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上一部作品《煎餅俠》有10億,這一次大約在4億左右,票房差距非常顯然。

情懷是個好東西,但在最近情懷泛濫的電影圈,特別容易審美疲勞,觀眾真喫不消。

其實相對上一部作品,實話實話啊,大鵬這次的進步挺大的,不容易。

《縫紉機樂隊》肯定是一部合格的喜劇,但也肯定不是一部合格的電影。

我們不妨再重溫一下官方的故事設定——

「小鎮青年胡亮為守護家鄉搖滾公園,高薪請來音樂經紀人籌辦演唱會。最後集合了鼓手、貝斯手、吉他手、鍵盤手-希希(曲雋希 飾)組建了「縫紉機樂隊」。

演出籌備之際,當地房地產大亨為儘快拆除公園,表示願出高價迫使程宮取消演出。面對高額誘惑和音樂夢想,該何去何從?

搖滾小鎮集安的搖滾公園能否保全,集安人的搖滾夢想又將何去何從呢?」

在這裡,大鵬提出了一個難題,當夢想遇見現實,選誰?

喜劇只是這部電影的殼,如果說好笑,它也的確完成了任務,這一點必須給予肯定。

但是大鵬想要的更多,他要夢想,他要燃,那麼結果燃不燃呢?

情懷這東西如果不能點燃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要它又有什麼意義呢?

影片中最核心的一個問題是,搖滾對於他們究竟意味著什麼?

青春?叛逆?夢想?不可或缺的生命?我看有點懸。

丁建國的父親不讓女兒搞搖滾,因為有CEO可以讓她當啊。

楊雙數的女兒不讓他搞搖滾是因為他有腦血栓。

如果不搞搖滾他們有更好的出路,如果搞搖滾反而是自毀前程,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最後又讓他們搞了,理由呢?沒有理由,沒有說服力,大鵬主觀在帶節奏。

燃之前所必須的掙扎,追夢之前所必須的彷徨,這部電影是沒有的。

說白了,他們對搖滾缺乏一種真正發自內心的喜愛,包括大鵬自己在內。

而結尾的大合唱與其說是賣情懷,不如說是一場尷尬的表演,徒有其表。

所謂理想,不過是他們不肯承認平庸的遮羞布,僅此而已。

不得不承認,大鵬有喜劇才華,但情懷,他目前為止還是玩不轉啊,又如何叫觀眾們買賬?

說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做完是否能堅持又是一回事。

理想不該被情懷架空啊。


對於多年資深影迷的小編來說,大鵬導演的第二部作品《縫紉機樂隊》絕對算的上是今年最具有潛力的搖滾電影,故事情節有笑有淚,笑不咯吱,哭不矯情,可謂說,大鵬對這部電影的投資是非常大的,起碼把搖滾界的半壁江山都搬來了,有的人也許就露了一個臉,更甚者連特寫都沒有,甚至連《Bi yand》成員"黃貫中"和""葉世榮"都甘心陪襯他,真心值大家一看

大鵬電影講述的真實故事

《縫紉機樂隊》講的是小鎮青年的搖滾夢想,大鵬甚至把故事發生的舞臺搬回自己的老家吉安市,其實大鵬小時候是非常喜愛音樂的,只是當時的父母不支持只能放棄了音樂夢想,大學畢業後還組建過自己的樂隊,叫《及格組隊》,滿腹對搖滾的熱愛的他,任然熱情澎湃。當時在樂隊中,大鵬當主唱兼吉他手,他說當時樂隊只唱倆種歌,一種是自己的歌,一種是《Beyond》的歌。

當時的他為了實現自己夢想曾經不僅被騙子騙光所有的積蓄,還跟父母借過很多錢,曾經有人問過他是怎麼挺過來的,他只回了一句:"盡量活著"。

其實《縫紉機樂隊》故事中的"程宮"絕大部分都是根據自身改編過來的,對於這種以自己親身經歷的改編的電影,你說觀眾買不買帳?

電影縫紉機樂隊都是真實彈唱的嘛?

因為大鵬自己本身就是音樂人。他不可能在自己的電影裏有假唱、假彈的事情發生。比如:

扮演樂隊貝斯手丁建國的娜扎,原本大鵬準備手替,結果發現一直在默默練習的娜扎比手談的好,於是決定她自己上陣完成拍攝。

扮演樂隊電吉他的韓童生,在從未接觸過的吉他的他在影片拍攝前幾個月,瘋狂的組隊吉他。

扮演樂隊架子鼓的李鴻其,原本就是打架子鼓出身的他,本色出演。

至於電影樂隊中最小的姑涼希希,年僅八歲,更是為了籌備這個電影。早在倆年前就開始練習鋼琴,可謂說小姑涼把自己生命中一小半奉獻給這部電影

總結

電影講述了怎樣把反對自己者變成支持自己,把理想變成現實,可能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並沒有那麼一帆風順,也許會受到重重打擊,也許你的夢想本來就是錯的,但是,這些"也許",不嘗試下,又怎會知道對不對呢!

多麼希望現實中每個人能等到這一天早點到來!

謝謝大家!


賣情懷也是一種電影主題方向呀,我們可以時常回憶起過去,最近這些年,時代發展太快了,大家都在往前走,有誰回頭看一看。戰狼不也是情懷嗎?愛國情懷,不正是因為中國人被壓抑了太久的嗎?老男孩不是情懷嗎?學生時代夢想的情懷,你是否還記得之前的初心,夢想?賣情懷真的有錯嗎?你真的認真看大鵬的電影了嗎?不管是煎餅俠,還是父子雄兵,還是縫紉機樂隊?勿忘初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