11月14日

  約1520字

  十五屆 1998年10月14日

  約2450字

  十六屆 2003年10月14日

  約3840字

  十七屆 2008年10月12日

  約4770字

  十八屆 2013年11月12日

  近5000字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